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势如破竹,新课标改革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能融入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学有所用,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吻合,按照学生的兴趣特征、情感特征,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历史情感和辩证思维能力等,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诸多的教育因素中,首先起作用的是情感因素,因而中学历史教育的切入点是情感教育,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况
情感是人对客观生活中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价值观是在情感态度和情感信念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社会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理性化、系统化的情感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祖国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将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心灵深处;从小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承耐挫折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有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崇尚科学,确立创新的科学态度。这是在中学历史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目标。
二、对近年来中考中有关情感价值观考察的研究及对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爱国的感情和民族的认同都源自对历史的了解。遗憾的是在当前历史课堂上这部分的教学目标达成并未引起教者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学生做试题时总有一种感觉,写也有东西写,要么是答不全面,要么是不明白题目的意思,导致答案答非所问,白白丢掉分数,而且我们教育的目标达成也未完全实现,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1.在新课之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笔者注意到预习时学生只注意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缺乏对本课情感目标达成的思考。利用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充分的引导,一段时间后,我在新授课之前向学生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时,学生是滔滔不绝。笔者以为这是情感教育的一个先行性措施。
2.课堂中的每一个小标题学习结束后注重一次情感的升华。每一个环节完成后注重一次归纳概括。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用来对本课进行概括,情感的提升。这个环节体现了情感教育的落实性。
3.在学完一单元后,我们在情感这一块进行专门串联,整册教材学完后再在情感这一块进行专门串联。这样既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实现了情感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情感教育的巩固性。
4.在日常生活中我还经常建议有能力的学生写写历史小论文,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谈谈自己的见解,鼓励收集一些身边的历史遗物,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涉及鼓励学生用来展示,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对历史古迹进行考察。这是情感教育的开放性。
三、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历史意义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意识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当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学生明白了当祖国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保土安民,奋起抵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在学习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时学生明白了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民族的和睦,勇挑重担,不辱使命,青史留名的高风亮节;在学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时学生明白了为国争光,造福于民,孜孜追求,勇攀高峰的志向;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舍家报国,无私奉献,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使学生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意识。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是学生的“内燃机”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主动探究,深入研究。让情感转化为学习的激情、兴趣,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环节切入情感意识或者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融入情境,情感升华。
3.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满足孩子的这一精神需求。学生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时,心中充满了对铜这一物质的好奇心,有学生在课堂就向老师提问,我家也有两件铜制品,不知是什么年代的,有没有历史价值。这时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从感性到理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物质文明建设。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广大的人们群众更加注重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渗透又有抵御。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强中学生的历史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浇灌灿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况
情感是人对客观生活中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价值观是在情感态度和情感信念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社会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理性化、系统化的情感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祖国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将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心灵深处;从小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承耐挫折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有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崇尚科学,确立创新的科学态度。这是在中学历史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目标。
二、对近年来中考中有关情感价值观考察的研究及对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爱国的感情和民族的认同都源自对历史的了解。遗憾的是在当前历史课堂上这部分的教学目标达成并未引起教者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学生做试题时总有一种感觉,写也有东西写,要么是答不全面,要么是不明白题目的意思,导致答案答非所问,白白丢掉分数,而且我们教育的目标达成也未完全实现,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1.在新课之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笔者注意到预习时学生只注意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缺乏对本课情感目标达成的思考。利用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充分的引导,一段时间后,我在新授课之前向学生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时,学生是滔滔不绝。笔者以为这是情感教育的一个先行性措施。
2.课堂中的每一个小标题学习结束后注重一次情感的升华。每一个环节完成后注重一次归纳概括。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用来对本课进行概括,情感的提升。这个环节体现了情感教育的落实性。
3.在学完一单元后,我们在情感这一块进行专门串联,整册教材学完后再在情感这一块进行专门串联。这样既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实现了情感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情感教育的巩固性。
4.在日常生活中我还经常建议有能力的学生写写历史小论文,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谈谈自己的见解,鼓励收集一些身边的历史遗物,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涉及鼓励学生用来展示,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对历史古迹进行考察。这是情感教育的开放性。
三、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历史意义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意识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当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学生明白了当祖国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保土安民,奋起抵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在学习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时学生明白了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民族的和睦,勇挑重担,不辱使命,青史留名的高风亮节;在学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时学生明白了为国争光,造福于民,孜孜追求,勇攀高峰的志向;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舍家报国,无私奉献,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使学生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意识。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是学生的“内燃机”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主动探究,深入研究。让情感转化为学习的激情、兴趣,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环节切入情感意识或者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融入情境,情感升华。
3.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满足孩子的这一精神需求。学生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时,心中充满了对铜这一物质的好奇心,有学生在课堂就向老师提问,我家也有两件铜制品,不知是什么年代的,有没有历史价值。这时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从感性到理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物质文明建设。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广大的人们群众更加注重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渗透又有抵御。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强中学生的历史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浇灌灿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