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历经10年攻关,成功地推出了一种新的乙肝治疗模式,并在临床上取得可喜效果。
据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所长阎小君教授介绍,这种新的乙肝治疗模式包括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检测体系、体细胞疗法体系、可视化生物芯片疗效评估体系。其中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检测体系可以很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分析疾病的个体差异,更有效的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体细胞疗法体系可以调动和发挥人体内淋巴细胞攻击病毒细胞的潜能,更有效地杀灭乙肝病毒。他们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类体细胞实验,首次成功地筛选合成出乙肝病毒特异性抗原表位肽。“细胞导弹”疗法是从人体内采集出单核细胞,进行体外特殊培养,使其大量扩增,专门杀伤乙肝病毒,而不会伤及正常细胞。可视化生物芯片疗效评估体系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观察疗效,借以调整治疗方案,使乙肝的治疗更加科学化。目前已有近千名乙肝患者接受了这种新模式的治疗,在乙肝标志物转阴、恢复肝功、缓解症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宫颈广泛切除仍可生育
在过去两年里,北京协和医院成功地为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腹腔镜阴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LVRT),取得了满意疗效。这16位患者平均年龄为29岁,肿瘤类型为鳞癌或腺癌,无论是否有过生育,均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与国际报道完全一致。
腹腔镜阴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是1994年由法国医生首次提出的,近年来在国内也有所发展。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沈铿教授指出,开展这项手术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必须由很好掌握了腹腔镜技术和阴式手术经验的妇科肿瘤专家来实施。同时,开展这项手术还必须有三大前题: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证、严格按照规范的手术步骤进行手术。患者的肿瘤病灶小于2厘米,FIGD分期为IA2~IB1,患者无不育因素,阴道镜检查未发现宫颈内口上方有浸润,区域内淋巴结无转移等手术指证。协和医院所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3例肿瘤病灶大于2厘米,是在辅助化疗将肿瘤缩小到2厘米之后才进行手术的。
治疗直肠癌新术式
为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功能,是提高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由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总光教授等人完成的原创性成果——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外科手术治疗中若干临床与相关基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提高了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生活质量及手术疗效。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对直肠实施冠状面、矢状面、肠纵轴的三维立体研究,为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直肠远端系膜切除不得低于4~5厘米标准的病理依据。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将直肠系膜分为内、中、外三区,并密切结合直肠癌根治术的要点进行研究,发现6.5%的环周切缘阳性,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术后的放化疗提供了病理学依据。他们首次将组织芯片技术与直肠整体标本的大组织切片技术,应用于直肠系膜区域微转移的研究之中,使传统方法的假阴性率降低,结果可信度大大提高。
据了解,这项成果是国内外首次实施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超低位保肛术,时间早,样本量大。经过4年随访,证明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局部复发率等方面,与同期开腹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患者的保肛率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一个“三冻”男婴诞生
2006年元月2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传来喜讯,我国第一个经历冻卵、冻精、冻胚胎(三冻)后成功分娩的健康男婴诞生。他也是世界上第二个“三冻”婴儿。目前,该男婴发育一切正常。
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生殖中心主任乔杰教授介绍,该患者在取卵日取出19枚成熟卵母细胞后,由于配偶睾丸活检不能取出单精子卵浆注射所需的精子,因而进行了人卵母细胞冻存。17个月后,在自然周期解冻卵母细胞,同时解冻国家批准精子库的冻精,进行单精子卵浆注射,共获13枚正常受精卵及胚胎。由于移植日患者官腔突发少量出血,不得已再次冻存胚胎。此后1个月时解冻胚胎并移植了其中3胚,获得了宫内单胎活婴的分娩。
据了解,人卵母细胞冻存仍处于研究应用阶段,尚需进一步完善。该技术可以为患肿瘤的年轻未育妇女在放化疗前冻存卵母细胞,以保存生育能力;还可为准备晚育的妇女冻存年轻时优质卵母细胞,待以后生育时使用;也可作为赠卵的贮备手段。但开展这项技术必须遵守法规伦理,同时还要对所生孩子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据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所长阎小君教授介绍,这种新的乙肝治疗模式包括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检测体系、体细胞疗法体系、可视化生物芯片疗效评估体系。其中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检测体系可以很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分析疾病的个体差异,更有效的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体细胞疗法体系可以调动和发挥人体内淋巴细胞攻击病毒细胞的潜能,更有效地杀灭乙肝病毒。他们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类体细胞实验,首次成功地筛选合成出乙肝病毒特异性抗原表位肽。“细胞导弹”疗法是从人体内采集出单核细胞,进行体外特殊培养,使其大量扩增,专门杀伤乙肝病毒,而不会伤及正常细胞。可视化生物芯片疗效评估体系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观察疗效,借以调整治疗方案,使乙肝的治疗更加科学化。目前已有近千名乙肝患者接受了这种新模式的治疗,在乙肝标志物转阴、恢复肝功、缓解症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宫颈广泛切除仍可生育
在过去两年里,北京协和医院成功地为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腹腔镜阴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LVRT),取得了满意疗效。这16位患者平均年龄为29岁,肿瘤类型为鳞癌或腺癌,无论是否有过生育,均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与国际报道完全一致。
腹腔镜阴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是1994年由法国医生首次提出的,近年来在国内也有所发展。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沈铿教授指出,开展这项手术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必须由很好掌握了腹腔镜技术和阴式手术经验的妇科肿瘤专家来实施。同时,开展这项手术还必须有三大前题: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证、严格按照规范的手术步骤进行手术。患者的肿瘤病灶小于2厘米,FIGD分期为IA2~IB1,患者无不育因素,阴道镜检查未发现宫颈内口上方有浸润,区域内淋巴结无转移等手术指证。协和医院所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3例肿瘤病灶大于2厘米,是在辅助化疗将肿瘤缩小到2厘米之后才进行手术的。
治疗直肠癌新术式
为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功能,是提高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由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总光教授等人完成的原创性成果——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外科手术治疗中若干临床与相关基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提高了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生活质量及手术疗效。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对直肠实施冠状面、矢状面、肠纵轴的三维立体研究,为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直肠远端系膜切除不得低于4~5厘米标准的病理依据。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将直肠系膜分为内、中、外三区,并密切结合直肠癌根治术的要点进行研究,发现6.5%的环周切缘阳性,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术后的放化疗提供了病理学依据。他们首次将组织芯片技术与直肠整体标本的大组织切片技术,应用于直肠系膜区域微转移的研究之中,使传统方法的假阴性率降低,结果可信度大大提高。
据了解,这项成果是国内外首次实施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超低位保肛术,时间早,样本量大。经过4年随访,证明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局部复发率等方面,与同期开腹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患者的保肛率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一个“三冻”男婴诞生
2006年元月2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传来喜讯,我国第一个经历冻卵、冻精、冻胚胎(三冻)后成功分娩的健康男婴诞生。他也是世界上第二个“三冻”婴儿。目前,该男婴发育一切正常。
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生殖中心主任乔杰教授介绍,该患者在取卵日取出19枚成熟卵母细胞后,由于配偶睾丸活检不能取出单精子卵浆注射所需的精子,因而进行了人卵母细胞冻存。17个月后,在自然周期解冻卵母细胞,同时解冻国家批准精子库的冻精,进行单精子卵浆注射,共获13枚正常受精卵及胚胎。由于移植日患者官腔突发少量出血,不得已再次冻存胚胎。此后1个月时解冻胚胎并移植了其中3胚,获得了宫内单胎活婴的分娩。
据了解,人卵母细胞冻存仍处于研究应用阶段,尚需进一步完善。该技术可以为患肿瘤的年轻未育妇女在放化疗前冻存卵母细胞,以保存生育能力;还可为准备晚育的妇女冻存年轻时优质卵母细胞,待以后生育时使用;也可作为赠卵的贮备手段。但开展这项技术必须遵守法规伦理,同时还要对所生孩子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