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闭症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总体来看,社会障碍症是自闭症幼儿的核心缺陷,对此,面向该类幼儿的教育要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出发,引导幼儿应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使其积极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使幼儿园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本文就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展开论述,以期能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渗透生活因子,激发其交流欲望
杜威倡导“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对于自闭症儿童,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因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激发孩子的交流欲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入手,如晨检、找教室、放书包等。以“放书包”为例,孩子们将书包放回到原位上,我将部分孩子的书包换位置,并询问他们:“座位上的书包是你们自己的吗?”鼓励孩子们回答问题,他们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紧接着,我又询问他们:“你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书包呢?”部分不爱说话的孩子说:“能。”此外,我还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书包的特点。通过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孩子们说话,进而激发其交流欲望。
二、融合普特教育,促进幼儿共同成长
自闭症儿童身上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感”,主要体现在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同时还伴随社交恐惧症,于其今后的发展有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提高这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鼓励普通幼儿与这类特殊群体交流,为他们创造合作的机会,通过经常接触增加彼此的熟悉度,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促进其共同成长。例如,我在幼儿休息区放置了一把长椅,还有“系鞋带”的图解,让普通幼儿与自闭症儿童坐到一起交流如何系鞋带。起初,A(自闭症儿童)比较害羞,不敢直视对方,B(普通幼儿)性格外向,主动承担起交流的重任,对A说:“这里坐着好无聊呀,看椅子上有系鞋带的图唉,我帮你重新系鞋带吧!”说罢B弯下腰给A系鞋带。A说了:“谢谢!”然后B又说:“我想给鞋带做个蝴蝶结,这样就更美观了,可惜我不会系蝴蝶结。”A说:“我会系蝴蝶结,我来帮你吧。”最后A为B系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B非常开心,紧紧地抱住了A,A也露出了笑容。通过融合普特教育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交流恐惧症。
三、引入民间游戏,创设交流机会
著名学者陈鹤群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民间游戏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流传下来的,且蕴含着百姓的智慧,借民间游戏能够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为其创设交流的机会,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我选择了一些有利于提高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的游戏,如“顶锅盖”。首先,我带领幼儿到活动场地,让他们围成一圈坐下,在此过程中我给孩子们出示锅盖道具,并问他们:“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纷纷交流,并说这个是锅盖。接下来,我给他们介绍游戏规则:两人一组,一人将手掌张开伸到适当高度(手心向地),充当“锅盖”,然后另一个幼儿将一只手的食指顶在“锅盖”下,游戏开始时,孩子们一同念儿歌,当念到“满家臭”时,充当“锅盖”的孩子手向下抓,如果抓住另一个孩子的食指则获胜。通过这种游戏能够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我还鼓励孩子们交流获胜的经验,一些自闭症儿童也涌入讨论中,加入到课堂中。
四、采用鼓励性语言,提升表达信心
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其加入学习活动中,提升其表达信心。以“击鼓找物”这一游戏为例,首先,我将桌子围成方形,在桌子上放各种卡片,如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游戏开始时,我背过身去,利用木棍敲鼓,木棍停时随机说一个卡片的名称,正对自己的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当孩子找对后,我给予其一个拥抱,并跟他们说:“你真是太棒了!”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积极融入课堂游戏中,课堂氛围空前浓厚。
五、引入集體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积木是幼儿常玩的游戏,该类游戏考察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合作能力。每个幼儿的思维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于是我引入特定的主题“城堡”,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搭建梦幻中的城堡。部分幼儿不了解城堡的形态,于是我将城堡的卡片分给各个小组,他们参照卡片搭建城堡。起初,孩子们各自玩各自的,后续C指出:“城堡有好几个部分,我们各自搭建一部分就能组成大的城堡。”其他孩子听了点点头。搭建过程中,D收集三角形模具,将其放到C搭建的城堡的顶端,并说“快来看,我们的城堡已经快搭建好了。”其他孩子纷纷加入城堡搭建活动中,他们积极讨论自己的想法,最终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效果,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他们的脸上挂满笑容。通过引入这种集体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提高其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面向该类群体的教育教师要倾注足够的耐心与爱,善于应用鼓励性语言,同时还要应用生活场景,激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融合普特教育,促进幼儿共同成长;引入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交流机会;采用鼓励性语言,提升幼儿表达信心;引入集体活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使幼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一、渗透生活因子,激发其交流欲望
杜威倡导“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对于自闭症儿童,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因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激发孩子的交流欲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入手,如晨检、找教室、放书包等。以“放书包”为例,孩子们将书包放回到原位上,我将部分孩子的书包换位置,并询问他们:“座位上的书包是你们自己的吗?”鼓励孩子们回答问题,他们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紧接着,我又询问他们:“你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书包呢?”部分不爱说话的孩子说:“能。”此外,我还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书包的特点。通过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孩子们说话,进而激发其交流欲望。
二、融合普特教育,促进幼儿共同成长
自闭症儿童身上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感”,主要体现在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同时还伴随社交恐惧症,于其今后的发展有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提高这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鼓励普通幼儿与这类特殊群体交流,为他们创造合作的机会,通过经常接触增加彼此的熟悉度,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促进其共同成长。例如,我在幼儿休息区放置了一把长椅,还有“系鞋带”的图解,让普通幼儿与自闭症儿童坐到一起交流如何系鞋带。起初,A(自闭症儿童)比较害羞,不敢直视对方,B(普通幼儿)性格外向,主动承担起交流的重任,对A说:“这里坐着好无聊呀,看椅子上有系鞋带的图唉,我帮你重新系鞋带吧!”说罢B弯下腰给A系鞋带。A说了:“谢谢!”然后B又说:“我想给鞋带做个蝴蝶结,这样就更美观了,可惜我不会系蝴蝶结。”A说:“我会系蝴蝶结,我来帮你吧。”最后A为B系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B非常开心,紧紧地抱住了A,A也露出了笑容。通过融合普特教育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交流恐惧症。
三、引入民间游戏,创设交流机会
著名学者陈鹤群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民间游戏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流传下来的,且蕴含着百姓的智慧,借民间游戏能够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为其创设交流的机会,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我选择了一些有利于提高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的游戏,如“顶锅盖”。首先,我带领幼儿到活动场地,让他们围成一圈坐下,在此过程中我给孩子们出示锅盖道具,并问他们:“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纷纷交流,并说这个是锅盖。接下来,我给他们介绍游戏规则:两人一组,一人将手掌张开伸到适当高度(手心向地),充当“锅盖”,然后另一个幼儿将一只手的食指顶在“锅盖”下,游戏开始时,孩子们一同念儿歌,当念到“满家臭”时,充当“锅盖”的孩子手向下抓,如果抓住另一个孩子的食指则获胜。通过这种游戏能够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我还鼓励孩子们交流获胜的经验,一些自闭症儿童也涌入讨论中,加入到课堂中。
四、采用鼓励性语言,提升表达信心
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其加入学习活动中,提升其表达信心。以“击鼓找物”这一游戏为例,首先,我将桌子围成方形,在桌子上放各种卡片,如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游戏开始时,我背过身去,利用木棍敲鼓,木棍停时随机说一个卡片的名称,正对自己的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当孩子找对后,我给予其一个拥抱,并跟他们说:“你真是太棒了!”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积极融入课堂游戏中,课堂氛围空前浓厚。
五、引入集體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积木是幼儿常玩的游戏,该类游戏考察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合作能力。每个幼儿的思维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于是我引入特定的主题“城堡”,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搭建梦幻中的城堡。部分幼儿不了解城堡的形态,于是我将城堡的卡片分给各个小组,他们参照卡片搭建城堡。起初,孩子们各自玩各自的,后续C指出:“城堡有好几个部分,我们各自搭建一部分就能组成大的城堡。”其他孩子听了点点头。搭建过程中,D收集三角形模具,将其放到C搭建的城堡的顶端,并说“快来看,我们的城堡已经快搭建好了。”其他孩子纷纷加入城堡搭建活动中,他们积极讨论自己的想法,最终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效果,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他们的脸上挂满笑容。通过引入这种集体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提高其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面向该类群体的教育教师要倾注足够的耐心与爱,善于应用鼓励性语言,同时还要应用生活场景,激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融合普特教育,促进幼儿共同成长;引入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交流机会;采用鼓励性语言,提升幼儿表达信心;引入集体活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使幼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