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程改革之后,增加了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电离常数等知识点以及相关计算,选考模块更是增加了晶胞等知识,并且高考的考查也从原来的考查知识转向了考查能力,使相当部分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也加入到“学困生”队伍中来了。加之化学学科知识过于琐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中一年级,经常会不得不面对不断增加的“化学学困生”,教师头疼不已。
“化学学科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课堂上的教学进度。这部分学生因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差,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而且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放弃化学。
长期以来,对学困生无从下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作为老师,长期以来,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课堂上的标杆,自觉不自觉地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而忽视了那部分基础相对较差、反应相对较慢的学生,使那些本来学习兴趣就不太高的部分同学与老师渐行渐远,甚至使学生走向老师的对立面。这直接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高一就过早地放弃化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窘境。尤其是新老教材交替之际,相当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习惯于跟着感觉走,不按要求研读课标,甚至是按老教材盲目拓展延伸,盲目加大教学难度、广度,盲目加大教学进度,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成为学困生。
进入全面课改后,很多课改地区和学校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文理分科时, 有很多学生对理科望而却步,课改区普遍出现文科生人数与理科生人数旗鼓相当,甚至有相当多的学校出现文科生人数远超理科生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学困生问题不容忽视,找准学困生的根源,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大胆实践,在化学学科“学困生”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读课标,明确目标
记得刚刚接触新教材时,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感觉无从下手。刚开始时,我还能结合知识点研读课标。可是,课程标准过于空泛,可操作性不强,一来二去,又回归原来的老路。比如高一刚开学第一节化学课,以钠和氯气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物质的程序与方法,我不仅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渗透往年的高考题。课时不够怎么办?那就只有加快教学进度。这一招对我而言可谓轻车熟路,但却让不少同学愁眉苦脸,饱尝夹生饭的苦涩,叫苦不迭。面对同学们的茫然,我也陷入了沉思:我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吗?我设计的学习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吗?
通过重新学习专家讲座光盘,观看有关课例以及视频,我认识到: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我的目标定位有偏差。我在教学过程中,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严重偏离了课程标准,对高一的学生“拔苗助长”,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没想到,自己的满腔热忱,奉献给学生的竟然是“不道德的课堂”!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认识到: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找准“方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只有教师明确了目標,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深入研究,了解根源
要转化学困生,首先必须找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经过认真调查和研究,我发现除了极个别学生因智力因素而产生困难之外,绝大多数同学的问题可以研究解决。如缺乏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肯请教别人。摸清他们成绩差的原因之后,我通过排查摸底,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能力上的不足之处,然后依据教材、班情、学情尤其是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制订对应的转化计划。
三、师生和谐,激发热情
师生间的真诚沟通和相互信任,对于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经常利用课下与学困生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予他们鼓励和期待。通过设置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把握关键,合理评价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贯穿于学案设计、备课、问题设计、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辅导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循序渐进地把他们引入化学课堂之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制定自己的目标,为他们量身定做梯度相对较小的问题,使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高中化学中的有些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而相当部分的化学学困生普遍存在综合思维能力较差的客观现实。在处理此类题目时,我总是回归教材、关注基础、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分化难点,解决疑点,并循序渐进,把大型的综合性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单元。通过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思想,掌握化学思维方法,他们感觉到化学其实并不难,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化学问题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恐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
(新郑市第二中学)
课程改革之后,增加了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电离常数等知识点以及相关计算,选考模块更是增加了晶胞等知识,并且高考的考查也从原来的考查知识转向了考查能力,使相当部分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也加入到“学困生”队伍中来了。加之化学学科知识过于琐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中一年级,经常会不得不面对不断增加的“化学学困生”,教师头疼不已。
“化学学科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课堂上的教学进度。这部分学生因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差,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而且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放弃化学。
长期以来,对学困生无从下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作为老师,长期以来,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课堂上的标杆,自觉不自觉地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而忽视了那部分基础相对较差、反应相对较慢的学生,使那些本来学习兴趣就不太高的部分同学与老师渐行渐远,甚至使学生走向老师的对立面。这直接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高一就过早地放弃化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窘境。尤其是新老教材交替之际,相当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习惯于跟着感觉走,不按要求研读课标,甚至是按老教材盲目拓展延伸,盲目加大教学难度、广度,盲目加大教学进度,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成为学困生。
进入全面课改后,很多课改地区和学校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文理分科时, 有很多学生对理科望而却步,课改区普遍出现文科生人数与理科生人数旗鼓相当,甚至有相当多的学校出现文科生人数远超理科生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学困生问题不容忽视,找准学困生的根源,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大胆实践,在化学学科“学困生”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读课标,明确目标
记得刚刚接触新教材时,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感觉无从下手。刚开始时,我还能结合知识点研读课标。可是,课程标准过于空泛,可操作性不强,一来二去,又回归原来的老路。比如高一刚开学第一节化学课,以钠和氯气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物质的程序与方法,我不仅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渗透往年的高考题。课时不够怎么办?那就只有加快教学进度。这一招对我而言可谓轻车熟路,但却让不少同学愁眉苦脸,饱尝夹生饭的苦涩,叫苦不迭。面对同学们的茫然,我也陷入了沉思:我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吗?我设计的学习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吗?
通过重新学习专家讲座光盘,观看有关课例以及视频,我认识到: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我的目标定位有偏差。我在教学过程中,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严重偏离了课程标准,对高一的学生“拔苗助长”,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没想到,自己的满腔热忱,奉献给学生的竟然是“不道德的课堂”!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认识到: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找准“方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只有教师明确了目標,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深入研究,了解根源
要转化学困生,首先必须找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经过认真调查和研究,我发现除了极个别学生因智力因素而产生困难之外,绝大多数同学的问题可以研究解决。如缺乏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肯请教别人。摸清他们成绩差的原因之后,我通过排查摸底,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能力上的不足之处,然后依据教材、班情、学情尤其是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制订对应的转化计划。
三、师生和谐,激发热情
师生间的真诚沟通和相互信任,对于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经常利用课下与学困生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予他们鼓励和期待。通过设置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把握关键,合理评价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贯穿于学案设计、备课、问题设计、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辅导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循序渐进地把他们引入化学课堂之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制定自己的目标,为他们量身定做梯度相对较小的问题,使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高中化学中的有些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而相当部分的化学学困生普遍存在综合思维能力较差的客观现实。在处理此类题目时,我总是回归教材、关注基础、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分化难点,解决疑点,并循序渐进,把大型的综合性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单元。通过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思想,掌握化学思维方法,他们感觉到化学其实并不难,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化学问题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恐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
(新郑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