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经皮肾动脉内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对肾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皮肾动脉内球囊成形术(PTRA)组12例和支架置入术(PTRAS)组11例,经皮血管成形术组行经皮肾动脉内球囊成形术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术组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6个月进行肾内和主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两组患者主肾动脉血流峰速度(Vp)和肾内段动脉血流加速度(Ac),并监测血清肌酐、24 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PTRA组和PTRAS组治疗后Cr、24 h尿Ccr、收缩压、舒张压、Vp、Ac分别为(92.5±19.4)mmol/L和(89.6±15.8)mmol/L,(78.8±17.6) ml/min和(77.5±18.3)ml/min,(122.2 ±6.6)mm Hg和(120.8±7.2)mm Hg,(65.6±8.6)mm Hg和(66.5±8.2)mm Hg,(134.4±30.6)cm/s和(133.8±32.6) cm/s,(358.5±132.5) cm/s和(373.7±147.4) cm/s,两组介入治疗后血清肌酐、血压、主肾动脉血流峰速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24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内段动脉血流加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但组间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肾动脉狭窄的PTA及PTAS介入治疗均能改善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保护肾功能,近期疗效相当,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可作为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