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漫主义到文化工业——审美现代性的救赎之路及其困境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全方位的理性化过程。面对理性原则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征服与暴政,“审美现代性”应运而生。审美现代性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关联,正是在浪漫主义对于理性统治下人的个性和自由缺失的讨伐中,审美现代性得以迅速发展。审美现代性虽然呈现出的是一种对理性激进的否定与反叛态度,但在工具理性的高压管制之下,艺术最终沦为世俗之物并受技术演进过程左右。其中,“文化工业”可以被视为审美现代性屈从于工具理性的典型表现及后果。文化工业的出现,使人陷入以艺术为名展开的工具理性控制的陷阱中。因此,在工具理性的围剿下,审美现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是贯彻落实"两创"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由"两创"主体与客体、"两创"内容、"两创"路径、"两创"场域、"两创"保障五大要素构成,具有鲜明的系统性,以及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质.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历史进程的持续推进,必须进一步明确"两创"体系的目标指向,增强"两创"体系的要素耦合,促进"两创"体系的过程联动,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在实践中良性运转.
我国的法治建设可适当借鉴礼治,但礼治与法治又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目的方面,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上保障人权,礼治在维护社会秩序时往往否定基本人权;在对象上,法治平等待人,礼治差别对人,法治的主体主要限于国家权力,礼治的主体则包括所有人;在范围上,法治有边界,而礼治则无禁区;在手段上,法治反对严刑峻法,也不迷信说教,礼治则重视教化,预防性与残酷性并存.古为今用之"用"应是礼治的讲规则、重制度之精华,而不是礼义中的贵贱等级等糟粕.
RCEP自贸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市场,农业规则的设计关系各国的基础利益。因此,其农业规则呈现出对高度多样化主体诉求的兼容性以及试图对接高标准规则的创新性特点。RCEP农业规则包括农产品市场开放规则、农业市场准入便利化规则和农业深度保障规则三类,上述规则虽然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国内外供应链安全性,扩大农业对外投资,但同时也将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农民利益、产业竞争力带来冲击。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对接RCEP规则,加快推进国内制度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中国农业走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