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自由的,充满无数的未知和挑战性的课堂。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自主化,而“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法比较适合中职学生,而且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对文章的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享受和丰富的知识熏陶。
“以点带面”式的教学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想象,可以结合学生和老师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无约束地讨论。以这种方式教学形成的课堂氛是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统一文本的鉴赏和讨论中学得生活的经验和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教学;以点带面;教师;学生;鉴赏;氛围
中职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全省各个学校考不上高中的那类学生之中,虽然他们整体的考试分数不高,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所长,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有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考上高中的学生还高。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偏科人群,尤其是语文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或许在他们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升学进行题海战术的演练。实乃可悲,可惜与可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中职学生,而且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对文章的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享受和丰富的知识熏陶。
所谓的“以点带面”中的“点”就是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句或者是一段话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或文眼,而“面”就是因这个点而生发开来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的过程正是对文章进行全面鉴赏的过程。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怎样以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怎样获得审美体验和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我想,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喜欢简单和枯燥地说教,反而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本资料和社会事件才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所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是也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用“以点带面”式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樂趣呢?下面我以《永远的蝴蝶》为例,论述一下“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法。
在中职语文课本里,《永远的蝴蝶》是台湾作家陈启佑的一篇小小说。该小说虽短小精悍,但震人心魄;虽是一篇小说,但她给予人的深思又不是一般小说所能企及的。小说写了樱子寄信及出车祸的一瞬间,并加以时空的人为放大,从而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而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却是文章最具有冲击力、震撼力和悲剧性的。这句话就是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所谓的“以点带面”式的那个“点”,那“面”都有哪些呢?
一、关于悲剧的探讨
文章的结尾有“结婚”二字,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最终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而使相爱的两人阴阳相隔,使小说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一般情况下,悲剧更能走进人的心,并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痕迹,悲剧就是将美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红楼梦》和《悲惨世界》等,在古今小说中无不是悲剧更能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尽管美的毁灭,让人们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生活中常有悲剧,但生活绝不总是悲剧,悲剧之后,有哀伤,有绝望,也有抗争,有重生,生活中的悲剧,都是相似的,但在悲剧之外,创造的欢乐却又各有各的色彩!也许只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悲剧的真谛吧!
二、樱子的形象
文章中把樱子比作蝴蝶,是艺术的加工,也是作品人物情感的需要。“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用蝴蝶的漂落形容樱子的死,是帏饰的修辞,也是文中“我”不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而把死看得异常的美。在作者笔下,在文中“我”眼里,樱子的死被诗意化了。
纵使蝴蝶的飘落已经淡化了血腥的空气,“我”也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我安慰,然而悲剧的意味依然存在,因为蝴蝶本身就是一个凄美的意象。蝴蝶一方面具有美丽动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深深痛楚的内涵。作品把樱子比作蝴蝶,是因为在“我”心目中,樱子就如蝴蝶般的美丽可爱。蝴蝶的美更在于它所蕴涵的一种情感美。
永远到底有多远?佛云:一刹便是永恒。樱子手握一信,在阴雨中在拔尖声中轻轻飞起,继而缓缓飘落的瞬间,便是永恒,也是永远,樱子从此定格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永远的蝴蝶”。
三、情景交融
在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全文笼罩在一片阴雨的氛围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情感的深入,雨的悲剧氛围也是愈来愈浓厚的。
开篇写雨,“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各色灯火,映出了一对年轻人情投意合的美妙情感世界,而阴雨的氛围、湿冷的柏油路则奠定了全文悲剧的情感基调。接着写雨是“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了我眼镜玻璃上。”“我”不会想得到这竟是樱子对“我”的最后的一点亲意,也是“我”生命中关于樱子的最后一丝回忆,故“我”对这细微的小雨点是满怀眷恋的。目睹樱子遇难后,“更大的雨点溅到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可再也不是顷刻前樱子伞上的雨点了,它们是残酷的打击,“溅到我的生命里”,将打击“我”的一生。“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至此,雨境与心境交融,哀痛之情达到了极致。雨是这场灾难的象征,也是人物内心痛苦的象征。
四、情节的巧妙设置
本文的结尾是信的内容,而整个故事又是关于寄信的故事,那作者为什么不把信得内容放在文章的前面呢?这就是作者的构思巧妙之处,如此这般的结尾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本文的这种结尾,使读者在悲痛中感受到了更多的遗憾和长叹。遗憾的是幸福就在咫尺却突然飘散,长叹的是命运如此无情偏偏不眷顾这对伸手可以触及到美好婚姻的恋人。
以上这几个“面”,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无论从哪一个“面”开始赏析都可以。没有前后之分,没有轻重之别,凡是通过文本所感受到的都可以作为讨论的“面”,或许有些“面”,老师都没有发现,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特经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以点带面”式的教学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想象,可以结合学生和老师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无约束地讨论。以这种方式教学形成的课堂氛是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统一文本的鉴赏和讨论中学得生活的经验和人生的启迪。
“以点带面”式的教学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想象,可以结合学生和老师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无约束地讨论。以这种方式教学形成的课堂氛是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统一文本的鉴赏和讨论中学得生活的经验和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教学;以点带面;教师;学生;鉴赏;氛围
中职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全省各个学校考不上高中的那类学生之中,虽然他们整体的考试分数不高,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所长,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有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考上高中的学生还高。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偏科人群,尤其是语文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或许在他们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升学进行题海战术的演练。实乃可悲,可惜与可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中职学生,而且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对文章的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享受和丰富的知识熏陶。
所谓的“以点带面”中的“点”就是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句或者是一段话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或文眼,而“面”就是因这个点而生发开来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的过程正是对文章进行全面鉴赏的过程。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怎样以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怎样获得审美体验和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我想,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喜欢简单和枯燥地说教,反而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本资料和社会事件才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所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是也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用“以点带面”式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樂趣呢?下面我以《永远的蝴蝶》为例,论述一下“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法。
在中职语文课本里,《永远的蝴蝶》是台湾作家陈启佑的一篇小小说。该小说虽短小精悍,但震人心魄;虽是一篇小说,但她给予人的深思又不是一般小说所能企及的。小说写了樱子寄信及出车祸的一瞬间,并加以时空的人为放大,从而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而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却是文章最具有冲击力、震撼力和悲剧性的。这句话就是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所谓的“以点带面”式的那个“点”,那“面”都有哪些呢?
一、关于悲剧的探讨
文章的结尾有“结婚”二字,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最终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而使相爱的两人阴阳相隔,使小说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一般情况下,悲剧更能走进人的心,并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痕迹,悲剧就是将美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红楼梦》和《悲惨世界》等,在古今小说中无不是悲剧更能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尽管美的毁灭,让人们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生活中常有悲剧,但生活绝不总是悲剧,悲剧之后,有哀伤,有绝望,也有抗争,有重生,生活中的悲剧,都是相似的,但在悲剧之外,创造的欢乐却又各有各的色彩!也许只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悲剧的真谛吧!
二、樱子的形象
文章中把樱子比作蝴蝶,是艺术的加工,也是作品人物情感的需要。“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用蝴蝶的漂落形容樱子的死,是帏饰的修辞,也是文中“我”不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而把死看得异常的美。在作者笔下,在文中“我”眼里,樱子的死被诗意化了。
纵使蝴蝶的飘落已经淡化了血腥的空气,“我”也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我安慰,然而悲剧的意味依然存在,因为蝴蝶本身就是一个凄美的意象。蝴蝶一方面具有美丽动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深深痛楚的内涵。作品把樱子比作蝴蝶,是因为在“我”心目中,樱子就如蝴蝶般的美丽可爱。蝴蝶的美更在于它所蕴涵的一种情感美。
永远到底有多远?佛云:一刹便是永恒。樱子手握一信,在阴雨中在拔尖声中轻轻飞起,继而缓缓飘落的瞬间,便是永恒,也是永远,樱子从此定格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永远的蝴蝶”。
三、情景交融
在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全文笼罩在一片阴雨的氛围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情感的深入,雨的悲剧氛围也是愈来愈浓厚的。
开篇写雨,“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各色灯火,映出了一对年轻人情投意合的美妙情感世界,而阴雨的氛围、湿冷的柏油路则奠定了全文悲剧的情感基调。接着写雨是“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了我眼镜玻璃上。”“我”不会想得到这竟是樱子对“我”的最后的一点亲意,也是“我”生命中关于樱子的最后一丝回忆,故“我”对这细微的小雨点是满怀眷恋的。目睹樱子遇难后,“更大的雨点溅到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可再也不是顷刻前樱子伞上的雨点了,它们是残酷的打击,“溅到我的生命里”,将打击“我”的一生。“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至此,雨境与心境交融,哀痛之情达到了极致。雨是这场灾难的象征,也是人物内心痛苦的象征。
四、情节的巧妙设置
本文的结尾是信的内容,而整个故事又是关于寄信的故事,那作者为什么不把信得内容放在文章的前面呢?这就是作者的构思巧妙之处,如此这般的结尾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本文的这种结尾,使读者在悲痛中感受到了更多的遗憾和长叹。遗憾的是幸福就在咫尺却突然飘散,长叹的是命运如此无情偏偏不眷顾这对伸手可以触及到美好婚姻的恋人。
以上这几个“面”,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无论从哪一个“面”开始赏析都可以。没有前后之分,没有轻重之别,凡是通过文本所感受到的都可以作为讨论的“面”,或许有些“面”,老师都没有发现,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特经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以点带面”式的教学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想象,可以结合学生和老师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无约束地讨论。以这种方式教学形成的课堂氛是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统一文本的鉴赏和讨论中学得生活的经验和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