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论的终结和社会化决策的兴起,为我国IT企业向大数据服务转型指明了方向,导入社会计算。发掘大数据“最后一公里的商业价值”,将是IT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 本报记者 张建设
十几个快递员在每次派送货件时,都留心记下顾客的着装、家庭情况、消费习惯、购买商品类别和购物频次。积累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录入计算机、汇总、分析,制成简单的报告转卖给电商……这是不久前在微博中出现的一个段子,取名曰“最后一公里的商业价值”。
如果说“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都是“数据”,那么这些快递员就是在做“大数据”的挖掘。这不是什么新鲜课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就开展过数据挖掘的实验,奠定了社区网络分析学科,并在市场营销、组织改良、经济网络规划以及惩治腐败、预防传染病中广泛应用。如今,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的兴起,重新焕发了这门学科的活力,并以社会计算形态出现。
社会计算是将数据转换为知识、将知识付诸于行动的重要工具。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解析社会化媒体中传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服务于品牌传播、企业决策、智慧和知识的升华。可以说,社会计算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衍生品,为我国IT企业转型创造了新的机遇。
开发大数据“最后一公里”。根据施振荣的“微笑曲线”,企业当在价值链、产业链高端布局,攫取其丰厚的利润。具体到电子商务,人们必然视支付、平台、物流、服务为“正业”,而这些快递员的所作所为则是“小动作”。恰恰是这些“小动作”,不仅体现快递员和价值,也反哺了电子商务企业。
在大数据领域,面对IBM、Orcale 、EMC等跨国巨头对技术的垄断,面对Facebook、Twitter、亚马逊等互联网企业对数据源的控制,我们的IT企业不必纠结于核心技术的缺失,而应敢于“不务正业”。毕竟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仅仅是社会计算的工具,社会计算的真正价值在于服务于用户的社会化决策。因此,专注于大数据“最后一公里商业价值”的释放,做超级竞争者的互补企业,也许是我国IT企业转型的一种选择。
当然,这种选择绝非没有风险,至少“市场换技术”的老路不可再走。一方面,挖掘大数据“最后一公里的商业价值”,不能局限于社会化媒体等虚拟世界之中,而是要打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两个“数据场”;不能停留于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分析,而是借助数据可视化等手段,建构大数据的心理模型和学习模型。另一方面,挖掘大数据“最后一公里的商业价值”还要时刻警惕上游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要挟,警惕下游互联网企业的模仿,警惕低廉的、标准化的云平台的替代。
—— 本报记者 张建设
十几个快递员在每次派送货件时,都留心记下顾客的着装、家庭情况、消费习惯、购买商品类别和购物频次。积累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录入计算机、汇总、分析,制成简单的报告转卖给电商……这是不久前在微博中出现的一个段子,取名曰“最后一公里的商业价值”。
如果说“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都是“数据”,那么这些快递员就是在做“大数据”的挖掘。这不是什么新鲜课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就开展过数据挖掘的实验,奠定了社区网络分析学科,并在市场营销、组织改良、经济网络规划以及惩治腐败、预防传染病中广泛应用。如今,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的兴起,重新焕发了这门学科的活力,并以社会计算形态出现。
社会计算是将数据转换为知识、将知识付诸于行动的重要工具。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解析社会化媒体中传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服务于品牌传播、企业决策、智慧和知识的升华。可以说,社会计算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衍生品,为我国IT企业转型创造了新的机遇。
开发大数据“最后一公里”。根据施振荣的“微笑曲线”,企业当在价值链、产业链高端布局,攫取其丰厚的利润。具体到电子商务,人们必然视支付、平台、物流、服务为“正业”,而这些快递员的所作所为则是“小动作”。恰恰是这些“小动作”,不仅体现快递员和价值,也反哺了电子商务企业。
在大数据领域,面对IBM、Orcale 、EMC等跨国巨头对技术的垄断,面对Facebook、Twitter、亚马逊等互联网企业对数据源的控制,我们的IT企业不必纠结于核心技术的缺失,而应敢于“不务正业”。毕竟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仅仅是社会计算的工具,社会计算的真正价值在于服务于用户的社会化决策。因此,专注于大数据“最后一公里商业价值”的释放,做超级竞争者的互补企业,也许是我国IT企业转型的一种选择。
当然,这种选择绝非没有风险,至少“市场换技术”的老路不可再走。一方面,挖掘大数据“最后一公里的商业价值”,不能局限于社会化媒体等虚拟世界之中,而是要打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两个“数据场”;不能停留于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分析,而是借助数据可视化等手段,建构大数据的心理模型和学习模型。另一方面,挖掘大数据“最后一公里的商业价值”还要时刻警惕上游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要挟,警惕下游互联网企业的模仿,警惕低廉的、标准化的云平台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