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法,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促进二语教学。然而,在将合作学习运用到我国高校英语的教学中,仍有一些实际的问题制约着合作学习效用的发挥。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校英语教学 效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56-03
1合作学习促进二语教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近几年来国内外语言教学发展的趋势。“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策略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实践意识。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美语言教学研究的年会上就曾提出语言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向,甚至将1998年的年会主题定为‘关注学习’” 。
我国近些年来关于外语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提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
有关合作学习的效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约翰逊认为合作学习是教育界研究得最成功的以及最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对约翰逊能够地和斯莱文等合作学习研究著作的分析后,史蒂芬和克丽斯帝娜指出:用合作学习法更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和学校学习的兴趣。
在他们所著作的《合作学习与第二语言教学》这本书中,史蒂芬和克丽斯帝娜对如何将合作学习运用于第二外语教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实例涉及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在内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外语课堂实践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能促进二语教学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语言,还能让学生在参与到合作活动中发展社会语言能力,并学习使用合适的能被别人所理解的语言去参与小组的讨论和评论。
大量的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第二外语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要在二语教学中将合作学习的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还需要一些条件和要素。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条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合作学习法效用的发挥。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分析合作学习成功应用于二语教学的条件来归纳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2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限制合作学习效用的发挥
2.1将合作学习成功应用于英语教学需要的条件
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外语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约翰逊和胡楼拜克指出成功运用合作学习法需要五个要素(1)面对面的交流 (2)积极的互相依赖 (3)教授社交技巧 (4) 责任到个人 (5)集体反思。
具体地说,满足每个要素需要具备如下要求:
合作学习的要素和要求
2.2将合作学习法成功运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以上合作学习的要素和要求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要将合作学习法成功地运用于英语教学需要很多条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出将合作学习法运用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教学资源和教学现状
我国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国际的交流日趋频繁,因此对外语教师提出了较大的需求量。外语教师师资缺乏成为较为普遍的问题。在高校中,外语教师授课压力大。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一位外语教师通常平均每周要承担12至16课时的授课量,教授科目有两到三门之多。史蒂芬和克丽斯帝娜指出:合作学习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的方式所适用的合作学习法,如学生的文化背景,年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这就需要在运用合作学习法时,教师投入更大的备课量。针对每个班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都要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并予以评价,备课的内容比传统教学更为细致和繁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不愿意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原因。此外,在美国,一位教师通常只担任一个班级的外语教学。由于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都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专注于一个特定班级的教学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在我国,每位教师通常要同时承担不同班级的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学的无延续性。
由于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而高校教师一般要严格地遵照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去教学,这给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带来了较大不便。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这点在日本不同,日本的教师在教学上有绝对自由,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的实际的教学策略,这使他们在教学上有更大的余地。
(2)教室特点
从表格《合作学习的要素和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要做到每位组员都能相应承担小组的任务,小组人数越少越好,通常以4到6人为宜。这样每个组员都能发挥自己在小组内的作用,而不会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通常都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的。每个班级的人数至少有三四十人,有的甚至达到50人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6人为一组,全班就会产生至少5个小组,有些甚至会达到8到9个小组。如此多的小组数量让教师很难掌控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相应减少了。以一节课45分钟为例,教师与每个小组仅仅只有不超过10分钟的交流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很容易感觉到对课堂的失控,这一点会大大挫伤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监督、帮助和互动的作用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
除了班级人数多的特点之外,教室的特点也对合作学习的开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高校的教室里桌椅的位置多是固定的,学生不能在教室里自由走动,这给需要学生面对面讨论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有些坐在角落里的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样也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挫伤其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考核模式
合作学习法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在考核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西方国家,能受到广泛认可并得以有效应用。而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是以标准化考试为主。现在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级以及六级考试),相比较以提高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班而言,学生们对针对四六级考试的考级班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由于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对学生今后求职有直接影响,因此通过等级考试对他们的用处更为直接实际,而且短期见效。考核结果仍然只是通过个人卷面成绩来体现,这与通过合作学习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动机并不一致。因此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呈现出低动机和低参与的现象。很多学生认为,在英语课堂上传授使他们成功通过等级考试的技能对他们而言更为直接有效。
(4)分班情况
在高校大多数英语教学以实体班级为单位,分班很少有根据学生具体的英语水平进行,这会给合作学习的分组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有些小组与小组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水平差异。由于起点不同,在进行小组竞赛的时候运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时就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组内情况而言,组员间难以平衡的英语水平也会给小组协作,各个组员发挥其个体作用带来很大问题。无法在小组内形成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有的时候学优生会认为学困生是在“拖后腿”,而学困生也有可能因为觉得自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完全发挥其在小组当中的作用。
(5)教材使用
运用合作学习进行英语教学有许多有效的方法,教材的使用也提倡多种多样,而不仅限于课堂教材。比如可以采取发放英文报纸或者英文说明书,英文商标等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在小组当中开展学习。Wilhelm K.H.指出: 合作学习法能促进外语学习,它的效用表现在学生能够通过讲故事,诗歌朗诵以及演讲等方式给彼此提供语言反馈,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丰富的教材选用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语言能力并且实现高成就感。但是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师所受限制较多,如课时紧,教材要覆盖的内容多,以及统一化的考核模式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利用。
(6)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我国传统教育一直是以考试竞争的形式作为人才选拔机制。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更加习惯于个人学习和竞争学习的培养模式。以个人和竞争为主的教学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更加关注个人的成功与否,通过个人的努力而非集体共同的努力而获取好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学生之间形成了紧张的竞争关系。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并达到共同目标,每个组员的努力与小组成功都息息相关。而由于学生从小习惯了以竞争以主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他们进入高校以前都要通过竞争残酷的高考,因此通常其合作意识都比较淡薄。认为成功只与个人的努力而非集体的努力相关。此外,当代大学生一般出生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这一年龄段独生子女较为普遍,从小孤立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和沟通能力。而教师也很少在这方面有充分的教授,有些教师甚至连自身都不太了解合作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交技巧。在合作学习的推广中,对于教师小组合作社交技巧方面的培训较少提及。因此,在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合作意识的情况下,对于合作成果进行积极的集体反思自然也就更多地流于形式了。
(7)英语学科的特点
与其他科目采用合作学习法不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运用英语而非母语进行交流,表达思想,这必然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在实际的课堂研究中发现,为了使合作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很多学生习惯在小组交流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用汉语交流思想,发表观点让他们觉得更加舒服。小组活动的最后再由发言人将意见归总并翻译成英语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偏离了我们运用合作学习进行二语教学的目的。只有在小组活动过程当中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进行思考和交流,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在班级人数多,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教师很难掌控局面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用英语来交流。
3总结
合作学习对于二语学习的效用毋庸置疑,但是现阶段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要真正地将合作学习成功运用于二语教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为适宜当前的实际情况。等到各个方面条件成熟之时,再逐渐过渡到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因此,如何将传统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有效地结合,便是当前有待研究的另一课题了。
注释:
张莉.大学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1月.
Johnson, D.W., & Johnson, F. P. (1997). Joining together: 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M]. Boston: Allyn & Bacon, 1997.
Steven G. McCafferty George M.Jacobs & Christina Dasilva Iddings.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Johnson, D.W., & Johnson,R.T., & Holubec,E.J.(1993).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on: Theory and research[M].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吴东玲.应用合作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研究[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Whihelm, K.H.(1999). Collaborative “dos and don’ts.” [J]. TESOL Journal 8(2).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校英语教学 效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56-03
1合作学习促进二语教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近几年来国内外语言教学发展的趋势。“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策略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实践意识。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美语言教学研究的年会上就曾提出语言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向,甚至将1998年的年会主题定为‘关注学习’” 。
我国近些年来关于外语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提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
有关合作学习的效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约翰逊认为合作学习是教育界研究得最成功的以及最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对约翰逊能够地和斯莱文等合作学习研究著作的分析后,史蒂芬和克丽斯帝娜指出:用合作学习法更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和学校学习的兴趣。
在他们所著作的《合作学习与第二语言教学》这本书中,史蒂芬和克丽斯帝娜对如何将合作学习运用于第二外语教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实例涉及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在内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外语课堂实践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能促进二语教学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语言,还能让学生在参与到合作活动中发展社会语言能力,并学习使用合适的能被别人所理解的语言去参与小组的讨论和评论。
大量的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第二外语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要在二语教学中将合作学习的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还需要一些条件和要素。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条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合作学习法效用的发挥。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分析合作学习成功应用于二语教学的条件来归纳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2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限制合作学习效用的发挥
2.1将合作学习成功应用于英语教学需要的条件
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外语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约翰逊和胡楼拜克指出成功运用合作学习法需要五个要素(1)面对面的交流 (2)积极的互相依赖 (3)教授社交技巧 (4) 责任到个人 (5)集体反思。
具体地说,满足每个要素需要具备如下要求:
合作学习的要素和要求
2.2将合作学习法成功运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以上合作学习的要素和要求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要将合作学习法成功地运用于英语教学需要很多条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出将合作学习法运用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教学资源和教学现状
我国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国际的交流日趋频繁,因此对外语教师提出了较大的需求量。外语教师师资缺乏成为较为普遍的问题。在高校中,外语教师授课压力大。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一位外语教师通常平均每周要承担12至16课时的授课量,教授科目有两到三门之多。史蒂芬和克丽斯帝娜指出:合作学习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的方式所适用的合作学习法,如学生的文化背景,年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这就需要在运用合作学习法时,教师投入更大的备课量。针对每个班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都要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并予以评价,备课的内容比传统教学更为细致和繁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不愿意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原因。此外,在美国,一位教师通常只担任一个班级的外语教学。由于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都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专注于一个特定班级的教学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在我国,每位教师通常要同时承担不同班级的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学的无延续性。
由于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而高校教师一般要严格地遵照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去教学,这给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带来了较大不便。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这点在日本不同,日本的教师在教学上有绝对自由,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的实际的教学策略,这使他们在教学上有更大的余地。
(2)教室特点
从表格《合作学习的要素和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要做到每位组员都能相应承担小组的任务,小组人数越少越好,通常以4到6人为宜。这样每个组员都能发挥自己在小组内的作用,而不会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通常都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的。每个班级的人数至少有三四十人,有的甚至达到50人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6人为一组,全班就会产生至少5个小组,有些甚至会达到8到9个小组。如此多的小组数量让教师很难掌控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相应减少了。以一节课45分钟为例,教师与每个小组仅仅只有不超过10分钟的交流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很容易感觉到对课堂的失控,这一点会大大挫伤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监督、帮助和互动的作用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
除了班级人数多的特点之外,教室的特点也对合作学习的开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高校的教室里桌椅的位置多是固定的,学生不能在教室里自由走动,这给需要学生面对面讨论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有些坐在角落里的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样也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挫伤其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考核模式
合作学习法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在考核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西方国家,能受到广泛认可并得以有效应用。而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是以标准化考试为主。现在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级以及六级考试),相比较以提高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班而言,学生们对针对四六级考试的考级班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由于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对学生今后求职有直接影响,因此通过等级考试对他们的用处更为直接实际,而且短期见效。考核结果仍然只是通过个人卷面成绩来体现,这与通过合作学习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动机并不一致。因此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呈现出低动机和低参与的现象。很多学生认为,在英语课堂上传授使他们成功通过等级考试的技能对他们而言更为直接有效。
(4)分班情况
在高校大多数英语教学以实体班级为单位,分班很少有根据学生具体的英语水平进行,这会给合作学习的分组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有些小组与小组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水平差异。由于起点不同,在进行小组竞赛的时候运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时就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组内情况而言,组员间难以平衡的英语水平也会给小组协作,各个组员发挥其个体作用带来很大问题。无法在小组内形成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有的时候学优生会认为学困生是在“拖后腿”,而学困生也有可能因为觉得自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完全发挥其在小组当中的作用。
(5)教材使用
运用合作学习进行英语教学有许多有效的方法,教材的使用也提倡多种多样,而不仅限于课堂教材。比如可以采取发放英文报纸或者英文说明书,英文商标等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在小组当中开展学习。Wilhelm K.H.指出: 合作学习法能促进外语学习,它的效用表现在学生能够通过讲故事,诗歌朗诵以及演讲等方式给彼此提供语言反馈,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丰富的教材选用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语言能力并且实现高成就感。但是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师所受限制较多,如课时紧,教材要覆盖的内容多,以及统一化的考核模式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利用。
(6)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我国传统教育一直是以考试竞争的形式作为人才选拔机制。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更加习惯于个人学习和竞争学习的培养模式。以个人和竞争为主的教学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更加关注个人的成功与否,通过个人的努力而非集体共同的努力而获取好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学生之间形成了紧张的竞争关系。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并达到共同目标,每个组员的努力与小组成功都息息相关。而由于学生从小习惯了以竞争以主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他们进入高校以前都要通过竞争残酷的高考,因此通常其合作意识都比较淡薄。认为成功只与个人的努力而非集体的努力相关。此外,当代大学生一般出生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这一年龄段独生子女较为普遍,从小孤立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和沟通能力。而教师也很少在这方面有充分的教授,有些教师甚至连自身都不太了解合作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交技巧。在合作学习的推广中,对于教师小组合作社交技巧方面的培训较少提及。因此,在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合作意识的情况下,对于合作成果进行积极的集体反思自然也就更多地流于形式了。
(7)英语学科的特点
与其他科目采用合作学习法不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运用英语而非母语进行交流,表达思想,这必然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在实际的课堂研究中发现,为了使合作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很多学生习惯在小组交流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用汉语交流思想,发表观点让他们觉得更加舒服。小组活动的最后再由发言人将意见归总并翻译成英语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偏离了我们运用合作学习进行二语教学的目的。只有在小组活动过程当中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进行思考和交流,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在班级人数多,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教师很难掌控局面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用英语来交流。
3总结
合作学习对于二语学习的效用毋庸置疑,但是现阶段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要真正地将合作学习成功运用于二语教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为适宜当前的实际情况。等到各个方面条件成熟之时,再逐渐过渡到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因此,如何将传统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有效地结合,便是当前有待研究的另一课题了。
注释:
张莉.大学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1月.
Johnson, D.W., & Johnson, F. P. (1997). Joining together: 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M]. Boston: Allyn & Bacon, 1997.
Steven G. McCafferty George M.Jacobs & Christina Dasilva Iddings.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Johnson, D.W., & Johnson,R.T., & Holubec,E.J.(1993).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on: Theory and research[M].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吴东玲.应用合作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研究[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Whihelm, K.H.(1999). Collaborative “dos and don’ts.” [J]. TESOL Journal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