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友迎新从云南“一水间”寄了茶叶来,计有五六种,因天热。一直未动瓯盏。今天同夫人登山,顺带携了茶囊,想着山中清凉,可以开汤品饮。好的茶一定要有好的品饮环境,竹篱、茅舍、山泉、炉火,大概最能得茶品真味了。
连日酷暑,室外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前天还和夫人念叨:如果再不下雨,山上种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就都没有收成了。这可是今春花费了很大精力亲自栽种的呢。今展喜降甘露,虽然雨很小,断断续续的,气温却一下子降下来了,连空气中也有股清凉爽快的味道。远远望去,终南山色如黛,葱茏可喜,是个登山临水的好日子。
因为担心下雨,许多人都取消了外出计划,一路上车辆较少,很快就到了紫阁峪山下,远远的,就看到千竹庵的竹林瓦顶了。千竹庵是我周末饮茶、读书、劳作的地方。位于终南山紫阁峪内,距离市区大约40分钟车程,往来很便利。司机将车停放好,我和夫人携带了随身物品,踏过小河,走过一小段蜿蜒石径,就到了千竹庵柴门前。
竹庵静谧,庭院草长,莲池华满,眉间眼里满是绿意,感觉凉爽无比。我和夫人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收拾山居。前些天下雨,屋顶有些漏雨。连被褥都湿了,我今天携带了工具和材料,决定亲自上房顶修理。夫人则负责打扫佛堂、茶室、卧室以及厨房卫生。另外叫了工人。割除沿路野草。今夏雨水丰沛,野草藤蔓将整个山路、坡道都遮盖住了,行走很不方便。
日本茶道宗匠利休居士在《南方录》中说:“小草庵里的茶道,首先要以佛法修行得道为要义。追求豪华的房宅、美味的食品,那是俗世之举。家不漏雨,食无饥苦便足矣。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擂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又说:“茶道的秘诀是,夏日求其凉,冬日求其暖。茶要合于口,炭要利于燃。”
所以,搭桥、修路、割草、补漏、扫尘、礼佛、坐禅、读书、抚琴、汲水、劈柴、烧水、瀹茶,是我在千竹庵生活的全部内容,舍此而外,如济不知也。
吃完中午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稍事休息,换了茗服,准备煎水瀹茶。经过半天劳作,坐在洁净的茶室里,感觉很惬意。
先折了几枝细竹枝,用清水冲洗干净了,插在竹制花瓶里。又汲了山泉水贮在瓦缶里,将细竹梢浸在水里,成为竹箐水,用来煮水瀹茶。不但有益茶味,也可解署。工人在一旁说:夏天用细竹枝煮汤。颜色黄黄的,当茶喝也能解暑。
古人煎茶也有用竹沥水的,据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记载:“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苏才翁所用的竹沥水。应该也是用竹枝浸泡过的山泉水,因为有了竹枝的甘香清凉,才能斗赢茶痴蔡襄。
说到斗茶,不能不说一说《天际乌云帖》里记载的一段蔡襄与周韶斗茶的故事:。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这次茶痴蔡襄斗输不是因为对方用了竹沥水,而是用了“奇茗”,君谟士人,斗茶都以平常茶法应对,自然就会屡战屡败了。
才落坐。电话响了,是心一居士,他和几个朋友恰好在附近峪口中,想过来喝茶。我说:那就—起过来吧,我正准备煮水呢。水刚刚煮开,心一、郭风居士一行数人已经到了竹庵门口。落座后,一起饮茶。
首先打开一款“紫娟”茶。采用功夫泡法,洗茶、瀹茶、分茶。茶汤才注盏,一股特殊的薄荷香气就夺盏而出,茶汤入口清凉,饮后喉间甘润,很讨人喜欢。饮罢紫娟茶,又饮了一道用乌龙茶青制作的红茶,不知是不是因为用了竹箐水的缘故。瓯盏之间竟然有着大吉岭的独特韵昧。令人欣喜不已。
好的茶品不但要有好的品饮环境。更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出茶汤滋味。
茶室里洁净朴素,石灯幽幽的光亮映照着茶篮,山窗的光影落在琴桌上。有一种幽雅的美。疏疏落落的竹枝映着浅浅淡淡的茶汤,让人忘记了茶室外的尘世时光。
吃茶罢,又到山间经行一番。或溪涧驻足,或茶亭闲坐。或傍孤松,或临危石。燕坐谈笑,直至傍晚。才乘兴下山,驱车回城。
连日酷暑,室外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前天还和夫人念叨:如果再不下雨,山上种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就都没有收成了。这可是今春花费了很大精力亲自栽种的呢。今展喜降甘露,虽然雨很小,断断续续的,气温却一下子降下来了,连空气中也有股清凉爽快的味道。远远望去,终南山色如黛,葱茏可喜,是个登山临水的好日子。
因为担心下雨,许多人都取消了外出计划,一路上车辆较少,很快就到了紫阁峪山下,远远的,就看到千竹庵的竹林瓦顶了。千竹庵是我周末饮茶、读书、劳作的地方。位于终南山紫阁峪内,距离市区大约40分钟车程,往来很便利。司机将车停放好,我和夫人携带了随身物品,踏过小河,走过一小段蜿蜒石径,就到了千竹庵柴门前。
竹庵静谧,庭院草长,莲池华满,眉间眼里满是绿意,感觉凉爽无比。我和夫人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收拾山居。前些天下雨,屋顶有些漏雨。连被褥都湿了,我今天携带了工具和材料,决定亲自上房顶修理。夫人则负责打扫佛堂、茶室、卧室以及厨房卫生。另外叫了工人。割除沿路野草。今夏雨水丰沛,野草藤蔓将整个山路、坡道都遮盖住了,行走很不方便。
日本茶道宗匠利休居士在《南方录》中说:“小草庵里的茶道,首先要以佛法修行得道为要义。追求豪华的房宅、美味的食品,那是俗世之举。家不漏雨,食无饥苦便足矣。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擂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又说:“茶道的秘诀是,夏日求其凉,冬日求其暖。茶要合于口,炭要利于燃。”
所以,搭桥、修路、割草、补漏、扫尘、礼佛、坐禅、读书、抚琴、汲水、劈柴、烧水、瀹茶,是我在千竹庵生活的全部内容,舍此而外,如济不知也。
吃完中午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稍事休息,换了茗服,准备煎水瀹茶。经过半天劳作,坐在洁净的茶室里,感觉很惬意。
先折了几枝细竹枝,用清水冲洗干净了,插在竹制花瓶里。又汲了山泉水贮在瓦缶里,将细竹梢浸在水里,成为竹箐水,用来煮水瀹茶。不但有益茶味,也可解署。工人在一旁说:夏天用细竹枝煮汤。颜色黄黄的,当茶喝也能解暑。
古人煎茶也有用竹沥水的,据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记载:“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苏才翁所用的竹沥水。应该也是用竹枝浸泡过的山泉水,因为有了竹枝的甘香清凉,才能斗赢茶痴蔡襄。
说到斗茶,不能不说一说《天际乌云帖》里记载的一段蔡襄与周韶斗茶的故事:。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这次茶痴蔡襄斗输不是因为对方用了竹沥水,而是用了“奇茗”,君谟士人,斗茶都以平常茶法应对,自然就会屡战屡败了。
才落坐。电话响了,是心一居士,他和几个朋友恰好在附近峪口中,想过来喝茶。我说:那就—起过来吧,我正准备煮水呢。水刚刚煮开,心一、郭风居士一行数人已经到了竹庵门口。落座后,一起饮茶。
首先打开一款“紫娟”茶。采用功夫泡法,洗茶、瀹茶、分茶。茶汤才注盏,一股特殊的薄荷香气就夺盏而出,茶汤入口清凉,饮后喉间甘润,很讨人喜欢。饮罢紫娟茶,又饮了一道用乌龙茶青制作的红茶,不知是不是因为用了竹箐水的缘故。瓯盏之间竟然有着大吉岭的独特韵昧。令人欣喜不已。
好的茶品不但要有好的品饮环境。更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出茶汤滋味。
茶室里洁净朴素,石灯幽幽的光亮映照着茶篮,山窗的光影落在琴桌上。有一种幽雅的美。疏疏落落的竹枝映着浅浅淡淡的茶汤,让人忘记了茶室外的尘世时光。
吃茶罢,又到山间经行一番。或溪涧驻足,或茶亭闲坐。或傍孤松,或临危石。燕坐谈笑,直至傍晚。才乘兴下山,驱车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