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庵漫浸竹箐水,紫阁细品紫娟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友迎新从云南“一水间”寄了茶叶来,计有五六种,因天热。一直未动瓯盏。今天同夫人登山,顺带携了茶囊,想着山中清凉,可以开汤品饮。好的茶一定要有好的品饮环境,竹篱、茅舍、山泉、炉火,大概最能得茶品真味了。
  连日酷暑,室外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前天还和夫人念叨:如果再不下雨,山上种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就都没有收成了。这可是今春花费了很大精力亲自栽种的呢。今展喜降甘露,虽然雨很小,断断续续的,气温却一下子降下来了,连空气中也有股清凉爽快的味道。远远望去,终南山色如黛,葱茏可喜,是个登山临水的好日子。
  因为担心下雨,许多人都取消了外出计划,一路上车辆较少,很快就到了紫阁峪山下,远远的,就看到千竹庵的竹林瓦顶了。千竹庵是我周末饮茶、读书、劳作的地方。位于终南山紫阁峪内,距离市区大约40分钟车程,往来很便利。司机将车停放好,我和夫人携带了随身物品,踏过小河,走过一小段蜿蜒石径,就到了千竹庵柴门前。
  竹庵静谧,庭院草长,莲池华满,眉间眼里满是绿意,感觉凉爽无比。我和夫人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收拾山居。前些天下雨,屋顶有些漏雨。连被褥都湿了,我今天携带了工具和材料,决定亲自上房顶修理。夫人则负责打扫佛堂、茶室、卧室以及厨房卫生。另外叫了工人。割除沿路野草。今夏雨水丰沛,野草藤蔓将整个山路、坡道都遮盖住了,行走很不方便。
  日本茶道宗匠利休居士在《南方录》中说:“小草庵里的茶道,首先要以佛法修行得道为要义。追求豪华的房宅、美味的食品,那是俗世之举。家不漏雨,食无饥苦便足矣。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擂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又说:“茶道的秘诀是,夏日求其凉,冬日求其暖。茶要合于口,炭要利于燃。”
  所以,搭桥、修路、割草、补漏、扫尘、礼佛、坐禅、读书、抚琴、汲水、劈柴、烧水、瀹茶,是我在千竹庵生活的全部内容,舍此而外,如济不知也。
  吃完中午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稍事休息,换了茗服,准备煎水瀹茶。经过半天劳作,坐在洁净的茶室里,感觉很惬意。
  先折了几枝细竹枝,用清水冲洗干净了,插在竹制花瓶里。又汲了山泉水贮在瓦缶里,将细竹梢浸在水里,成为竹箐水,用来煮水瀹茶。不但有益茶味,也可解署。工人在一旁说:夏天用细竹枝煮汤。颜色黄黄的,当茶喝也能解暑。
  古人煎茶也有用竹沥水的,据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记载:“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苏才翁所用的竹沥水。应该也是用竹枝浸泡过的山泉水,因为有了竹枝的甘香清凉,才能斗赢茶痴蔡襄。
  说到斗茶,不能不说一说《天际乌云帖》里记载的一段蔡襄与周韶斗茶的故事:。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这次茶痴蔡襄斗输不是因为对方用了竹沥水,而是用了“奇茗”,君谟士人,斗茶都以平常茶法应对,自然就会屡战屡败了。
  才落坐。电话响了,是心一居士,他和几个朋友恰好在附近峪口中,想过来喝茶。我说:那就—起过来吧,我正准备煮水呢。水刚刚煮开,心一、郭风居士一行数人已经到了竹庵门口。落座后,一起饮茶。
  首先打开一款“紫娟”茶。采用功夫泡法,洗茶、瀹茶、分茶。茶汤才注盏,一股特殊的薄荷香气就夺盏而出,茶汤入口清凉,饮后喉间甘润,很讨人喜欢。饮罢紫娟茶,又饮了一道用乌龙茶青制作的红茶,不知是不是因为用了竹箐水的缘故。瓯盏之间竟然有着大吉岭的独特韵昧。令人欣喜不已。
  好的茶品不但要有好的品饮环境。更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出茶汤滋味。
  茶室里洁净朴素,石灯幽幽的光亮映照着茶篮,山窗的光影落在琴桌上。有一种幽雅的美。疏疏落落的竹枝映着浅浅淡淡的茶汤,让人忘记了茶室外的尘世时光。
  吃茶罢,又到山间经行一番。或溪涧驻足,或茶亭闲坐。或傍孤松,或临危石。燕坐谈笑,直至傍晚。才乘兴下山,驱车回城。
其他文献
日本茶人冈仓天心百年前曾说:  “中国人喝茶,已失去唐宋的幽思情怀,  变得苍老又实际,成了‘现代人’(modem)。”  看来“现代”一词带着轻蔑。  百年前的中国正是“老大帝国”,到处割地赔银子,  大把的好茶都送出海去供了洋人,  林大人在虎门销烟。  那时也被东洋人讥为“东亚病夫”。  百年前洋枪大炮顶到家门前,喝茶能不实际?  还能“虞姬虞姬”罗曼蒂克一把?  天心啊,跪着说话不腰痛。 
期刊
爱茶的朋友常说,品饮一款纯正的老茶,可以从每一道的茶汤中,咀嚼岁月的流逝、时间的痕迹,并可以细细摩挲固时光、天地、人物而铸就的某些铭印。  这是一款保存完好的1993年老生普沱茶,每粒茶重为1公斤。拿在手上的时候,似乎已经拥有了沉甸甸的满足感,老茶的面上,已经沁出一层油,17年的时光,正呈现出少年翩翩、歌吟剑舞的美丽。    子夜时分,月色融融。一轮弯月在这个城市的上空,月晕斑斓,变得祥和并且诗意
期刊
自我开始接触紫砂壶,便一直迷恋着曼生壶及玉成窑何心舟、王东石的砂壶。遂长年心慕手追。颇有心得。  王东石与何心舟同属清朝道光(公元1821年~1851年)至同治(公元1862年~1875年)年间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二人在浙江宁波与当地文人梅调鼎、陈山农等人合作,制作出了一批极具文人气息的砂壶,世称玉成窑,是继曼生壶后又一个文人壶的高峰。  始终认为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做壶品茗就我而言和画画写字一
期刊
在湖北省天门市的竞陵老城北门外。有一口泉水井。因井盖有三孔,俗称“三眼井”。作为“品茶真迹”而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著名的“文学泉”。陆羽(鸿渐)当年曾用此泉为收养他的智积禅师煎茶。  有关陆鸿渐茶泉的历史记载,可追朔至唐。如“陆鸿渐煎茶碑立于陆子井旁,碑上有唐刘冥鸿书陆羽自叙也。时为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闰四月”(湖北金石志卷七);又如齐己《过陆鸿渐旧居》诗题下自注“陆生自有传于井石”
期刊
中国古时把花当作天地慧黠之气。其形、色、香、味、光、彩、质、量、神、气、性、格均甚是动人,是以印度哲人泰戈尔说:“上帝对强大的王国生厌,却永远喜爱那小小的花朵。”此外,简易的生活艺术教育可从插花开始的理由如下:    1 插花艺术融合生活艺术的多样性与知识的趣味性,不必受空间时间太多的限制,得到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  2 插花并不是女人的专利——它可以很快成为一家男女老少共同拥有的艺术品与艺术活动
期刊
竹火新焙,壶水初沸。  想喝一道好茶,却常常纠缠于配得上它的器物。茶器对于茶是心灵伴侣,它要用全部的智慧去接纳和读懂一道茶。  一日见着静茶坊里的龙泉青瓷,顿生大喜大爱之情。瓷质细腻、线条明快,皆上品之作。  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据《处州府志》记载:“章生二,不知何时人,尝主琉田窑。凡器之出于生二者,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然一瓶一钵,动辄十数金,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
期刊
数十万年前,大地无意的一次悸动,成就了这一条横亘闽西北的武夷山脉,它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分界线,也是一奈孕育闽茶文化的文化血脉。奇秀峻伟的碧水丹山,蒙山川灵气之所钟,化育了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和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武夷红茶。它们是世界鸟龙茶和红茶的鼻祖。  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如果说山峰赋予了它美感,溪涧赋予了它灵性,那么茶则赋予了它灵魂,就在这“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如画景致里,不仅芳丛遍野
期刊
【一茶一坐,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创立全新时尚主题休闲概念的现代都会型茶馆,将中国传统茶文化成功融入到现代人士的时尚生活中。】  写这篇访谈时,电视里正在播一个异国旅行者的访谈,他轻描淡写地跟记者谈起曾经辉煌的往事,在他心目中,那些光辉灿烂的所谓成就都是一个“轮”,到了要结束的时候,就让那个轮结束吧。另一个镜头,是他站在路边向一辆辆过路车挥手的场景,可是没有一辆车肯为他停下。他说,他在寻找香格里
期刊
王勃在《七夕赋》中曾云“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星期是七夕的别称,王勃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芙士亍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这个节日如此美好,它是传统中国人的情人节。因为它,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才会落落大方地在这一天前牵起爱人的手;因为它,被“三呔四德”的封建礼教禁锢的古代女子才有喘口气的机会。所以要用最唯羡最真切的笔触纪念这个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    珍惜
期刊
所谓的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所谓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所谓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是茶道的载体,是茶事活动中物质和精神的中介,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