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外界都有一种共识:农业收益比较低,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改革将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入到全国打工大潮中。田地因缺人耕种而大量抛荒,农业生产面临危机。每个年后,看得最多的是爷爷奶奶抱住嚎啕大哭的孙子孙女,与扛着行李的儿子儿媳挥手泪别的场景。
但近年来农村发生的变化,与这种印象正在形成越来越奇特的反差。
随着城市资源不断流入农村,近年来农村呈现出新景象: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较为普遍;农村家庭生猪散养急剧减少;乡村公路普遍硬化之后,小汽车正在加速进入农村;城市里的广场舞也在一些农村地区流行起来;养老院床铺供不应求;在偏远的云南山区,农民甚至也开始购买口粮,而不是种粮。同时,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转移到一些农村地区。
今年春节不仅村中留守的老人妇孺始终坚守着土地和农业,甚至青壮年也正在掀起一波返乡务农的浪潮,由此引发活跃的土地流转。土地变得金贵,甚至一地难求。
如今在农村,耕、播、收等环节已全部实现机械化。黄牛在村庄里消失了,连拖拉机也越来越少见,而代之以大型农业机械。在有的村,仅大型联合收割机就有七八台,作物收割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小麦可以直接在地头卖掉。种田变得简单轻松,即使从小没怎么干过农活的年轻人也不难掌握。大型农机的普及,是把农民重新吸引回土地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部分农村里由此掀起返乡包地耕种的浪潮。有的村里及周边有将近一半的土地处在流转状态。相比前几年,有些农村的土地成了金疙瘩,为拿到土地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
此前有报道,说了几十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有了更为准确的说法:让一部分蓝领和农民也富起来。而现在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早已开始,很快大家便会挤破头争做农民。
蓝领和农民,在中国其实是一群人(没有财产收入的赤贫阶层),他们富起来的社会才是“橄榄型富裕”。为此,制度破冰已经开始:一方面是农村土地新政,让农民也有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是提高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水平。
这一切还告诉我们,做农民要趁早了!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研究,中国的工业发展使中国富裕的中产阶层逐步且强劲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在中国,今后15年之内,中产以上的家庭将达到3.2亿个。
这些新变化也在数据中得到体现。在生产领域,近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的增速都在20%以上,2014年上半年达到3.8亿亩。农村的公路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机化的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估计会达到62%。
在生活消费领域,2014年农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的信息化投资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注册在村镇的淘宝网店的数量也近年也在大幅增长。这些趋势未来还会持续,这是农村的新机会,也是中国的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粱伟华表示,
“农业变得有利可图”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核心。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实现农村产权公益性、市场化交易流转。
同时他也指出,对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进行监管。要尽快完善农村产权流转的制度体系。比如,明确产权流转方式、范围、期限和管理等制度;设立农村产权流转风险保障基金,扩大农业保险,对违约产权进行收储处置。
2月27目,农业部召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情况发布会透露,农业部等6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
根据《意见》,在总体部署上,中央要求在稳定扩大试点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國1988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覆盖面积3.3亿亩,实际上已经确权了1.9亿亩,但仅占全国20.27亿亩耕地面积的9%左右,2015年全国将新增9个省份土地确权整省试点,包括江苏、吉林、河南等耕地面积大省,总面积约6亿亩左右。
不过,在这波浪潮中,许多学者所预期的因土地流转而走向规模化经营的情形,并未大量发生。自发的土地流转,大多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每户规模只在十多亩到几十亩,基本可满足夫妻二人加上父母的劳动需求,规模稍大的农忙时再雇请几个老人即可。
规模化生产需要具有相当科学管理和精英素质的人群来发动。而这部分人群还未被这波浪潮吸引。
农业部指出,现代农业实现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流转制度确立、规模生产、精细农业,整个现代农业实现需要10年以上时间。
土地流转平台的建立非常关键,其目的是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交易平台。土地确权就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的卖方数据库,确立土地和农民的关系,是现代农业的起点和支撑点。
土地确权只是第一步动作,后期土地流转平台建立之后,IT公司在平台运营、土壤监测和改善等领域将会有非常大的空间,可持续性较强。
梳理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不难看出,在新一轮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规划中,农地改革成为试验区的重头大戏。土地新政让农民也有了财产性收入。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将大有可为,今后还会有更多青年人返乡投身农业,为农业农村增添新活力。显而易见,这波农村年轻人返乡种地浪潮才刚开始拉开帷幕。
但近年来农村发生的变化,与这种印象正在形成越来越奇特的反差。
随着城市资源不断流入农村,近年来农村呈现出新景象: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较为普遍;农村家庭生猪散养急剧减少;乡村公路普遍硬化之后,小汽车正在加速进入农村;城市里的广场舞也在一些农村地区流行起来;养老院床铺供不应求;在偏远的云南山区,农民甚至也开始购买口粮,而不是种粮。同时,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转移到一些农村地区。
今年春节不仅村中留守的老人妇孺始终坚守着土地和农业,甚至青壮年也正在掀起一波返乡务农的浪潮,由此引发活跃的土地流转。土地变得金贵,甚至一地难求。
如今在农村,耕、播、收等环节已全部实现机械化。黄牛在村庄里消失了,连拖拉机也越来越少见,而代之以大型农业机械。在有的村,仅大型联合收割机就有七八台,作物收割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小麦可以直接在地头卖掉。种田变得简单轻松,即使从小没怎么干过农活的年轻人也不难掌握。大型农机的普及,是把农民重新吸引回土地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部分农村里由此掀起返乡包地耕种的浪潮。有的村里及周边有将近一半的土地处在流转状态。相比前几年,有些农村的土地成了金疙瘩,为拿到土地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
此前有报道,说了几十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有了更为准确的说法:让一部分蓝领和农民也富起来。而现在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早已开始,很快大家便会挤破头争做农民。
蓝领和农民,在中国其实是一群人(没有财产收入的赤贫阶层),他们富起来的社会才是“橄榄型富裕”。为此,制度破冰已经开始:一方面是农村土地新政,让农民也有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是提高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水平。
这一切还告诉我们,做农民要趁早了!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研究,中国的工业发展使中国富裕的中产阶层逐步且强劲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在中国,今后15年之内,中产以上的家庭将达到3.2亿个。
这些新变化也在数据中得到体现。在生产领域,近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的增速都在20%以上,2014年上半年达到3.8亿亩。农村的公路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机化的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估计会达到62%。
在生活消费领域,2014年农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的信息化投资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注册在村镇的淘宝网店的数量也近年也在大幅增长。这些趋势未来还会持续,这是农村的新机会,也是中国的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粱伟华表示,
“农业变得有利可图”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核心。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实现农村产权公益性、市场化交易流转。
同时他也指出,对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进行监管。要尽快完善农村产权流转的制度体系。比如,明确产权流转方式、范围、期限和管理等制度;设立农村产权流转风险保障基金,扩大农业保险,对违约产权进行收储处置。
2月27目,农业部召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情况发布会透露,农业部等6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
根据《意见》,在总体部署上,中央要求在稳定扩大试点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國1988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覆盖面积3.3亿亩,实际上已经确权了1.9亿亩,但仅占全国20.27亿亩耕地面积的9%左右,2015年全国将新增9个省份土地确权整省试点,包括江苏、吉林、河南等耕地面积大省,总面积约6亿亩左右。
不过,在这波浪潮中,许多学者所预期的因土地流转而走向规模化经营的情形,并未大量发生。自发的土地流转,大多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每户规模只在十多亩到几十亩,基本可满足夫妻二人加上父母的劳动需求,规模稍大的农忙时再雇请几个老人即可。
规模化生产需要具有相当科学管理和精英素质的人群来发动。而这部分人群还未被这波浪潮吸引。
农业部指出,现代农业实现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流转制度确立、规模生产、精细农业,整个现代农业实现需要10年以上时间。
土地流转平台的建立非常关键,其目的是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交易平台。土地确权就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的卖方数据库,确立土地和农民的关系,是现代农业的起点和支撑点。
土地确权只是第一步动作,后期土地流转平台建立之后,IT公司在平台运营、土壤监测和改善等领域将会有非常大的空间,可持续性较强。
梳理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不难看出,在新一轮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规划中,农地改革成为试验区的重头大戏。土地新政让农民也有了财产性收入。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将大有可为,今后还会有更多青年人返乡投身农业,为农业农村增添新活力。显而易见,这波农村年轻人返乡种地浪潮才刚开始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