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前)和护理干预实施8周后(治疗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24-01
脑卒中常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患者,男性稍多于女性,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1],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差、生活不能自理、产生消极思想等症状,这些抑郁情绪不仅使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而且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科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发病在2周至3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至少有1个肢体的肌力为3级或3级以下;年龄80岁以下;②排除标准:意识障碍;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完成提问;失语;经溶栓治疗;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有严重心、肝、肾病变;有严重精神障碍。
1.2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80例,男41例,女3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66.71±5.4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4d~40d(22.0d±7.0d);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67.01±6.1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5d~39d(22.0d±6.5d)。两组病人年龄、发病时间、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抑郁评定采用HAMD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应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法。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实施8周后同时采用HAMD、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1.3.1 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人,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1~3d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3]。
1.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护士应用真诚的语言及关爱的态度与病人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
1.3.3 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30min/d与患者交流情感,评估患者情绪低落的心理因素,按倾听、解释、指导和鼓励的心理护理程序,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②松弛紧张心理,引导患者放松。可嘱患者取平卧位,微闭双眼,两臂轻放身体两侧,先让患者领会紧张与放松的主观感觉,如握紧拳头-松开,咬紧牙关-松开,然后深呼吸,并想象全身各部位肌肉关节放松,自上而下,以镇定情绪,缓解负性心理。
1.3.4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①良肢位的摆放。②患肢按摩。③偏瘫患肢的被动运动。④偏瘫患肢的主动运动。⑤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⑥步态训练。
1.3.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床上翻身、坐起、穿脱衣服、进食、如厕等,护理人员应逐渐减少辅助量,逐步过渡到病人独立完成。
1.3.6 社会支持干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急事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预防和减少抑郁的发生[4]。护士应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的观点,达成共识,并得到家属的理解和帮助,制造融洽的气氛,鼓励家属及亲朋好友积极参与病人的心理疏导,鼓励和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PSD病人的心理健康[5]。
1.3.7 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帮助病患自觉建立健康行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脂质、葡萄糖代谢障碍,导致早发的动脉硬化;血压急剧波动情况下容易产生脑中风;吸烟可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闭塞;而酒精可使细胞聚集性增强等。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一整体的认识以消除抑郁的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长期以来,脑卒中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脑血管意外认识的提高,脑卒中本身所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脑卒中后抑郁症却成为阻碍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也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病人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如不及时防范,部分病人可能导致自杀的后果。
本研究中我们对患者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抑郁症状,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使患者主动进行功能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6]。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等几种护理干预措施并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相互渗透地同时应用于PSD患者的护理中,并根据临床症状略有侧重地进行,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主编.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王茂斌.有关脑血管病健康治疗的进展和一些建议.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杂志,2002,22(2):911
[4] 孙凤环,陈明霞.6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情绪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6(12):1385
[5] 陈进英,徐习.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其治疗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B):102-103
[6] 张庆华,刘占河,薛华.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59
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前)和护理干预实施8周后(治疗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24-01
脑卒中常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患者,男性稍多于女性,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1],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差、生活不能自理、产生消极思想等症状,这些抑郁情绪不仅使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而且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科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发病在2周至3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至少有1个肢体的肌力为3级或3级以下;年龄80岁以下;②排除标准:意识障碍;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完成提问;失语;经溶栓治疗;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有严重心、肝、肾病变;有严重精神障碍。
1.2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80例,男41例,女3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66.71±5.4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4d~40d(22.0d±7.0d);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67.01±6.1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5d~39d(22.0d±6.5d)。两组病人年龄、发病时间、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抑郁评定采用HAMD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应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法。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实施8周后同时采用HAMD、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1.3.1 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人,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1~3d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3]。
1.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护士应用真诚的语言及关爱的态度与病人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
1.3.3 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30min/d与患者交流情感,评估患者情绪低落的心理因素,按倾听、解释、指导和鼓励的心理护理程序,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②松弛紧张心理,引导患者放松。可嘱患者取平卧位,微闭双眼,两臂轻放身体两侧,先让患者领会紧张与放松的主观感觉,如握紧拳头-松开,咬紧牙关-松开,然后深呼吸,并想象全身各部位肌肉关节放松,自上而下,以镇定情绪,缓解负性心理。
1.3.4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①良肢位的摆放。②患肢按摩。③偏瘫患肢的被动运动。④偏瘫患肢的主动运动。⑤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⑥步态训练。
1.3.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床上翻身、坐起、穿脱衣服、进食、如厕等,护理人员应逐渐减少辅助量,逐步过渡到病人独立完成。
1.3.6 社会支持干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急事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预防和减少抑郁的发生[4]。护士应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的观点,达成共识,并得到家属的理解和帮助,制造融洽的气氛,鼓励家属及亲朋好友积极参与病人的心理疏导,鼓励和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PSD病人的心理健康[5]。
1.3.7 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帮助病患自觉建立健康行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脂质、葡萄糖代谢障碍,导致早发的动脉硬化;血压急剧波动情况下容易产生脑中风;吸烟可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闭塞;而酒精可使细胞聚集性增强等。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一整体的认识以消除抑郁的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长期以来,脑卒中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脑血管意外认识的提高,脑卒中本身所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脑卒中后抑郁症却成为阻碍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也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病人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如不及时防范,部分病人可能导致自杀的后果。
本研究中我们对患者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抑郁症状,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使患者主动进行功能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6]。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等几种护理干预措施并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相互渗透地同时应用于PSD患者的护理中,并根据临床症状略有侧重地进行,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主编.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王茂斌.有关脑血管病健康治疗的进展和一些建议.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杂志,2002,22(2):911
[4] 孙凤环,陈明霞.6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情绪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6(12):1385
[5] 陈进英,徐习.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其治疗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B):102-103
[6] 张庆华,刘占河,薛华.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