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Web2.0特征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其在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其可行性,最后给出相关的应用案例。
关键词:Web2.0 信息化教学 博客 维基
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总称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之前的互联网模式)而言的,它以其个性化、共享性(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共享)、开放性、注重用户体验、强调用户间交互合作等特点而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即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由此看来Web2.0的精髓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理念完全吻合,并能为其付诸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Web2.0的主要理论基础
由上所知,Web2.0是从Web1.0时代的单向传输模式向互动模式转变的过程。传统教育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新型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和Web2.0有着许多自然而然的契合点,Web2.0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以下方面:
(一)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由美国《连线》(Wired)杂志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于2004年10月发表的一篇名为《长尾》的文章中被提出。它本意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意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对于用户来说,网络的价值是随着新用户的增长而成倍提升的。
Blog的应用体现了长尾理论的思想。博客注重个性化,每个人的博客都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关注的事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博客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冷门的话题,这些不能迎合大多数人的需要,但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Blog在长尾中获取流量,而流量的增加,会带来同好者,同时带来收入(如果投放了广告)。
(二)并行生产理论
并行生产(Peer Production)的概念是由耶鲁大学法学教授本科勒(Yochai Benkler)在2001年第29届通讯政策研究会议(TPRC)上首先提出的,它的意思是通过汇集分散的投入和努力来有效地完成特定任务。它在信息收集与处理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大大降低信息产业中的人力成本。
Wiki是并行生产的典型体现,它利用众多用户分散的投入和努力来完成一个知识库的建立。
(三)六度分割理论
该理论由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的。简单来说,“六度分割”就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不包括这两个人在内),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生活在地球上任何偏僻的地方,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六度分割理论是社会化网络的基础,它帮助人们建立各种人际关系网络,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尤其在教育学习中更能认识各个学习领域的教师和学生。
Web2.0在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应用模式
Web2.0模式已全面影响至贸易业、舆论媒界和商界,对教育界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们正在挖掘博客、媒体共享服务和其他社会化软件的潜能,这些新型的教育工具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并创造激动人心的学习机会。
(一)Blog
Blog是Web2.0的核心成员,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在网上所做的记录,并且经常更新,称为网络日志。这种网络日志分主题性和非主题性的,有专门的教育Blog,这类Blog是一些教育名家在上面发表有关教育主题的文章以及最新的领域观点,也有记录心路历程的个人Blog等。Blog已经将互联网从信息共享提高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等层次。
Tag是配合Blog运用的一种更为灵活的日志分类方式。Blog作者可以为每一篇Blog添加一个或多个Tag,其他用户浏览网页时在Tag收集网站点击某个Tag时,只要是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博客就都可以浏览,以此和同行共同分享,相当于搜索引擎里的关键词。
Blog在教育界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能消除在线书写和发布信息等方面技术障碍的软件,并且也是记录学生思想历程的网络日志。同时它也给读者重要的反馈、及时的评论带来便利,而且他们可以来自教师、同行甚至更广范围内的读者。
(二)Wiki
Wiki是基于一种共同创作思想的超文本系统,支持协作式写。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在Wiki网站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与探讨。Wiki站点一般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共同的关注主题。
Wiki在教学资源的协作共建上或高校的协同科学研究上具有其他应用软件不可替代的优势。Wiki可以为同一教研室的所有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备课的平台,如各个教师就优秀教案、精品课程等进行再修改以精益求精。另外Wiki还有对不同版本进行控制功能,对不同阶段修改的版本进行管理,通过Wiki的应用,可以避免重复的研究和工作,同时使各自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调动大家共同参与团队协作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
(三)RSS
RSS是一个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称为真正简单内容聚合。它的运用与网络上的新闻组类似,是站点之间共享内容及把站点内容发送给订阅用户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
RSS可以自动聚合最新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师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新的多媒体素材和学习对象,为数字化课堂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搜索到所需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RSS大大优化了信息的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它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建立不同的频道,经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关地专业资源库。教师还可以利用RSS发布学习信息,如教学安排、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问题解答、学习辅导、实现无纸化作业批阅等。RSS同时便利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家长通过订阅获得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能够及时调整家庭教辅工作。
Web2.0目前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基于Web2.0鲜明的特征、强劲的生命力,目前国内外很多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教育应用项目、具有Web2.0特色的教育平台已经上线运行,特摘录如下:
教育中文翻译Blog(http://edu2do.com/fanyi),是益学会(Edu2Do.com)的前身,由年轻的英语教师Rita Zhou发起,翻译的文章主要来自Blog空间,帮助读者个性化、多侧面、立体地观察世界教育最新变化,新鲜、快捷、丰富。在一年多的发展时间里,这个群体Blog译介了上百篇教育资讯文章,建立了前沿、快速的资讯传播形象。
东行记-黎加厚(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黎教授是国内新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推动者,从其Blog中感受当今教育界发展的前沿知识。
高燕定的Blog(http://blog.sina.com.cn/u/1198389610)。从中可以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出国留学资讯、人生设计规划的博客。
先得教育维客(http://wiki.nsjy.net/)是“先得教育联盟”最新推出的应用Wiki技术搭建的教育精品资源专题网站,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上,该站所有文字内容由被称为“网络共产主义者”的教育者们集体义务撰写,自由版权。目的是将散落在互联网的知识大海中珍珠用课程标准的知识网络串接起来,方便于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精华的网上资源。该站的理想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共建网络大同世界。”目前已经开通的教育专题包括:教育效益学、游戏化学习、教育博客、经典教育、wiki、虚拟教研中心、研究性学习、儒家的教育等。
结论
Web2.0对教育信息化很有意义。它是一种平民之间的相互接触、平等的互帮互助的一种方法,一种非常微观的动力来激发人们。利用这样的技术去写想法、心情、感受、经验,然后与别人分享,并不需要去学会一个复杂的应用软件。所以我们提倡用这样微观的、动态的变化,微观的进步,或者是微观的动作去鼓励教师们,甚至是鼓励所有的学习者、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利用这种信息工具。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谭山镇新合小学)
参考文献
1、WEB2.0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EB/OL].翁永平http://www.cqjy.com/jykt/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69.
2、Chris Anderson.The Long Tail[J].Wired,2004(10).
3、J.Travers,S. Milgram. Experimental Study of Small World Problem[J].Sociometry,1969(4).
4、刘文才,胡贞.基于互联网Web2.0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15).
5、教育技术资讯[EB/OL].http://blog.donews.com/zhyujiang/.
关键词:Web2.0 信息化教学 博客 维基
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总称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之前的互联网模式)而言的,它以其个性化、共享性(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共享)、开放性、注重用户体验、强调用户间交互合作等特点而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即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由此看来Web2.0的精髓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理念完全吻合,并能为其付诸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Web2.0的主要理论基础
由上所知,Web2.0是从Web1.0时代的单向传输模式向互动模式转变的过程。传统教育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新型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和Web2.0有着许多自然而然的契合点,Web2.0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以下方面:
(一)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由美国《连线》(Wired)杂志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于2004年10月发表的一篇名为《长尾》的文章中被提出。它本意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意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对于用户来说,网络的价值是随着新用户的增长而成倍提升的。
Blog的应用体现了长尾理论的思想。博客注重个性化,每个人的博客都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关注的事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博客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冷门的话题,这些不能迎合大多数人的需要,但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Blog在长尾中获取流量,而流量的增加,会带来同好者,同时带来收入(如果投放了广告)。
(二)并行生产理论
并行生产(Peer Production)的概念是由耶鲁大学法学教授本科勒(Yochai Benkler)在2001年第29届通讯政策研究会议(TPRC)上首先提出的,它的意思是通过汇集分散的投入和努力来有效地完成特定任务。它在信息收集与处理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大大降低信息产业中的人力成本。
Wiki是并行生产的典型体现,它利用众多用户分散的投入和努力来完成一个知识库的建立。
(三)六度分割理论
该理论由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的。简单来说,“六度分割”就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不包括这两个人在内),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生活在地球上任何偏僻的地方,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六度分割理论是社会化网络的基础,它帮助人们建立各种人际关系网络,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尤其在教育学习中更能认识各个学习领域的教师和学生。
Web2.0在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应用模式
Web2.0模式已全面影响至贸易业、舆论媒界和商界,对教育界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们正在挖掘博客、媒体共享服务和其他社会化软件的潜能,这些新型的教育工具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并创造激动人心的学习机会。
(一)Blog
Blog是Web2.0的核心成员,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在网上所做的记录,并且经常更新,称为网络日志。这种网络日志分主题性和非主题性的,有专门的教育Blog,这类Blog是一些教育名家在上面发表有关教育主题的文章以及最新的领域观点,也有记录心路历程的个人Blog等。Blog已经将互联网从信息共享提高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等层次。
Tag是配合Blog运用的一种更为灵活的日志分类方式。Blog作者可以为每一篇Blog添加一个或多个Tag,其他用户浏览网页时在Tag收集网站点击某个Tag时,只要是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博客就都可以浏览,以此和同行共同分享,相当于搜索引擎里的关键词。
Blog在教育界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能消除在线书写和发布信息等方面技术障碍的软件,并且也是记录学生思想历程的网络日志。同时它也给读者重要的反馈、及时的评论带来便利,而且他们可以来自教师、同行甚至更广范围内的读者。
(二)Wiki
Wiki是基于一种共同创作思想的超文本系统,支持协作式写。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在Wiki网站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与探讨。Wiki站点一般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共同的关注主题。
Wiki在教学资源的协作共建上或高校的协同科学研究上具有其他应用软件不可替代的优势。Wiki可以为同一教研室的所有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备课的平台,如各个教师就优秀教案、精品课程等进行再修改以精益求精。另外Wiki还有对不同版本进行控制功能,对不同阶段修改的版本进行管理,通过Wiki的应用,可以避免重复的研究和工作,同时使各自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调动大家共同参与团队协作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
(三)RSS
RSS是一个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称为真正简单内容聚合。它的运用与网络上的新闻组类似,是站点之间共享内容及把站点内容发送给订阅用户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
RSS可以自动聚合最新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师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新的多媒体素材和学习对象,为数字化课堂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搜索到所需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RSS大大优化了信息的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它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建立不同的频道,经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关地专业资源库。教师还可以利用RSS发布学习信息,如教学安排、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问题解答、学习辅导、实现无纸化作业批阅等。RSS同时便利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家长通过订阅获得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能够及时调整家庭教辅工作。
Web2.0目前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基于Web2.0鲜明的特征、强劲的生命力,目前国内外很多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教育应用项目、具有Web2.0特色的教育平台已经上线运行,特摘录如下:
教育中文翻译Blog(http://edu2do.com/fanyi),是益学会(Edu2Do.com)的前身,由年轻的英语教师Rita Zhou发起,翻译的文章主要来自Blog空间,帮助读者个性化、多侧面、立体地观察世界教育最新变化,新鲜、快捷、丰富。在一年多的发展时间里,这个群体Blog译介了上百篇教育资讯文章,建立了前沿、快速的资讯传播形象。
东行记-黎加厚(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黎教授是国内新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推动者,从其Blog中感受当今教育界发展的前沿知识。
高燕定的Blog(http://blog.sina.com.cn/u/1198389610)。从中可以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出国留学资讯、人生设计规划的博客。
先得教育维客(http://wiki.nsjy.net/)是“先得教育联盟”最新推出的应用Wiki技术搭建的教育精品资源专题网站,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上,该站所有文字内容由被称为“网络共产主义者”的教育者们集体义务撰写,自由版权。目的是将散落在互联网的知识大海中珍珠用课程标准的知识网络串接起来,方便于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精华的网上资源。该站的理想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共建网络大同世界。”目前已经开通的教育专题包括:教育效益学、游戏化学习、教育博客、经典教育、wiki、虚拟教研中心、研究性学习、儒家的教育等。
结论
Web2.0对教育信息化很有意义。它是一种平民之间的相互接触、平等的互帮互助的一种方法,一种非常微观的动力来激发人们。利用这样的技术去写想法、心情、感受、经验,然后与别人分享,并不需要去学会一个复杂的应用软件。所以我们提倡用这样微观的、动态的变化,微观的进步,或者是微观的动作去鼓励教师们,甚至是鼓励所有的学习者、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利用这种信息工具。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谭山镇新合小学)
参考文献
1、WEB2.0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EB/OL].翁永平http://www.cqjy.com/jykt/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69.
2、Chris Anderson.The Long Tail[J].Wired,2004(10).
3、J.Travers,S. Milgram. Experimental Study of Small World Problem[J].Sociometry,1969(4).
4、刘文才,胡贞.基于互联网Web2.0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15).
5、教育技术资讯[EB/OL].http://blog.donews.com/zhyu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