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索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e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规格与质量,关系到教育的根本与社会的发展.由于近世以来学科的分设与社会变革的影响.人们趋于急功近利。加上“分数论”的推波助澜,使德育工作“高而无位,贵而无民”,成为困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症结所在。本文从对德育的历史考察与现实现照入手。由对有关德育工作的诸方面的论证阐述德育的真正内涵与教育的根本要旨,以发挥德育的作用。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理论教育宗旨
  
  德育,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故传统经典《大学》强调:“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近世以来,西学东渐,学科分设,德育由教育的基础与核心转而和其它学科并列,学校虽将其列为教育之首,实则“高而无位,贵而无民”,加上社会风气浮躁,急功近利,分数第一的推波助澜,导致学生知行不一,德育因此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问题日益彰显。现特撰写此文,以求正道。
  
  一、德育之设与教育之旨
  
  最初的教育起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其本质是德育,德育的核心在于育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至于德,《礼记》明确指出,“德者,得也”。先贤所谓“崇德广业”,实为“圣德大业”,二者互为目标,以德为前引先导,不可须臾而分割。
  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禁于未发”、“化民成俗”。《内经》所谓“上工治未病”,《老子》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都发其天性,合乎自然,“君子进德修业”,以竟“内圣外王”之功,以成“修齐治平”之业,故《学记》强调“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大学》更是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育因此而成为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二、德育为首与全面渗透
  
  近世以来,西学东渐,学科分设,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纷至沓来,冲击着学校的教学理念,震动了传统文化的结构和观念。今天的教育,在实践中陷入了相当大的困境,这与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究其根底,则与德育工作未能落实彻底直接联系,管理者言为“德育为首”,行则“分数至上”,教师随着“指挥棒”转,弊端深重,德育成效从何而来?
  传统的教育,无分科之说,无德育之讲,而德育则无处不在。孔子《论语》强调:“君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切学术都以做人为根本而做人首在立志,“人无志不立,立志当存高远”,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境界恢弘,意象高远,使邻近诸国折服,至今影响深远,仍可借鉴。现在的部分教师,学识浅薄,道德缺失,不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当反躬自省,奋然上进。以求立德、立言、立功。
  
  三、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
  
  德育目标.应当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个体成长发展相协调,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德育内容也由此设定。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变迁,虽然德育的目标与内容频有变化,但人类追求秩序、追求发展、追求大同、追求和谐的初衷不改,德育的基础要则,也必定随之永恒。
  自鸿蒙初开,人世肇造,关于人性善恶的学说,见解纷纭,难见高下,然世所行者,必期于真、善、美,而恶于假、恶、丑。人生的追求,人类的幸福,在于和谐有序。即应当与自然、社会相协调,与身心发展相和谐,故古人设礼乐之教以正天下。“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者,通伦理者也。……知乐,则几近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乐终而德尊”,“德盛而教尊”。
  以上均引经据典,希望鉴古观今,博采众长,我们应当勤勉力为,化而用之,以益当世。
  
  四、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
  
  古人读书,强调“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德育亦然。孔子云:“性相近,习相远也。”古语云:“教妇初门。教子婴孩。”人生开始,无须谆谆之善言,一定要重视环境的熏陶,“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人自有适应性,“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的重要。古人强调胎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也在于此。
  随着年龄增长,见识渐长,入泮就学,启蒙受教,读书明理,首在做人。教育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方法,德育的方法,一定要切合实际,遵循规律,因材而施,不可好高骛远,生搬硬套,自以为是。《易经》所谓“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论,心理学所谓“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说,可以借鉴,引为指导。《大学》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之后又辅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目,都在说明德育的途径。“扫天下者必求一室之洁净,成教化者务究细节以积累”,《老子》有言:“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又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当求知行一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细事、小事、身边事、生活事做起,以收累土渐成之功。
  
  五、德育与教师
  
  德育的实施,在于各方的协调,首要在于教师的教育。“成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人才者在教化.成天下教化者在教师”。师者,表率也。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应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身先士卒,心怀天下,“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教师,一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为人师,行为士范”。
  师德为根本,辅之以博学。博学应当以博为基,深思慎取,取精用弘,“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师者,怀宏毅之心担千秋之责,任重道远,必求善教,善教以严为先,言传身授,见几而作,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明白此才能竟教育之功、成教育之业。
  
  六、德育与教育
  
  追寻德育的源流,从教育之始,即与其相融合,成为教育的有机组成。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赖于教育承载德育的功能。
  教育培养的人才,讲求德才兼备,缺一不可,所以教育的过程,必以德育为先决并贯穿其始终。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云:“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由此可见,教育,必须重德修身,辅以博雅,否则就会背离教育的要旨.动摇教育的根基。
  教育的宏伟大业,有赖于亿兆同心,八方协力,共襄盛举,以社会主导价值观贯穿教育的始终,灌注学生的血液,满足学生的心灵追求,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才能根解教育的时弊,促进教育的和谐,发扬教育的要旨。成就教育的丰功,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现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从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资料及心理学家们的认识变化和讨论入手,考察了人类智力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势。  关键词:智力人工智能语言    人们普遍认为智力是可以学习、培养和发展的,这种观点便蕴含了对智力演化过程的认识。汉语的“智”是“知”的后起字,本义指聪明、智力强,如“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
期刊
摘要:三部小说以其难忘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而故事的结局是开放性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自由地重构、想象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对三部小说的解读中。  关键词:《简·爱》《藻海无边》《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比较分析  《简·爱》、《藻海无边》和《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三部小说中的前两部为读者所熟知:《简·爱》发表于1847年,是女权主义者一再解读的
期刊
摘要:清末“海上画派”是我国近代绘画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流派之一.任薰是“海上画派”前期的主要画家,对“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叙述了任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并对其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任薰生平主要作品艺术风格    清代晚期,传统型的绘画,或称纯观赏性的绘画.为适应社会需要走向了进一步的世俗化与个性化:或以中为主,融合中西,在文人画的体貌中糅人更多民间美术的因
期刊
摘要:强调发展地方资源,关注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长春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美术教师应增强地方文化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长春市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教学教师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
期刊
摘要:弘扬戏曲这一民族艺术瑰宝,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作者在课堂欣赏的基础上.开设了选修课《戏曲入门》,组织了戏曲学习兴趣小组.努力加强民族戏曲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从被动地欣赏转入积极地表演。实践证明,中学生是能够喜欢上民族戏曲的,在中学开展民族戏曲教学是可行的。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民族戏曲教学教学实践    一、民族艺术瑰宝不能丢:在中学开展民族戏曲教学的意义    戏曲是中华民
期刊
摘要:20世纪的新音乐作品突破了人们以往的经验,具有新颖、独特的外貌,但它们依然是音乐.依然是听觉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我们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新音乐。应该采用一种平等、平静的态度去对待它。20世纪表现出了对传统音乐艺术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为音乐审美观念的突破;音乐结构与音乐思维的突破:音响素材的突破;“世界音乐”概念的确立。  关键词:20世纪新音乐多元    20世纪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年代,具
期刊
摘要:和谐社会中的家庭建设,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夫妻伦理建设、以人为本的亲子伦理建设和以人为本的家庭伦理教育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思考,希望能够为和谐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以人为本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社会才能健康,所以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过去,为了使家庭、邻里和睦,我们曾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07年10月5日播出的《鲁豫有约之炊事班的故事》为例,运用Sacks等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试图归纳出电视访谈节目的会话结构特点。  关键词:话轮转换电视访谈节目 《鲁豫有约之炊事班的故事》    1 引言    会话是话语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对话性质的话语,所以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具有一定交际目的的口头和书面言语交际单位的结构特点。Fa
期刊
摘要:民生新闻目前正活跃在全国各地荧屏上。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等成为地方电视媒体纷纷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本文通过具体的民生新闻报道个案阐释受众与媒介目前彼此之间存在着“利用互动”关系,并且结合实际进行现实根源的剖析,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呼吁理论界深入研究,使该种关系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生新闻利用互动关系媒介原因    一、民生新闻的兴起    2002年以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西南交通大学的实际,分析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浅析。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的办学模式是:一校两地三校区。也就是统一归属于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在成都设立主要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九里校区和主要进行重点本科生培养的犀浦校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