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语言在美术院校绘画创作课程中的转化与应用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式语言是指画面内在结构组成及处理方式,是基于视觉心理的绘画规律性认识。它在美术院校创作课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将其转化为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应用于教学,具有注重原理、强调实效的特点,在学生创新、创作能力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形式语言;创作;转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2018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绘画形式语言在创作课程中的转化与运用——以版画拔尖实验班为例”(2018JGA223)研究成果。
  一、绘画形式语言的概念、源流与价值
  绘画形式语言,主要指画面内在结构组成及处理方式,它涵盖构图、构成、艺术技巧、视觉心理等不同角度的概念与价值。
  赫伯特·里德指出:“所有艺术的基本原理皆始于这一假说:人会对呈现在面前的事物形状、外表与体块作出反应;一定事物的形状、外表与体块中合乎比例的排列会引起人的快感,而缺乏这种排列的事物将引起人的淡漠感,甚至引起无害的不舒服感或厌恶感”。[1]人对特定形状或排列的特殊感知,就是所谓的“形式”。人类早期绘画已可窥见“形式”的应用,古代到现代的绘画中,更可清晰观察到“形式”的广泛影响。人们早已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作出深入的论述与探讨。如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序)》的“六法论”中提出“经营位置”,就是指画面中造型元素在位置、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安排处理。20世纪格式塔心理学应用于艺术领域,通过实验揭示了形式对视觉心理的影响。如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书中,剖析它对人视知觉产生影响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形式感”的构成要素,在绘画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苏珊·朗格认为,“每一件作品中,线条和色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一定的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激起了我们的审美情感。这些……有意味的形式……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共性所在”[2]。形式,是基于视觉心理的绘画规律性认识,它隐藏在细节、线条、色彩等因素下,建构了绘画的内在的审美价值。又如宗白华先生所言,“……美与美术的特点是在‘形式’、在‘节奏’,而它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的动,是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3]因此,对形式的认识与利用,成为绘画自身的重要价值,也是创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形式语言在绘画创作教学中的现状、问题与原因
  一直以来,专业美术院校非常重视对形式的认识与应用。但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它属于视觉经验范畴,更多依靠审美认识与直觉判断,缺乏明晰易懂的理论和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已清楚认识到它的存在,却难以用清晰的语言说明白。实际上,原有课程设置中,涉及形式的内容,是以一种近乎“隐秘”的方式展开的。当然,如构图、平面构成两课包含了形式的内涵,但它却没有涵盖主次、虚实、层次等同样构成形式的要素。原系统中,这些抽象要素是通过素描、色彩等基础课解决的——将整体、主次、节奏等要求长期贯穿于写生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术院校通常按此模式教学,形成了强调基础的传统。
  当前艺术教育的基础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创作教学出现一些问题,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一是师傅带徒弟式教学,学生能学到画面处理技巧,但其弊端使学生作品明显出现老师的风格痕迹,自身个性和创造力未得到发展。二是照本宣科,无视学生接受程度,照搬理论,教学事倍功半。或虽在教学中增加形式分析,但缺乏实践,隔靴搔痒,学生难以实际应用。三是“自由式”教学,先放任学生自由表现,再根据学生情况加以引导,这种方式需要较长教学周期,将形式及对形式的认识交由学生的悟性来实现,效果难免差强人意。
  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教学没有应社会变化作出调整是重要原因。当前信息社会条件下,从社会、学生与教学角度看,大致有以下变化:
  首先,随着时代变迁,现代主义影响日渐式微,艺术发展进入“当代”。21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已渐成传统,影响逐步弱化。20世纪80年代其影响下建立的美术教学体系,逐渐变得无力。而所谓当代艺术,或继承后现代主义解构式方法,或对社会主题过度关注,导致庸俗情趣泛滥。语境的变化,使学生难以从外在环境中获得对形式的认识。
  其次,是学生基础能力的变化。当下考前培训过度功利性,违背艺术规律的应试教育成为普遍现象。培训机构为升学率,通常只教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甚至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绘画,使学生无法通过写生训练提高艺术感知力。高校基础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情景反映了这点:如人物写生课上,学生并不对着模特写生,而是先用手机拍照,再对着照片画。入学前养成违背规律的造型习惯,使他们无法通过写生来提高感知与处理形式的能力,将因知识结构的缺失导致艺术直觉不足,甚至影响审美判断力的养成。
  再次,教学条件发生了变化。扩招后学生数量快速增長,稀释了教学资源,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就业压力下,功利性价值导向使学生容易陷入成功焦虑,希望快速掌握知识、快速获得成果,难以静下心来按部就班学习。
  无序的解构方式与混乱的价值标准,是“当代”的艺术迷思。后现代的表达方式无法为艺术建构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建立在知觉层面的审美要求与对形式的认识,仍是培养艺术直觉的重要手段。学生基础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仍按原有模式认识形式,难以获得满意结果。因此,在社会环境与教学基础发生巨大变化前提下,原有模式需要调整。将形式语言教学以更明晰的方式展开,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
  三、形式语言在绘画创作课中的转化与应用
  (一)课程设计原则
  美术院校通常在一、二年级侧重基础,三、四年级则转向创作。因此,通过加强两者间的转换,能使学生对形式形成较完整认识。根据这一目标,课程设计应当立足原理、注重整体、循序渐进、突出创造、强调实践。由于学习内容较多且复杂,需要较长周期,可将课程分段展开。同时,依据基本原理设计教学进程,对所涉原理充分举例分析,做到言之有据。重视实践,即强调实际使用,所作分析需符合实际创作要求。   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每个艺术家都要创造形式来表现他的思想”[4]。艺术创作通过创造性运用形式语言来建构画面。艺术的学习,无疑应将知识学习与创造力激发结合起来。
  (二)课程结构、内容与方法
  课程结构大致转换为基础课-形式语言转化-创作课,利用形式语言课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基础阶段,仍需将形式要求贯穿在写生中,在课堂写生中感知审美要素。形式语言转化课则循序渐进,按2~3个阶段作分析与训练,从简单推进到复杂。
  课程内容方面,保持原有构图等课程,定位为创作性练习或与技法课程的结合。而形式语言的教学内容,将形式要素如对比、虚实、节奏等作专门讲授,以一周为一个单元,用8周左右完成。完成后,设置对应的创作课,将转化结果变为实际作品。比如,版画系第二工作室形式语言转化课包括组合素描与形式构成。组合素描承接基础课,分析形状、组合、对比及创作步骤等,对应创作课以命题创作为主;形式构成课,以结构、虚实、节奏为主要内容,对应的是自由创作(或自选课题创作)。
  教学方法上,以启发性的原理及实例分析为主,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为原则。通过大量形式探索实验与绘画创作实践,实现从量到质的提高。
  (三)课程实施方式
  分析与实践结合是课程主要实施方式,包括形式原理分析、实例分析与创作分析等,学生完成同步绘画实践。
  原理分解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解析形式的基本原理。主要针对较为抽象的要素,分解为具体主题,大致可分为形状与情感、组合与拼贴、对比与均衡、形式与思想、构成与解构、主次与虚实、节奏与韵律等。在组合素描与形式构成课中,每周就单一主题讲授。每个主题可成为单独内容,但又互相联系,它们构成绘画形式语言的基本要义。
  实例分析贴近创作实际,可让学生直观看到形式是如何在画面中实现的。内容包括中西经典绘画、优秀学生习作、教师创作等。经典作品积淀了艺术历史中对形式认知的精华,从主题、元素、对比等角度作深入剖析,除可直接学习大师处理形式的技巧外,更能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内容上,一是选取不同时期的作品纵向比较,探讨共性与差异;二是选取中西经典绘画横向分析,归纳特征,引出形式上的原理。
  优秀学生作品分析,多选取有创造力的画面或方法。就其中优点、不足和改进方式作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优点与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尝试的勇气。选取看似普通的学生作品,可贴近学生视角,提高学习热情。
  教师以自身作品为例,谈对形式的认识,探讨如何更好利用形式来表达个性与思想。教师个例同样贴近现实,能让学生意识到抽象知识如何转换为实际操作。同时,教师个例包括了创作的完整过程,能提供许多不为人知的处理细节,及某些没有采纳的灵感,可使学生获得直接启发。
  学生练习以单元化方式进行,循序渐进。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多角度解析原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同时提出合理建议。每个学生关注角度不同,指导时应针对个人特点和兴趣展开。
  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画面有一定难度,即便学生已通过大量实例清楚理解了原理,但距离自主表达还有相当距离。同时,将形式原理分解后,会让教学内容产生跳跃性。每周完成不同的主题,需要一定的热情。因此,良好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当学生有好的想法时应多加表扬。
  (四)意义与价值
  从学生反饋看,普遍认为自己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课程满意度较高。当然,教学还需要更长时间调整与评估。但它证明,通过贴近实际、改进方法,在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可行性的。随着教学框架逐步成型,它在学生创作能力培养方面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里德.艺术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2]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3.
  [3]宗白华.美学漫话[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86.
  [4]宗白华.美学的散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26.
  作者简介:
   李翔,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
其他文献
五溪源地区是典型的省际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影响该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五溪源地区的发展存在产业结构趋同明显、市场无序竞争渐多、政府职能常常错位等问题,其
《马拉之死》是雅克·路易·大卫所创作的经典油画作品,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激进派领导人保尔·马拉被刺杀的场景。身为当时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代表人物的
<正> 蔗糖脂肪酸酯是一种无毒、安全、无刺激、无污染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在食品、化妆品、洗涤剂及医药卫生用品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其制备过程中,由于所用原料及反应
摘 要:《具区林屋图》是元代画家王蒙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描写的是江苏太湖林屋洞之秋景,构图大胆突破前人画法,采用满构图,饱满而不拥塞,上紧下松,上实下疏,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奇境。王蒙的山水画风格多变,其山水作品景繁笔亦繁,意境清幽深远。文章系统分析了王蒙的《具区林屋图》构图特点、笔墨技法、表现形式,归纳其艺术风格特色和主要特征,为当代山水画家的创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具区林屋图》;
摘 要:美术与道德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德会影响美术,而美术则引领道德。美术作品常常包含道德的因素,对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观念具有巨大影响。美术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美术课堂和美术活动中得以实现。青少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只有正确引导和栽培,才能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美术;道德;艺术作品;素质培养  美术,是艺术家以审美的视觉方式
文章针对"创作性写生"的提出需要有相关课程的支撑这一问题,提出开设一些如创作赏析课、临摹课、构图设计课、命题写生创作课、现场写生创作课等课程帮助实施"创作性写生",并
<正> 目前国内测定粮食中氰化物多用吡啶-联苯胺和异烟酸-吡唑啉酮两法。前法由于吡啶的恶臭和联苯胺的致癌性已逐渐被淘汰,后法操作条件要求较苛。且两种方法的灵敏度低。因
KV2006是一款由江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杀毒软件,2005年12月我安装使用后感觉该软件有较大改进: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美术教育被提上重要日程,中国美术教育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保持原有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以外,满足当下社会、学校、家庭的需要,是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对美术教育重视度不够,特别是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美术课成为可有可无的
美术学专业是一个历史较悠久的传统专业。如何使这个传统专业与时俱进,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是每个高等美术教育从业者应该高度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在深入挖掘、有效利用本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