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泛读是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极好途径,语言这一众多因素的综合体,亦可在泛读中得以充分体现,故泛读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首先从泛读课本身谈起,进而谈到泛读教学中的几大难点,最后详尽论述应对这些难点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泛读教学;语言综合能力;难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59-02
引言
阅读(reading)在本质上是关注其意义,特别是从心灵到心灵的意义传递,即从作者到读者的信息转移。英语专业阅读课(English reading),也称泛读课(extensive reading),其任务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体裁、程度适当的英语读物和原著,深化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广泛的阅读的兴趣。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真正熟悉这门语言,领悟其中的意义积淀并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不进行广泛的阅读是绝对不可能的。这足见泛读对于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也同时证明了泛读课在整个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能够为我们提供研习语言的机会,包括词汇、语法、标点符号和我们组建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方法。Silberstein指出:阅读可定义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读者和文本以互动的方式来构建内涵丰富的语篇。这更足以说明读者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泛读密不可分。就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而言,成就固然不小,但问题仍旧很多。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亟待提高,这自然而然就引射到泛读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上。在某些学校情况更不容乐观,泛读课基本上到了被遗忘的境地。但就泛读课自身而言,其的确有很多教学难点令部分英语教师望而生畏,故“恐泛读症”也随之产生。在该文中,笔者通过对120名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作的一次有关英语泛读课的问卷调查概括出英语泛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难点,并结合具体的泛读教学给出适当的应对策略。
一、泛读教学中的几大难点
就泛读课而言,很多人对其教学本质及其教学目标都不甚明白,或者说是全然不知。更有甚者,认为泛读就是读,自己读一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开设泛读课。这可谓是泛读教学中的第一大难点。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在被调查的120人当中为数甚多。见下表①:
调查结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泛读课的学习目标都只是“基本明确”或者“根本不明确”,这就为泛读教师的进一步教学造成一大难题。Nuttall(1982)指出,在泛读课上,最重要的是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理解泛读课的教学目标及整个阅读过程。
另外,在问卷中专门有一项是对教材的调查,该项调查共分两种部分,一是教材难度,二是教材所含的文化背景知识量。见下表:
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教材难度不够;第二,教材所含信息量不够。总的来讲,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了泛读教学的开展。目前,很多教材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么内容太陈旧,要么文化背景知识含量较小,要么和普通读者的生活都相去甚远。当然,教材的难度和适宜度都是相对的,但英语教师确实应该针对具体的读者来关注阅读材料的可接受性问题,也就是说可读性问题(readability)。这也确实是泛读教学的一大难点。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还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觉难度最大的问题设计了专项题目,让学生从“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和“其他”四项中选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觉难度最大的一项,现将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从表4不难看出,在受调查的120人中,有77人认为是“词汇”最难,有32人认为是“文化背景知识”最难,这就占了受调查人数的绝大多数。由此可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泛读教学的又一大难点。
很多学生认为泛读课就是读了文章做题,没有什么乐趣,甚是枯燥。当然,这不单是学生作问题,教师也责无旁贷,而且问题主要出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在阅读上都采取单一的“三步曲”教法:讲生词→读课文→对答案。这种方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认为,这门课完全可以取消,他们自己在课外读就可以了,而无须在课堂上来浪费时间。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让学生给教师的教法打分,把教师的教法分成“90分”、“70分”、“60分”和“50分”四个层次,让学生视具体情况从中选择一项作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总体评价。现列表如下:
从该项调查可知,泛读教师的教法存在极大的问题,学生对教师教法满意程度极低,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泛读教学的质量。
课堂讨论应该是泛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讨论可以消除学生的很多疑惑,使他们的理解得以深化。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都很少组织课堂讨论,有的甚至从来不讨论。见下表:
从表6可知,认为教师的课堂讨论不够的(“很少”和“根本不”)学生占绝大多数。这说明泛读教师应加强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二、泛读教学难点之应对策略
泛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泛读教学策略性表现在采用模式的正确性、阅读过程处理的合理性、阅读评估的规律性和技巧使用的科学性。下面我们将就以上问卷调查中出现几大教学难点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泛读课的学习目标,不能让他们感觉到在泛读课上似乎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是开了这门课他们必须来学而也。Nuttall指出,泛讲课首先应该使学生能够感觉到读外语是一种享受(或者至少感觉到舒服),其次是让他们能够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以适当的速度、默默地、带着足够的理解去读懂不熟悉的正格文本。换句话说,泛读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这门课的总体目标就是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顾海峰认为,英语泛读课总体上讲是一门模拟应用性课程: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该课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掌握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在阅读过程中复习和巩固在其他专业课中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可借助所学知识来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开课之时就应向学生阐明这门课的学习目标,并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实际的例子来深化这一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有一个追寻的目标,才会真正去努力。否则,他们会感到自己被置身于无边的大海而茫然不知所措。
其次,对教材的合理选择也是泛读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教材的总体难度;第二是教材所含的文化背景知识量。当然,阅读材料的难度是相对的,它和阅读者本身紧密相关,故教师应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来选择难度适宜的教材,具体做法可在开课之前设计相关题目对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前测(pretest),内容包括语法、词汇、一般常识和必需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对于教材所含文化背景知识量的选择更是泛读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除了注重其含量以外,还要注重其对于学生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即既要有一定的量,又要生动有趣,且和他们的生活或者和英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R·Williams说过,没有生动的教材就无法搞好阅读教学。对于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来说,缺乏我们所设想的文化知识可能是影响他们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选材时应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知识的含量。
另外,根据上面表4的统计数据得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两大突出难题,一是词汇,二是文化背景知识。当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本身就是泛读教学的一项任务。在进行泛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除了在学生读文章前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外,很有必要补充一些和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单词,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时不时重复这些词汇:要么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尽量使用,要么尽量鼓励学生用这些词汇来讨论或写读书报等。总之,教师应以各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vocabularysize)。对于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正如Robert Polizter指出的那样:“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必须对文化的学习感兴趣,这不是因为我们确确实实想教异国文化,而是因为我们必须教授它。如果我们在教语言的同时而不外理这门语言得以在其间延续的文化,我们就只是在教学生一些毫无意义的或者会令他们赋予其错误意义的符号。”这足见教师认真处理文本中的文化现象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泛读教师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让学生谙熟这一异国文化。但是,不论是哪一套泛读教材,其文化含量都是相当有限的,故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除了在上课讲解外,教师还可通过影视、图片、访谈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习得英美文化。这也自然而然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当教师把英语语言与英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泛读课才会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再次,教师能否运用适当、有效的教法对泛读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阅读教学模式而言,涉及最多的不外乎Gough的“自下而上模式”(the bottom-up approach),Smith和Goodman的“自下而上模式”(the top-down approach)和Rumelhart,Coady,Bernhardt的“交互补偿模式”(the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approach)。“自下而上模式”认为读者对材料的理解是从比较小的语言文字单位到比较大的单位,从底层到高层一步一步进行的。“自上而下模式”认为,背景知识比词汇问题更重要。“交互补偿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结合,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既强调背景知识,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又不忽视单词、短语的解码能力、迅速捕捉关键信息以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性,反映了阅读过程的本质。这正是我们泛读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怎样具体操作要根据具体的读者采取具体的方法,笔者在此只是从方法论上来阐释。
最后,笔者想谈谈课堂讨论与泛读教学的关系。Harmer(1998)指出,阅读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读者应该涉入他们正在阅读的材料当中去。Nuttall也提出,阅读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见下图:
从上图可知,阅读过程在其本质意义上是文本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过程,也是从作者到读者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靠读者自己的理解能力在解码(decoding)时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所以需要教师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课堂讨论就显得异常重要。这一讨论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但总的原则是:理解得多的站在作者(SENDER)的一方,理解得少的站在读者(RECEIVER)的一方。通过这样的讨论能使作者和读者之间达到充分的理解与交流,即让读者更加理解作者对其传递的信息。所以,泛读教师应在学生读完文章以后对其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甚至可以说,课堂讨论是泛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结语
泛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故泛读教师应该充分领悟这门课的实质,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明确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采取具体有效的教法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国英语教学的落后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我们泛读教学的落后,但只要泛读教师潜心钻研,认真教学,泛读教学一定会有巨大的改观,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Nuttall.1982.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UK.
[2]Sandra Silberstein. 1994.Techniques And Resources In Teaching Read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K.
[3]Jeremy Harmer. 1998. How to Teach English.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4][英]R.·Williams.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十个第一[J],王建新,译.国外外语教学,1989,(4).
[5]李俊.论21世纪英语阅读教学的定向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1,(1).
[6]顾海峰.英语阅读教学结构提纲策略[C]//薛家宝,陈许.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论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泛读教学;语言综合能力;难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59-02
引言
阅读(reading)在本质上是关注其意义,特别是从心灵到心灵的意义传递,即从作者到读者的信息转移。英语专业阅读课(English reading),也称泛读课(extensive reading),其任务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体裁、程度适当的英语读物和原著,深化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广泛的阅读的兴趣。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真正熟悉这门语言,领悟其中的意义积淀并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不进行广泛的阅读是绝对不可能的。这足见泛读对于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也同时证明了泛读课在整个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能够为我们提供研习语言的机会,包括词汇、语法、标点符号和我们组建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方法。Silberstein指出:阅读可定义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读者和文本以互动的方式来构建内涵丰富的语篇。这更足以说明读者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泛读密不可分。就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而言,成就固然不小,但问题仍旧很多。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亟待提高,这自然而然就引射到泛读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上。在某些学校情况更不容乐观,泛读课基本上到了被遗忘的境地。但就泛读课自身而言,其的确有很多教学难点令部分英语教师望而生畏,故“恐泛读症”也随之产生。在该文中,笔者通过对120名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作的一次有关英语泛读课的问卷调查概括出英语泛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难点,并结合具体的泛读教学给出适当的应对策略。
一、泛读教学中的几大难点
就泛读课而言,很多人对其教学本质及其教学目标都不甚明白,或者说是全然不知。更有甚者,认为泛读就是读,自己读一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开设泛读课。这可谓是泛读教学中的第一大难点。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在被调查的120人当中为数甚多。见下表①:
调查结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泛读课的学习目标都只是“基本明确”或者“根本不明确”,这就为泛读教师的进一步教学造成一大难题。Nuttall(1982)指出,在泛读课上,最重要的是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理解泛读课的教学目标及整个阅读过程。
另外,在问卷中专门有一项是对教材的调查,该项调查共分两种部分,一是教材难度,二是教材所含的文化背景知识量。见下表:
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教材难度不够;第二,教材所含信息量不够。总的来讲,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了泛读教学的开展。目前,很多教材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么内容太陈旧,要么文化背景知识含量较小,要么和普通读者的生活都相去甚远。当然,教材的难度和适宜度都是相对的,但英语教师确实应该针对具体的读者来关注阅读材料的可接受性问题,也就是说可读性问题(readability)。这也确实是泛读教学的一大难点。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还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觉难度最大的问题设计了专项题目,让学生从“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和“其他”四项中选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觉难度最大的一项,现将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从表4不难看出,在受调查的120人中,有77人认为是“词汇”最难,有32人认为是“文化背景知识”最难,这就占了受调查人数的绝大多数。由此可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泛读教学的又一大难点。
很多学生认为泛读课就是读了文章做题,没有什么乐趣,甚是枯燥。当然,这不单是学生作问题,教师也责无旁贷,而且问题主要出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在阅读上都采取单一的“三步曲”教法:讲生词→读课文→对答案。这种方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认为,这门课完全可以取消,他们自己在课外读就可以了,而无须在课堂上来浪费时间。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让学生给教师的教法打分,把教师的教法分成“90分”、“70分”、“60分”和“50分”四个层次,让学生视具体情况从中选择一项作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总体评价。现列表如下:
从该项调查可知,泛读教师的教法存在极大的问题,学生对教师教法满意程度极低,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泛读教学的质量。
课堂讨论应该是泛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讨论可以消除学生的很多疑惑,使他们的理解得以深化。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都很少组织课堂讨论,有的甚至从来不讨论。见下表:
从表6可知,认为教师的课堂讨论不够的(“很少”和“根本不”)学生占绝大多数。这说明泛读教师应加强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二、泛读教学难点之应对策略
泛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泛读教学策略性表现在采用模式的正确性、阅读过程处理的合理性、阅读评估的规律性和技巧使用的科学性。下面我们将就以上问卷调查中出现几大教学难点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泛读课的学习目标,不能让他们感觉到在泛读课上似乎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是开了这门课他们必须来学而也。Nuttall指出,泛讲课首先应该使学生能够感觉到读外语是一种享受(或者至少感觉到舒服),其次是让他们能够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以适当的速度、默默地、带着足够的理解去读懂不熟悉的正格文本。换句话说,泛读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这门课的总体目标就是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顾海峰认为,英语泛读课总体上讲是一门模拟应用性课程: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该课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掌握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在阅读过程中复习和巩固在其他专业课中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可借助所学知识来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开课之时就应向学生阐明这门课的学习目标,并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实际的例子来深化这一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有一个追寻的目标,才会真正去努力。否则,他们会感到自己被置身于无边的大海而茫然不知所措。
其次,对教材的合理选择也是泛读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教材的总体难度;第二是教材所含的文化背景知识量。当然,阅读材料的难度是相对的,它和阅读者本身紧密相关,故教师应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来选择难度适宜的教材,具体做法可在开课之前设计相关题目对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前测(pretest),内容包括语法、词汇、一般常识和必需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对于教材所含文化背景知识量的选择更是泛读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除了注重其含量以外,还要注重其对于学生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即既要有一定的量,又要生动有趣,且和他们的生活或者和英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R·Williams说过,没有生动的教材就无法搞好阅读教学。对于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来说,缺乏我们所设想的文化知识可能是影响他们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选材时应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知识的含量。
另外,根据上面表4的统计数据得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两大突出难题,一是词汇,二是文化背景知识。当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本身就是泛读教学的一项任务。在进行泛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除了在学生读文章前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外,很有必要补充一些和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单词,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时不时重复这些词汇:要么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尽量使用,要么尽量鼓励学生用这些词汇来讨论或写读书报等。总之,教师应以各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vocabularysize)。对于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正如Robert Polizter指出的那样:“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必须对文化的学习感兴趣,这不是因为我们确确实实想教异国文化,而是因为我们必须教授它。如果我们在教语言的同时而不外理这门语言得以在其间延续的文化,我们就只是在教学生一些毫无意义的或者会令他们赋予其错误意义的符号。”这足见教师认真处理文本中的文化现象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泛读教师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让学生谙熟这一异国文化。但是,不论是哪一套泛读教材,其文化含量都是相当有限的,故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除了在上课讲解外,教师还可通过影视、图片、访谈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习得英美文化。这也自然而然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当教师把英语语言与英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泛读课才会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再次,教师能否运用适当、有效的教法对泛读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阅读教学模式而言,涉及最多的不外乎Gough的“自下而上模式”(the bottom-up approach),Smith和Goodman的“自下而上模式”(the top-down approach)和Rumelhart,Coady,Bernhardt的“交互补偿模式”(the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approach)。“自下而上模式”认为读者对材料的理解是从比较小的语言文字单位到比较大的单位,从底层到高层一步一步进行的。“自上而下模式”认为,背景知识比词汇问题更重要。“交互补偿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结合,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既强调背景知识,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又不忽视单词、短语的解码能力、迅速捕捉关键信息以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性,反映了阅读过程的本质。这正是我们泛读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怎样具体操作要根据具体的读者采取具体的方法,笔者在此只是从方法论上来阐释。
最后,笔者想谈谈课堂讨论与泛读教学的关系。Harmer(1998)指出,阅读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读者应该涉入他们正在阅读的材料当中去。Nuttall也提出,阅读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见下图:
从上图可知,阅读过程在其本质意义上是文本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过程,也是从作者到读者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靠读者自己的理解能力在解码(decoding)时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所以需要教师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课堂讨论就显得异常重要。这一讨论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但总的原则是:理解得多的站在作者(SENDER)的一方,理解得少的站在读者(RECEIVER)的一方。通过这样的讨论能使作者和读者之间达到充分的理解与交流,即让读者更加理解作者对其传递的信息。所以,泛读教师应在学生读完文章以后对其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甚至可以说,课堂讨论是泛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结语
泛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故泛读教师应该充分领悟这门课的实质,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明确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采取具体有效的教法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国英语教学的落后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我们泛读教学的落后,但只要泛读教师潜心钻研,认真教学,泛读教学一定会有巨大的改观,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Nuttall.1982.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UK.
[2]Sandra Silberstein. 1994.Techniques And Resources In Teaching Read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K.
[3]Jeremy Harmer. 1998. How to Teach English.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4][英]R.·Williams.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十个第一[J],王建新,译.国外外语教学,1989,(4).
[5]李俊.论21世纪英语阅读教学的定向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1,(1).
[6]顾海峰.英语阅读教学结构提纲策略[C]//薛家宝,陈许.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论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