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到正确的轨道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278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激情;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29—01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语文课充满文学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以讲授《阿Q正传》为例来说明:
  上课开始,先是十分钟左右的学生活动——每节课都有的美文赏析:由学生自己找一篇好文章,然后上台朗读,其他同学在下面听。读完之后,由朗读的同学提问,大家一起评析这篇文章。 第二个环节是分析阿Q性格(第二课时),这个环节的主角仍是学生,只不过方式稍有变化。本轮由上节课讨论胜出的同学代表本组发言,不完善的地方由其他同学补充,而我则把大家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结果完全可以想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很清晰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期间,有几位同学精彩的论述还博得了阵阵掌声。
  
  二、点燃激情的火花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必须要渗入读者自己的情感。但是,在许多老师眼里,教材不过是传授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例子,不过是考试范围中的内容而已。教师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文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各种考试有可能从哪方面出题,哪一段是重点,怎样讲才不失分……
  毫无疑问,这样的语文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观体验,教师只是把自己的“客观经验”强加在学生身上,使语文教育逐渐变得索然无味、支离破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一眼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智力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就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感悟代替老师的分析,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感情丰富并会“煽情”的人,要能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激越的情绪中产生联想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累积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在讲解富兰克林的《哨子》时便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学生活动:首先,我从课文论点——不要为无用的东西花费太多的代价出发,从有形的“哨子”——恩宠、名望、财产、寻欢作乐、漂亮的外表、讲究的住宅、高贵的门第等映射出无形的人生真谛——自由、品德、朋友、舒适的生活、他人的尊重、可贵的友谊、甜美的爱情。然后列出一个特殊的“选择题”:让学生在自由、父母、老师、生命、爱情、友谊、金钱等七个选项中逐项选择,在一步步的取舍之中,让学生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
  
  三、让美撞击每个人的心灵
  
  语文具有独特的语文美,如汉语言的音乐美,汉字的形美、意美,文章的结构美、意蕴美,文学作品中的形态美等。同时,还有充分体现教师自由创造本质力量的教学美,如教学过程美、教师教态美、教学节奏美、教学语言美等等。而在这诸多美的形态中,教材内容的情境美和教学语言表达的美,无疑最能产生震撼力,同时,教师的教态美也最能产生亲和力,可叩开学生久闭的心扉。
  教学语言作为传输知识信息的载体,作为连接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同样能收到“沁人心脾”的效果。因为,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情、播情、诱发美感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学语言应该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之上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是被强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可产生令学生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那些僵硬死板的文句,单调而无节奏的语调,冷冰冰毫无感情色彩的词语绝不会产生美的效果。鉴于此,倘若教师做到叙述娓娓动人、丝丝入扣,描写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说明事实明了、简洁清晰,议论深刻有力、逻辑严密,抒情如出肺腑、亲切感人,那么,学生在听讲时定会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嗅其味。
  但是,仅成为一个驾驭语言的高手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教师的教态美同样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师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舒缓平和的语调以及富有感召力、亲和力的表情,会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相信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远比在“暮霭沉沉”的气氛中好得多。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区域比较;专题复习;地图;线索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B)—0044—01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性已成为地理高考命题的突出特点。如何将分散的地理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复习实效,是每位地理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下面谈几点笔者的体会:    一、区域比较   
〔关键词〕 心理营养;社会环境;道德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39—01    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幼儿时期人的心理状况、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汲取心理营养    首先,幼儿最为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爱”。其主要是父母、亲人、教师之爱。“爱”有十分丰富
初中生个体因为学习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所以在 数学学习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在新课改思想弓I导 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这一差异,合理地贯彻和落实分层教 学,从而实现
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课堂中师生 互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表明课堂提问有效性是师生互动的影 响因素,提问的内容、提问的环境、提问的形式是探究实验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现代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该文就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内涵进行阐述,对实施以人为本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绝对是语言学习的典范。课文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文本秘妙”,或是别具匠心的遣词造句,或是独具个性的布局谋篇,或是精准妥帖的表达形式,或
该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随机抽取长沙的市市区的高职院校进行分层抽样,总计15所高职院校、45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问卷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养成有着重 要意义,为此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初中生的逆向思维,进而 转变单一培养正向思维的想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 答问题的能力
怎样指导这类的整本书阅读呢?主题重组是阅读指导的关键。单篇的重组是教师阅读整合的结果。《高中语文新课程标 准》指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提出专题目标,引导深 入
〔关键词〕 模拟;辅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B)—0062—01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模拟或展现出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教学能够突破时空界限,能有效地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等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