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先驱治疗和普遍预防方案的荟萃分析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性评价先驱治疗和普遍预防两种方案预防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纳入比较先驱治疗和普遍预防两种方案降低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根据人群、干预措施和试验结果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最终对纳入研究的文献结果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涉及752例肾移植受者.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普遍预防方案在减少肾移植受者术后3和12个月CMV感染风险及降低术后12个月CMV病的发生风险方面均优于先驱治疗方案(相对危险度=12.13,95%可信区间为6.59~22.36,P<0.05;相对危险度=2.21,95 %可信区间为1.62~3.01,P<0.05;相对危险度=1.79,95%可信区间为1.22~2.63,P<0.05);两组间术后机会性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遍预防方案在降低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率均较先驱治疗方案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在器官移植中,供者和受者血管吻合后即刻就触发了供者特异性致敏反应,从免疫学角度看,预防或调解供者特异性致敏反应显得比治疗已发生的致敏反应更为有效.而且由于器官来源短缺,各国均在尝试扩大供者来源,包括对供者年龄、器官质量等限制的放宽以及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开展,使得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抗体类药物诱导治疗有助于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等早期不良事件的发
期刊
原发性高草酸盐尿症(PH)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院自2006年至2012年共收治PH患者6例,其中3例行肝移植和肾移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为女性,年龄为25岁,4年前因泌尿系结石伴少尿,于外院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为患者的母亲).术后1周因无尿恢复透析,术后9个月因移植肾功能丧失而切除移植肾,病理检查提示移植肾的肾小管内有大量草酸盐结晶,间质内有炎症细胞浸润.患者收入我院后,24
期刊
西班牙是世界上器官捐赠率最高的国家,得益于其独一无二的器官捐赠系统及完善的器官移植法案,国际上称之为“西班牙模式”[1].结合我国国情,学习西班牙先进的人体器官捐赠系统并将其中国化,可有效缓解我国器官捐赠现状,进而解决器官来源短缺这一瓶颈。
期刊
目的 研究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rASC)抵抗人血清介导的异种体液性杀伤的作用及其主要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ASC,将2~8代的rASC作为实验材料,以大鼠淋巴细胞(rLC)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种细胞异种抗原α-Gal的表达情况,体积分数20%正常人血清对两种细胞的杀伤作用、两种细胞分别与正常人血清中天然抗体IgM和IgG的结合情况,以及与正常人血清作用后补体C3c、C4c、C5
目的 评价单次大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诱导治疗在致敏患者肾移植前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并接受术前单次大剂量ATG作为诱导治疗的肾移植受者(ATG组)的5年临床随访资料,并选取同时期的42例PRA阳性的接受巴利昔单抗作为诱导治疗的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超急性排异反应,ATG组术后急性排斥
目的 观察应用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的肾移植术后6个月稳定期受者EC-MPS用量与麦考酚酸(MPA)暴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68例受者,所有受者均采用他克莫司(Tac)、EC-MPS和泼尼松(Pred)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于服用EC-MPS后1、2、4h采集外周静脉血,通过酶增强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MPA浓度,以有限采样法的简化公式计算血MPA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PA AUC).根
目的 研究硫酸葡聚糖减轻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2只,建立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两组(n=8),硫酸葡聚糖组(实验组):肺移植时再灌注前给予硫酸葡聚糖10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后2h收集两组受鼠的移植肺和血液样本,检测动脉血氧合指数,移植肺湿干质量比(W/D),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
目的 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后置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5例患儿的资料,患者中位年龄为9.0岁(1.2~13.0岁),男女比例为13∶12.其中原发疾病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供者均为1级血缘
随着肝移植手术、器官保存及术后管理等技术的巨大进步,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器官短缺仍然是目前肝移植领域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随着肝移植的临床普及,器官短缺问题不仅不会得到缓解,甚至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因此,扩大移植物适用标准,增加器官来源始终是肝移植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供者是扩大标准供者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抗HBc是个体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
期刊
目的 评价活体肾移植供者肾动脉变异的CT血管成像(CTA)准确性,并分析误判原因.方法 308例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均按同一扫描程序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记录术前CT诊断结果,并与术中实际肾动脉解剖结构对照,分析计算活体肾移植供者肾动脉变异的CTA准确性;以术中实际情况为标准,针对误判病例术前MSCT资料进一步二次对照分析,总结误判的可能原因.结果 308例供者均成功行供肾手术,术中发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