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古六方,禅味十足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722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壶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等于一身,凭借其独特的质地、别致的造型、素雅的装饰、丰富的内涵、高雅的意境享誉海内外。它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方式通过紫砂壶这个载体来得以呈现。更将玉文化、茶文化和禅文化等不同传统文化与紫砂文化更好地融合到一起,使其更绽异彩。
  紫砂壶虽造型各类,但万变不离其宗,可分为三大经典器型:光器、花器与筋纹器。方器是光器中独特的造型结构之一。古拙稳重、棱角藏锋、刚寓于柔、收放自如,方器是在打泥片后,用刀具把泥片切成需要的形状后,再一片一片镶接而成的,俗称“泥片镶接法”。可见制作一把完美精致的方壶的难度之大。“一方抵十圆”则道出其收藏价值。由此可见,方壶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制壶艺人很大的心血。
  紫砂方器造型变化众多。俗话说“方匪一式”。方器主要有四方、六方、八方、随方、寓方等几种基本形状,而通过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在这些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又创造出高低、大小、粗细等几十种不同的壶型,或更为甚者,在处理方器时,又将其与花器、筋纹器相结合,产生了上圆下方、上方下圆、口方盖圆、身圆嘴方、身方嘴圆等等多种变化。基于方器的造型变化性,制壶艺人可根据自己对壶器的设计创意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调整,避免方器过于方正,产生造型呆板、线条呆滞的视觉效果。
  紫砂“募古六方壶”(见图1)便是属于身圆盖方的方器,并且巧妙地融入了筋纹器的元素,令人能够在一把紫砂壶中体现了三种壶型之美,圆器的圆、稳、匀、正。方器的挺括平正。筋纹器的规整有序。紫砂“募古六方壶”泥色红润、透气性佳、温润内敛。壶盖采用六方形压盖。小巧的壶钮好似僧帽,禅意十足,与壶身一刚一柔,两者相呼应;壶身由六块泥片镶接而成,而六片泥片弯曲的弧度一致,面与面交接处环环相扣,严密而饱满。转折干净利落;壶嘴、圈把由壶身胥出,前后呼应,稳重端庄大气。纵观此壶,方中寓圆、方圆相融、骨肉亭匀,圆润丰满中又充斥着棱角的骨感。纵观此壶,可以得到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即不能太死板、墨守成规,适时圆滑变通方可站稳脚跟。
  紫砂作品不仅能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且传承了文化,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的核心价值,紫砂文化历史悠久,紫砂艺术素来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哲学观、价值观与审美观等渗透到紫砂作品中,从而给人以独特的感悟。紫砂“募古六方壶”融入了禅文化,禅是一种“静”的生活方式。要达到禅的境界,必须要有一定的渐悟和顿悟。根据达摩所传四卷本《楞伽经》中讲“众生同一真性,客尘障蔽而不显现”。宜兴是“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紫砂壶因茶而生。中华历来以茶香与墨香、书香号称“三香”,近代的赵朴初居士曾这样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不如吃茶去。”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与参禅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饮茶也能清心寡欲,给人以精神上的无限享受,故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紫砂壶令人啧啧赞叹的不仅仅是其泥料之美、造型之美,更是其所在价值、文化蕴意与内涵。传承紫砂风韵、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勤劳而智慧的紫砂工艺者在这条道路上怀揣着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潜心创作,为紫砂的发展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其他文献
紫砂壶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历史上始终独树一帜。原因不仅在于其实用性和观赏性,还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制作装饰工艺。很多民间的传统艺术因时代变迁而销声匿迹,其原因追根究底恐怕还是它们与时代脱轨。好的艺术门类应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只有立足当代,深刻了解社会的本质,才能创造出与生活完美融合的艺术品。紫砂壶艺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唯有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现代设计方法
期刊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宋朝已出现紫砂壶,并有诗为证:“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居住期间,因其嗜茶,故对紫砂壶情有独钟,曾写下 “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著名诗句,这里的“氐壶”说的就是他亲自设计并制作的提梁紫砂壶。可以说苏东坡是动手设计并制作紫砂壶的文人雅士中的第一人,从此紫砂壶便进入了世人视野。但真正工艺成熟并天下知名,还是明代正德年以后的事。众多文人雅士参与
期刊
梅迄今已有逾三千年的栽培史,从古至今始终是文人吟咏不绝的主题。古有位列唐宋八大家的北宋王安石《梅花》五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有当代著名词作家阎肃《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它冰肌玉骨,凌寒留香为世人所敬重,也由衷地引发了笔者创作梅题材的“咏梅壶”(见图1)的热情。现以“咏梅壶”为例,细述其
期刊
紫砂壶艺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除了紫砂壶造型的原因外,还跟其绝佳的宜茶特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其与多种元素相融合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当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开始喝茶以后,茶文化就免不了开始融合其它文化,而在古代人匮乏的精神生活中,宗教文化无疑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禅宗是佛教流入我国后本土化的一支。其教义较为温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紫砂壶恰恰因为茶禅一味而融入了禅文化。古
期刊
摘 要 壶艺设计犹如排兵布阵,需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出奇招、运奇谋,方能出奇制胜。道以器生,器以载道,“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以兵之道寓于壶之道,将外观设计为竹简造型,结合文房四宝、戈戟虎符诸多元素,以壶艺的形式对《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和唯物辩证的哲理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又运用“形神兼备”的美学理念进行了艺术处理,使作品在形态上不失新颖的同时,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及神韵。  关键词 孙子兵法系
期刊
摘要 紫砂壶的制作就工艺而言,“思于实、作于细”是制作过程的显著特征。本文抛开技术必要性的前提,以“民间话语”系列作品为例,阐述了紫砂壶文化内涵表达方式,同时从探究文化内涵的角度为紫砂壶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 生活;文化;特性;体验;价值  紫砂壶是一种无形情绪的产物,一种文化默契的定型。“民间话语”系列作品外形朴素,但内涵饱满。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这些作品在最初强调的是生活,一个明显的特
期刊
编者按:2014年4月26~27日,全国古陶瓷研讨会在宜兴召开。与会期间,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宜兴市均陶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均陶研究所所长方卫明盛情地接待了他们。热情洋溢地向古陶专家们介绍了古、今宜兴均陶的历史和历代的“宜均”陈列品,引起了100多位专家极大的赞赏。事后。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王莉英研究员十分谦逊地向方大
期刊
正值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诞辰100周年,政府及相关部门、紫砂界、文艺界等社会各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社会化自媒体等方式缅怀顾老遗风,追慕大师风范。无论是影视作品电影《顾景舟》,还是文学著作《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无论是“顾景舟艺术馆”开馆。还是各地举办紫砂展览活动;无论是“景舟传人”通过壶艺传承,还是紫砂界艺术家们锐意创作。都是在围绕手工技艺传承、文化艺术传播、人文精神传递主题思路,将属于
期刊
紫砂陶刻装饰,俗称“刻字”。是紫砂作品装饰手法之一。最早的紫砂陶刻装饰是以竹片为刀进行题款,作为一种记号存在;后来通过特制的陶刻刻刀在紫砂生坯上进行书法、绘画、印章等方式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具有文人气息的创作手法,并成为紫砂文化艺术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紫砂陶刻的题材与内容异彩纷呈。图腾符号、山水云天、菜蔬瓜果、花鸟鱼虫、诗词名句等以紫砂为载体,既要切壶、切题、切意,又要遵循传统书法、绘画技法并结合
期刊
摘要 紫砂壶艺术作品占据着中华艺术的重要地位,也成为了中华陶瓷艺术的瑰宝。紫砂壶独有的自然美感、精湛的工艺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愈来愈为大众所接受。  关键词 紫砂高山流水壶;艺术文化;自然美  纵观宜兴紫砂壶艺术文化数百年的发展史,历代壶艺前辈们潜心艺术追求、耕耘积累,加之文人墨客参与其中,摸索出了一整套的手工制作技艺,利用独一无二的紫砂泥料,以自然界为客观对象,巧妙构思,进而制作成紫砂壶艺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