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海洋和太空一并被称为人类探索外部环境的三大梦想。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南极,与中国的首都北京相距12000公里,当开始他们的征服极地梦想之旅时,南极将离我们不再遥远。
杨为民给人的第一印象完全就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形象,这个曾经的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有着188公分的身高和健壮体魄。玩户外的人都管杨为民叫老测,因为他最早在网上用的名字是“测谎仪”,随着他在圈子里名声鹊起以及他事业重心的转变,渐渐再没人叫他的本名。人生经历已足够丰富的他,对户外运动从没有怠慢。16岁时带着400元在祖国的名山大川周游了两个月;22岁刚拿到驾驶证就自驾车从缅甸边境的瑞丽一路开回了北京,之后每年都要去世界各地旅行,直到2001年他进入专业的户外领域,组织大规模的探险活动并担当领队,登山、航海、潜水,越野都在他的涉猎范围。2004年杨为民获得了中国仅有的4张专业登山向导证中的一张,同年接手三夫户外俱乐部;2007年,他放下了年营业额近亿元的环保公司,成立三夫天越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将国内顶尖的户外运动高人招至麾下,将玩乐做成了事业。
老测出生在军人家庭,1990年毕业后被分到兵器工业总公司从事情报工作。3年后他去到深圳,在朋友的玩具厂从仓库保管员开始做起,1个月后做到了副总经理。1年后老测和几个朋友开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做到1997年结束后他去国外游走。当时想找一个穷地方做生意,所谓富贵险中求,去的都是孟加拉、缅甸、厄瓜多耳等,但1年下来除了在玩乐上越来越在行外,没有任何商业收获。
1998年老测从深圳回到北京,在水处理设备的行当里做出了名堂。在忙事业同时,老测也在继续着自己的户外探险,但都是一个人玩,直到2001年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三夫俱乐部。他在加入俱乐部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是跟随领队们走一条新路线,穿越云蒙山,在此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比大部分领队都走得好,于是他这个初级会员成功升任为领队。2001年老测带的队伍还是徒步周边游为主,自己从来没有攀登过雪山,让他感到很没面子于是2002年春节,他一个人跑去攀登哈巴雪山,那时候他对登山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觉得体力够就可以。他带着简单的几样设备:普通的六指冰爪,冲锋衣裤,一个-5℃的四孔棉睡袋,一架没有地钉的帐篷便出发了。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些装备的缺陷,冲锋衣裤因为没有羽绒服的遮盖已经快要不起作用了,在快要登顶的时候浓雾伴随着大风将他的腿冻伤。而那副冰爪也开始怠工,并且有一只已经彻底拒绝工作。更要命的是,帐篷因为没有地钉,大风天气根本就没法用。他把大石缝隙中的小石子清理了—下,把睡袋铺了下去,在山上睡了3个晚上。通过这次雪山初体验,他深深了解到,人置于大自然当中是怎样的一种渺小,激情让人们走向了户外,但是户外不仅仅需要激情。还需要理性。
从学习到取得证书总共经历了3年时间,除了两次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外,主要还是靠实践来检验学员的成绩。在这3年里,老测带队征服了18座雪山,没有发生一例伤亡事故。第一批训练班16个人,取得实习证书的9人。而拿到正式证书的只有4个人。其他人有的放弃,有的遇难。2004年,已经在户外运动圈里有很高名度的老测找到了三夫的创始人张恒,想收购三夫俱乐部,最后商议的结果是他成为三夫的合伙人。当时的三夫是一个牌子两个底线,一个是做产品的,一个是做俱乐部。俱乐部本身不营利,只是作为品牌推广的一个补充。而到了2007年年中,公司有意砍掉俱乐部,只做零售,于是在和平协议下拆分出三夫户外和三夫天越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老测也因此成为三夫天越的掌门人。为了更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体育营销品牌,老测将自己的公司交给家人打理,全心投入到三夫天越的运营和管理中。当他以商业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时,才发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和户外相关的一切都变成了很流行的事,因而蕴藏了很大商机。只用了一年时间,三夫天越便做到了扭亏为盈,这也让老测越发有信心在户外运动这一领域大展鸿图。
此次前往南极考察最主要的是要尝试一种新鲜的“旅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极;体会南极,南极是位于地球一偶的孤僻独立的白色大陆。过去的都是会以考查的形式前往。但次次南极“旅行”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或许以前在国外也有人会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但这次是中国公司第一次组织前往南极考查。王海静和曹晓峰也是被老测的宣传鼓动所吸引,跟着他来到了南极。首次组织在人员定额上有着限制,因为可以减少一定的危险性,对南极情有独钟的王海静和曹晓峰愿意跟老测一起走,虽然嘴上不说,但实际上他们俩只相信老测,是因为老测的丰富经验可以在任何时候让大家化险为宜,就拿智利地震来讲,他们也是碰巧躲了过去,是不是老测的功劳就不好说了。
在南极没有任何的商业机构,就更不要说酒店了。他们在中国、智利、烏拉圭几个科考站中“借宿”,因此队友们也深切的体会到了科考专家们的艰辛。一般常年科学考察站规模会较大,各种设施齐备,一年到头都有人在站上工作。因为研究项目较多,还有许多项目是常年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即使是在严酷的隆冬,科学观测工作也不能停止的。而他们的任务却是在这4天中让一个普通人向一名真正“探险家”而转变。心慌孤寂、莫名的压力都是这次队员们深切感受,因此在这次活动中也总结出普通人与专业人员的不同,以及普通人在极限下抗压的能力。此次猎奇队员们有着极大的知识欲望,对冰盖生物的发掘也有重大发现,所以旅行也可以普及很多的知识。但在这个雪白的世界里所有旅行者都会感觉百无聊赖,因此他们在国内带去一些高尔夫球,同时也就地取材,用冰镐做了球洞,或许这应该是人类的一项惊人壮举。此次前往南极“旅行”的另一目的就是怎样保护南极,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南极保护自然,我们也在出发前做了严格的环保训练,力争对南极生态破坏降至最低等等。两次前往南极的老测,通过“旅行”不仅仅体验到的是艰辛,更能体会到对事业的热诚和朋友们的信任,这对他来说是旅行的最大收获。
“从物质上来讲,我的要求不高,温饱不缺就完全可以。所以我没想过三夫天越挣的钱进自己的腰包,我希望做一点推动国内户外运动的事。”他和中国登山协会合作,承担起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的具体工作,参加了一系列的义务项目。此外,他还投入了100多万元,为多间贫困小学配置了图书室,提供书籍和声像材料,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户外运动的宣传材料。老测有信心,在几十年后户外运动能够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里。而那时候的他,只要有力气还是会一路走到底,继续寻找着地球的极点。
一场南极的风雪之旅让圈子的三个成员饱尝了激动与惊险。虽然这一切对于老测来讲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从当初满怀好奇的入门者到现在南极之行的组织人,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去过的地方带给他们的不止是兴奋,体验未知境界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或兴趣爱好。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圈子里的三个人还将向新的地点出发,研究新的玩儿法,继续在户外收集人生的乐趣。正如董其昌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曹晓峰、王海静、杨为民带着背包行囊表达着对自己脚下这个星球的无限热爱,对人生价值的不懈探索。下一次,圈子的目标又该是哪里?
在南极没有任何的商业机构,就更不要说酒店了。他们在中国、智利、乌拉圭几个科考站中“借宿”,因此队友们也深切的体会到了科考专家们的艰辛。
杨为民给人的第一印象完全就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形象,这个曾经的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有着188公分的身高和健壮体魄。玩户外的人都管杨为民叫老测,因为他最早在网上用的名字是“测谎仪”,随着他在圈子里名声鹊起以及他事业重心的转变,渐渐再没人叫他的本名。人生经历已足够丰富的他,对户外运动从没有怠慢。16岁时带着400元在祖国的名山大川周游了两个月;22岁刚拿到驾驶证就自驾车从缅甸边境的瑞丽一路开回了北京,之后每年都要去世界各地旅行,直到2001年他进入专业的户外领域,组织大规模的探险活动并担当领队,登山、航海、潜水,越野都在他的涉猎范围。2004年杨为民获得了中国仅有的4张专业登山向导证中的一张,同年接手三夫户外俱乐部;2007年,他放下了年营业额近亿元的环保公司,成立三夫天越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将国内顶尖的户外运动高人招至麾下,将玩乐做成了事业。
老测出生在军人家庭,1990年毕业后被分到兵器工业总公司从事情报工作。3年后他去到深圳,在朋友的玩具厂从仓库保管员开始做起,1个月后做到了副总经理。1年后老测和几个朋友开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做到1997年结束后他去国外游走。当时想找一个穷地方做生意,所谓富贵险中求,去的都是孟加拉、缅甸、厄瓜多耳等,但1年下来除了在玩乐上越来越在行外,没有任何商业收获。
1998年老测从深圳回到北京,在水处理设备的行当里做出了名堂。在忙事业同时,老测也在继续着自己的户外探险,但都是一个人玩,直到2001年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三夫俱乐部。他在加入俱乐部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是跟随领队们走一条新路线,穿越云蒙山,在此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比大部分领队都走得好,于是他这个初级会员成功升任为领队。2001年老测带的队伍还是徒步周边游为主,自己从来没有攀登过雪山,让他感到很没面子于是2002年春节,他一个人跑去攀登哈巴雪山,那时候他对登山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觉得体力够就可以。他带着简单的几样设备:普通的六指冰爪,冲锋衣裤,一个-5℃的四孔棉睡袋,一架没有地钉的帐篷便出发了。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些装备的缺陷,冲锋衣裤因为没有羽绒服的遮盖已经快要不起作用了,在快要登顶的时候浓雾伴随着大风将他的腿冻伤。而那副冰爪也开始怠工,并且有一只已经彻底拒绝工作。更要命的是,帐篷因为没有地钉,大风天气根本就没法用。他把大石缝隙中的小石子清理了—下,把睡袋铺了下去,在山上睡了3个晚上。通过这次雪山初体验,他深深了解到,人置于大自然当中是怎样的一种渺小,激情让人们走向了户外,但是户外不仅仅需要激情。还需要理性。
从学习到取得证书总共经历了3年时间,除了两次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外,主要还是靠实践来检验学员的成绩。在这3年里,老测带队征服了18座雪山,没有发生一例伤亡事故。第一批训练班16个人,取得实习证书的9人。而拿到正式证书的只有4个人。其他人有的放弃,有的遇难。2004年,已经在户外运动圈里有很高名度的老测找到了三夫的创始人张恒,想收购三夫俱乐部,最后商议的结果是他成为三夫的合伙人。当时的三夫是一个牌子两个底线,一个是做产品的,一个是做俱乐部。俱乐部本身不营利,只是作为品牌推广的一个补充。而到了2007年年中,公司有意砍掉俱乐部,只做零售,于是在和平协议下拆分出三夫户外和三夫天越两家完全独立的公司,老测也因此成为三夫天越的掌门人。为了更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体育营销品牌,老测将自己的公司交给家人打理,全心投入到三夫天越的运营和管理中。当他以商业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时,才发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和户外相关的一切都变成了很流行的事,因而蕴藏了很大商机。只用了一年时间,三夫天越便做到了扭亏为盈,这也让老测越发有信心在户外运动这一领域大展鸿图。
此次前往南极考察最主要的是要尝试一种新鲜的“旅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极;体会南极,南极是位于地球一偶的孤僻独立的白色大陆。过去的都是会以考查的形式前往。但次次南极“旅行”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或许以前在国外也有人会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但这次是中国公司第一次组织前往南极考查。王海静和曹晓峰也是被老测的宣传鼓动所吸引,跟着他来到了南极。首次组织在人员定额上有着限制,因为可以减少一定的危险性,对南极情有独钟的王海静和曹晓峰愿意跟老测一起走,虽然嘴上不说,但实际上他们俩只相信老测,是因为老测的丰富经验可以在任何时候让大家化险为宜,就拿智利地震来讲,他们也是碰巧躲了过去,是不是老测的功劳就不好说了。
在南极没有任何的商业机构,就更不要说酒店了。他们在中国、智利、烏拉圭几个科考站中“借宿”,因此队友们也深切的体会到了科考专家们的艰辛。一般常年科学考察站规模会较大,各种设施齐备,一年到头都有人在站上工作。因为研究项目较多,还有许多项目是常年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即使是在严酷的隆冬,科学观测工作也不能停止的。而他们的任务却是在这4天中让一个普通人向一名真正“探险家”而转变。心慌孤寂、莫名的压力都是这次队员们深切感受,因此在这次活动中也总结出普通人与专业人员的不同,以及普通人在极限下抗压的能力。此次猎奇队员们有着极大的知识欲望,对冰盖生物的发掘也有重大发现,所以旅行也可以普及很多的知识。但在这个雪白的世界里所有旅行者都会感觉百无聊赖,因此他们在国内带去一些高尔夫球,同时也就地取材,用冰镐做了球洞,或许这应该是人类的一项惊人壮举。此次前往南极“旅行”的另一目的就是怎样保护南极,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南极保护自然,我们也在出发前做了严格的环保训练,力争对南极生态破坏降至最低等等。两次前往南极的老测,通过“旅行”不仅仅体验到的是艰辛,更能体会到对事业的热诚和朋友们的信任,这对他来说是旅行的最大收获。
“从物质上来讲,我的要求不高,温饱不缺就完全可以。所以我没想过三夫天越挣的钱进自己的腰包,我希望做一点推动国内户外运动的事。”他和中国登山协会合作,承担起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的具体工作,参加了一系列的义务项目。此外,他还投入了100多万元,为多间贫困小学配置了图书室,提供书籍和声像材料,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户外运动的宣传材料。老测有信心,在几十年后户外运动能够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里。而那时候的他,只要有力气还是会一路走到底,继续寻找着地球的极点。
一场南极的风雪之旅让圈子的三个成员饱尝了激动与惊险。虽然这一切对于老测来讲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从当初满怀好奇的入门者到现在南极之行的组织人,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去过的地方带给他们的不止是兴奋,体验未知境界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或兴趣爱好。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圈子里的三个人还将向新的地点出发,研究新的玩儿法,继续在户外收集人生的乐趣。正如董其昌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曹晓峰、王海静、杨为民带着背包行囊表达着对自己脚下这个星球的无限热爱,对人生价值的不懈探索。下一次,圈子的目标又该是哪里?
在南极没有任何的商业机构,就更不要说酒店了。他们在中国、智利、乌拉圭几个科考站中“借宿”,因此队友们也深切的体会到了科考专家们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