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
【机 构】
:
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榆林 719000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榆林 719000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榆林 719000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榆林 71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
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头颈部肿瘤手术、骨髓炎或严重创伤引起的颅颌面硬组织缺损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该区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整形外科医生重建面部轮廓和咬合功能恢复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颅颌面外科领域已30余年,在颅颌面外伤、肿瘤或先天畸形的诊断、修复重建设计及手术实施等方面进行辅助,提升诊断及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颅颌面修复重建手术日趋个性化。该文拟对各项技术在颅颌面修复重建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简述和评价,并就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目的比较定位支架与数字化导板在辅助下颌骨即刻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同一手术小组开展的下颌骨节段性切除即刻游离血管化骨组织瓣修复的全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辅助方式分为定位支架(TEF)组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组。通过CT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下面宽、下颌骨体长度和正中位时面下1/3高度,计算手术前后的差值,评估手术效果。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2组患者手
目的探讨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患者正颌手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颌与唇腭裂整形外科收治的HF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设计手术方案,三维打印中间导板及终末导板用于术中定位上、下颌骨含牙骨块的位置。术后第5天拍摄面部标准照和头颅CT,与术前设计方案拟合,以测量上颌骨各标志点及颏前点术后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位置与参考平面距离的误差,数据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重建牙列与激光扫描牙模配准时,托槽、牙列状态及配准方法3个因素对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数字化设计的双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将患者的CBCT及激光扫描牙模(简称光扫牙模)数据导入Mimics20.0软件,分别采用全局配准、局部配准对非咬合状态及咬合状态CBCT牙列和光扫牙模进行配准操作,分为4组:组1,非咬合状态牙列局部配准;组2,非咬合状态牙列全局配准;组3,咬合状态牙列局部配准;组4,咬合状态牙列全局配准。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在青少年单侧唇腭裂患儿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腭裂术后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青少年患儿资料,均行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治疗,采用颅骨外固定支架联合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的尖牙支柱骨承力牵引方式,对两侧上颌骨施加不同大小的牵引力,并通过适度的牵引矫枉过正处理、及时的正畸治疗和适时的面弓牵引维持策略预防术后复发。通过对牵引前后的上牙槽座点(A)、梨状孔外侧缘点(LPA)、鼻颌缝最下点(INM)以
目的探讨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术后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0具新鲜尸体上进行双侧旋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测量。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查标记穿支位置,根据口腔内缺损组织的面积设计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口腔,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及口腔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具新鲜尸体完成双侧解剖,共获得20侧旋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数据。旋髂浅动脉直径为(1.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完成肿瘤描记,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打印三维模型并制作手术导板和个性化钛网。术中应用导航确定手术计划中上颌骨截骨线位置,实施肿瘤精确切除。依据手术计划和腓骨截骨导板引导腓骨塑形,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颌骨缺损。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手术边界安全性,采用术后腓骨位置与术前设计配准颜色梯度图、患者面部外形满
目的探讨应用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唇大型复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同一课题组应用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下唇大型复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股前外侧皮瓣用于恢复缺损的组织,重建下唇外形,阔筋膜与余留的口轮匝肌形成"闭环"结构进行动力性重建。术后每2~3个月随访1次,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唇部外形、张闭口及饮水等情况。结果共纳入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63岁,2例为下颌骨鳞状细胞癌侵犯下唇,
目的探讨耳后双蒂扩张皮瓣在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全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一期行扩张器置入,二期采用耳后双蒂扩张皮瓣覆盖耳支架,耳后筋膜包裹耳支架外耳轮,联合耳后上极游离植皮重建耳廓。患者于术后1、6个月及三期手术前进行复查,由两名未参与手术的初级医生在患者三期手术前复查时对其再造耳廓形态进行评价,如有分歧,则由上级医生进行最终评价,评估结果分为好、中等、差。结果共纳入46例先天性小
目的介绍易性病患者(女转男)阴茎再造术中尿道吻合的改良术式,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阴茎和尿道再造手术的易性病(女转男)病例资料。在以阴道黏膜预置的下腹部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行阴茎和尿道再造的手术中,将二期法改为三期法,即二期手术时在预置尿道口的近会阴端预留2cm宽的皮瓣桥,将预制尿道口与阴阜处预留的尿道口通过皮瓣桥缝合,即两个尿道口之间以此2cm皮瓣隔开而不做吻合,6个月后再行三期尿道吻接手术。对患者阴茎再造术后尿道功能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