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意外”添光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这就要求老师“关注生成”、“驾驭生成”,使数学课堂因为“意外”而增添光彩。
  一、巧用“意外”,引导探究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课始,我让学生任意报数,师生比赛谁先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正当我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之中,几个“不识时务者”打乱了我课前的预想:“老师,我知道其中的秘密,只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就行了!”“对,在数学书上就有这句话。”又有几个学生偷偷地打开了数学书。怎么办?谜底都被学生揭开了。面对这一意外,我没有死守教案,而是果断地调整了预设。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知道了3的倍数的特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只和什么有关?
  生:只和一个数的个位有关。
  师:与今天学习的知识比较一下,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不行?
  生2: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看个位,而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
  ……
  学生尝试探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简单数开始研究,借助小棒学生很快想到了用“拆数“的方法来研究,并且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3的倍数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最终,还有同学居然得出了4的倍数的特征。你能说这不是课堂意外带来的精彩收获吗?
  二、抓住“意外”, 引导思考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是精彩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因此,出错在所难免。教师应该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表现开始,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顺应”他们的知识,掌握错误源头,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一支钢笔7元钱,4枝钢笔一共要多少钱?”有的学生往往错误地列式为7+4。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乘法含义没有理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生硬地否定,要尊重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适时地创设情境:“(板书:7元 7元 7元 7元)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可以怎样计算?”在这种直观而又熟知的情境中,学生很快想到:4个7元相加,即7+7+7+7;相应的联系乘法的含义,4个7相加就是4×7。这样缘于错误找起点,起点找准了,学生理解了,错误自然就降低了。
  三、利用“意外”,辩论明理
  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中这些“意外”的错误,组织学生辩论,在辩论中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强化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如教学“质数、合数”的内容时,新授课结束后,我习惯性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我们探究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新发现和想法或是疑问?”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奇数都是质数。”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此时,我没有急着下结论,只是微笑着望着其他的学生:“是这样吗?”就这么一句简短的问话,引起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生1: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你看,9也是奇数,但9却是合数。
  生2:我同意生1的观点,像15、21、35等也都是奇数而且都是合数。
  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我却仍然只是微笑,不发表意见。这时生3站起来:“我认为这样说也不对,2是质数,它却也是偶数。”生4:“应该这样说,质数中,除了2都是奇数。”这个结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辩论已经结束,可是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沐浴在兴奋里,从这次“意外”收获的辩论中,学生感到,数学原来如此严密。
  四、活用“意外”,开放思路
  有一次,我让学生做一份练习卷,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里有一道题错了,应该是48才对。”我低头一看“□×□=46”赫然入目。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的确是错了,而且可以改成“48”。“老师,没有错,这道题可以做!”张某某得意地望着我,“我都已经做好了,不信,你瞧!”听了他的话,我刚到嘴边想让大家改题的话又咽了回去。忽而灵机一动:“何不将错就错,给学生以更大的主动权?把改不改题的权力交给学生!”于是,我便宣布:“如果你觉得这题错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改一改;如果你觉得没错,就可以不改,填对了还可以获得加分。”小朋友们非常高兴,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试卷收上来以后,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把“46”改成了“48”或“45”等,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没有改,他们的填法有“1×46=46”,也有“23×2=46”。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试卷上把这道题涂了改,改了涂,虽然最终没有做出来,并把试卷弄脏了,但是由此可以发现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和不轻易向困难低头的勇气。
  其实,在课堂上我们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不可预知的意外发生。发生“意外”不要紧,意外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怎样处理、怎样补救、怎样利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抓住“意外”的宝贵时机,变课堂中的“意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不然,我们将会错过最佳生成资源的利用。
其他文献
在议论文中,论据就是论证论点的根据,就是作者建立观点的理由。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一般议论文用的多是事实论据,这从高考作文中可以选出大量的例子。  从高考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考生选用论据的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选用“浓缩”材料  议论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仅是用来阐明道理的一个论据,它不需要也没必要细致地铺叙描绘。因此,在说理议论时,叙写论据要惜墨如金、高度浓缩,少写或不写细节,也不要具体铺叙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和最终结果。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兼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积极进行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
期刊
在我国,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感悟:  一、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曾几何时,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语文课上,用“发现”一词造句。孩子甲说:“我发现一只母鸡围着草堆转。”老师嗤之以鼻。孩子乙说:“我发现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老师用可能找到的赞美词把他夸奖一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期刊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课记忆困难、学习犯难的情况,我在教学中就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行了尝试。  一、编写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记忆基础知识。  初一历史新教材图文并茂,并配有辅助文,可读性强,尤其是历史小故事,能让学生比较感兴趣。但读完历史小故事后,学生短暂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消失了,因此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学生来讲,没有兴趣可言。针对这种状况,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活动课内容应是开放性并具时代气息的,活动课应以学生为中心,主要体现人人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内容新颖 人人参与 提升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集各种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期刊
今天我在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上了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一课,课堂上学生与我配合得较好,发言讨论时气氛热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比较流畅的科学探究课。  在课前我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摩擦力相关的教学资料,向资历较高、经验很丰富的科学教师不断请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将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益的关键。  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使课堂充满温馨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
期刊
让学生亲历体验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要把握学生在进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兴奋点和着力点,很好地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质的飞跃。要根据教学内容、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体验情境。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