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神损害赔偿是指由于侵权行为侵害公民的人身权、人格权,造成公民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精神利益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而由侵权人给予受害人一定赔偿金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愈加重视自己的精神权利。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特征;刑事被害人;刑事诉讼
  一、精神损害赔偿特征
  1.请求权的请求权的专属性
  所谓请求权的专属性,指的就是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只能由受害人来行使,一般不可以让与或者继承。由于精神损害赔偿常依附于特定受害人的特定权利,只有在其特定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方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而根据我国《2001年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中所规定的权利,他们都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在原权利具有专属性的前提下救济权利也有一定的专属性。
  2.精神损害赔偿因素的多元性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时,所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第一,从赔偿标准看,就有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第二,从基本结构上看,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还应根据人身权益、财产权与精神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考虑。第三,从主观要件上看,还应该根据加害行为与受害人主观上的故意或是过失来判断。第四,从侵权行为发生的本身看,侵害的地点、场合、时间、手段等均应作为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考量因素。
  3.赔偿数额的不确定性
  精神损害系自然人意识机能之反应,在内容和范围上具有主观性,根据损害赔偿的全部原则,精神损害赔偿亦有主观性。正是这样的主观性,导致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具有不确定性,即不能就同一损害事实直接规定损害赔偿的数额,即使规定数额,也须有变动的可能。而且就其功能而言,主要是为了弥补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而用多少金钱替代补偿,也无法确定。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最初规定于民事法律中。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中更是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将其体现为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的形式。
  2010年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第35条规定:有本法第3条或者第17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由此可见,我国行政法律规范中也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公布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2款明确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只支持直接物质损失赔偿,而排除了精神损害赔偿。
  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民事和刑事法律规定不一。在社会危害性低得多的民事法律规范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断完善并扩大其适用范围,而刑事法律中未予规定,于情不符,于理不合,不利于社会公平和法制统一。很久以来人们一直期待立法会对精神损害予以支持,然而新刑诉法并未提及。笔者认为支持精神损害制度在保障被害人及其家属利益方面显得日益迫切、必要。
  三、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可行的。首先,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为刑事附带精神损害民事诉讼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保障。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事法律土壤中日益发展和完善,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加入精神损害赔偿,不仅有制度上的保障,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其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附带民事诉讼中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提供了物质基础。
  1.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有利于实现法制统一
  我国民事法律中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做出具体规定并不断完善,而刑事法律中对这一制度予以否定。这种立法造成了一种荒谬的境况:侵害人对受害人的精神权利造成轻微伤害时,需进行精神赔偿;但侵害人的侵害行为构成犯罪时,则不需赔偿。这样的规定导致法律部门之间的冲突,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统一和协调各个法律部门,实现法制统一。
  2.有利于增加犯罪成本,减少犯罪
  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树立被告人的责任感,犯罪嫌疑人明确了犯罪行为将可能导致自己及家庭支付巨额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给受害人。这种法律后果使得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之前进行“犯罪成本分析”,使其在犯罪所取得的利益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利益之间进行衡量,从而放弃犯罪,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3.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增强法律权威
  在犯罪行为中的物质损失往往难以弥补被害人及近亲属的损失,例如犯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下,可能没有造成什么实际物质损失,但是死亡的被害人可能是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来源,这种潜在的“物质损失”对于被害人家庭来说极其重要。如果法律不能予以保障精神损害赔偿,那么被害人家庭将陷入生活困难的境地,不利于社会稳定,也无益于法律权威的树立。
  4.兼顾司法效率与公平,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追诉犯罪的同时,附带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的制度。这一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损害赔偿的从属性,所以相对于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国家权力,刑事被害人的利益受到弱化。西方法称:“服刑是偿还国王之债,赔偿是偿还市民之债。”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体现国家和法律对个人利益的维护,而非单纯强调“国家本位”的刑罚理念,兼顾了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安宁稳定,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其他文献
在自然生境下,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福建含笑(Michelia fujiannensis)、闽楠(Phoebe bournei)和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树种的
福建闽东海水网箱养殖红鳍东方纯首次暴发流行中华拟德氏吸虫病,通过实地考察和解剖等研究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危害与流行.结果表明:其主要致病因子是成虫和虫卵,成虫寄生于肝门静
提出四粒子纠缠W态的控制隐形传输方案,在控制方对拥有的粒子进行Hadamard门变换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告诉接收方的前提下,实现了控制隐形传输.接着讨论当控制方中有一个人不合
摘 要:财会人员是连接企业和市场中间枢纽,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行。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有益于企业进行投资或者政府决策阶段工作的实施。本论文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进行简述,对当前阶段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财务人员;枢纽;财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道德  1前言  财务工作是
摘 要:学生宿舍管理与教育是学生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学生管理与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讲了当前高职学生宿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一些现状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大幅递增,且教室的数量增加十分有限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班级的概念逐步被淡化,学生课后基本都是回宿舍。因此,高职
摘 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对全体公民都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埃尔曼说民间习俗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成果,是人们行为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被人们誉为铭刻于民众信念之中而非少数解除任务自觉的创造。法律与习俗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共同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  关键词:法律;习俗;关系;互动  一、对法律和习俗的基本认识  成文的法律是在文字发明出现以后出现的。法律在现代不断构建法治
摘 要: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的通知要求,检察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全过程中应当实施不间断的录音、录像,尤其是在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之后,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过程中实施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目的:分析"心肾相关"与失眠的关系,总结临床运用象思维路径诊治疾病的经验。方法:基于"肺肾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社会心理压力大的现状,收集"调火治水"法论治失眠相关案例,通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公职法律顾问作为一种新的法律服务形式,九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部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中,在内部设专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对福州西湖两个柱状沉积物样品中垂向不同形态磷进行分级提取分析.结果表明:1#样品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在830 μg/g左右,垂向各层总磷呈'S'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