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汉:大巧若拙 稳中求胜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有人说,人生就是应该在风浪中逆风前行,体会挑战和冒险的滋味;也有人说,人生应该是在预知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体味一路风景的美妙,百态皆为人生。香港联艺针织厂董事长陈立汉先生,就循着一条大巧若拙、稳重求胜、风雨之中巍然不动的道路前行。其实平稳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波澜、没有挑战乃至失去激情, 相反,平稳也许是另一种怡然自得的姿态,笑看沿途景象万千。
  
  人生伊始波澜起
  
  1969年陈立汉先生的母亲和他的表哥一起创办了联艺针织厂,母亲主要负责工厂,而懂得英文的表哥则负责面对客户,陈立汉先生从小便看着母亲和表哥经营。变故发生在1974年,彼时陈立汉先生正打算前往台湾读书,表哥却突然选择离开针织厂去自立门户。母亲说:“怎么办?没有人了。”于是陈立汉先生留了下来,将课业挪到每天晚上去进行,白天则全心投入母亲的针织厂之中。
  在针织厂工作并不是意味着陈立汉先生立刻就成为了少东,当时他对这个行业全无经验,于是母亲让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跟着又请了一位台湾大学毕业的人一起合作。只是变故常常接二连三,1979年时新请的人又再次离开针织厂自立门户。短短5年间,针织厂就受到了两次严重的打击。不过幸运的是总算争取到了学习的时间,陈立汉先生接过了针织厂的重担,和母亲一起奋斗。一点一点学习加上努力,客人们对他也很好,针织厂总算是度过了这次打击。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陈立汉先生凡事都亲力亲为,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这两次的打击,对陈立汉先生的成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让他迅速地成熟起来,亦为后来数十年的商海沉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克服了最初的困难时期,针织厂的经营慢慢归入了轨道之上,愈走愈平顺起来。陈立汉先生开始和一些直接客人合作, 双方合作起来也相当愉快,尤其是和美国客人。利润就是那个时期一点点赚回来的,从此工厂的规模慢慢扩张开来。
  社会的齿轮一刻不停地前行,局势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香港和美国的成衣出口政策发生了改变,针织厂的经营再次遇到了困难。当时实施来源证与配额的新政策,使得工厂在生产出口方面容易触法。 为避免做违规的事情而和美国的合作慢慢地减少,只选择合乎新政策的款式生产,有鉴于此陈立汉先生决定转向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日本市场发展。
  新市场的开拓是艰辛而历经磨合的,初期同欧洲和日本客户合作时,陈立汉先生觉得非常不习惯。因为之前和美国客户合作,一个款式数万件都很平常,转向欧洲这边,当时的一万件一款对方已经说是大单,结果是单接得再多,数量却比以前少。而彼时合作的对象都是欧洲的大品牌,要求比美国还要高,单子虽小,工人的数量却没有少,又造成另一个困难。
  不过凡事总是有个适应的过程,一两年之后,也就找到了新的配合方式,彼此习惯下来。包括和日本客户的合作亦是一样,慢慢做,平稳地习惯下来。平稳,是陈立汉先生经营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他说:“美国的来源证政策,是适合大工厂去做,我不去,平稳做就好。”和欧洲与日本客户的合作慢慢做开之后,十多年前,陈立汉先生的针织厂迁移上大陆,目前工厂设在东莞,有500多名工人,主要做北欧的时装品牌。此时,在稳健的发展前提下,做什么都已经是得心应手了。
  
  风雨中巍然不动
  
  经历过因美金动荡不稳和配额价钱的起落而带来的巨大亏损,也曾享受过全盛时期的无限风光的陈立汉先生,一路走来,酸甜苦辣俱在心头。谈起这些,他依旧是温和地笑着,淡淡地讲述,多少风雨都付笑谈中。
  “有些人觉得做毛衣很麻烦。其实做什么都麻烦,做衬衫也是麻烦。只是做开就不觉得麻烦,但是开头时期会觉得复杂。”陈立汉先生耐心地解释着,在他看来,麻烦不是关键,关键是做毛衣,事事都要求着人家,每一道工序从买毛、打纱到缝合、补衣,都要和别人打交道、拜托别人。陈立汉先生笑说这样也好:“变成我们做什么事也不会得罪人家。”性格中的稳重和隐忍被进一步打磨。
  现在针织厂主要在香港接单,再拿到内地的工厂制造,有时也会外判给其它工厂,因为单子比较多,自己往往忙不过来。时装品牌毛衣依然是主打产品,也兼做有关时装配套的生意。陈立汉先生偶尔会慨叹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很多客人做了十几年也倒闭了,尤其是美国的客户,以前多风光都有,现在却没有了。”看过别人的起伏,现在自己手上的就更要好好地稳住,陈立汉先生说他是个求稳的人,不是有一百块敢做一千块生意的冒险家,而是有一百块就做五十块的生意,也许有人会认为是保守,却不知真正的稳定正从谨慎而来。所以即使是当初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也未对陈立汉先生的生意造成太大影响。“顶多就是单子少一点,”陈立汉先生回忆说,“更主要是因为客人在欧洲而不是美国。”
  在愈做愈稳之前,陈立汉先生也曾有过年少张扬奋力一搏的时代。“现在不想冒太大风险,但是二十多年前看到有机会就会去尝试,一百块做三百块生意。是客人找到我来做嘛!”当时他有一个在美国合作的老客户,客户的儿子自己出来开公司创业,来到香港,需要找厂家帮忙合作,于是就找上了陈立汉先生。那位自己创业的年轻人不喜欢和工厂的老人家谈生意,喜欢和年轻人合作。而陈立汉先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二人的合作获得了非常成功的发展。
  后来那位年轻人做了十多年,在美国买了几个农场,潇洒地退休去享受生活,临走前劝陈立汉先生也一同退休不要做了。“我说我还要做,哈哈!”陈立汉先生笑着回忆。其实很多欧洲的客人都是这样,不做了是因为赚钱赚够了,老人退休,年轻一代则找到了其它的生活乐趣,常常跑来同陈立汉先生说:“对不起,我爸爸退休了,我对这个没兴趣,不做成衣了。我爸爸留了酒店给我。”潇洒的那份态度也让人着实羡慕。
  谈到最难忘的事情,要追溯到当年美金还没有定下汇率的时候。陈立汉先生回忆道:“当时美金动荡得厉害,单子大,从接订单到走货差异已经很大,一不小心就造成巨大亏损。”彼时就实实在在吃了这个亏,亏损很大一笔,陈立汉先生颇有感慨:“很多事情都可以解决,这个没得解决,亏损就是亏损。”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这次风暴之后的陈立汉先生在经营上更加地平稳和谨慎,一步步走得更加踏实。
  一直为他人做嫁衣裳的陈立汉先生也曾考虑过创立属于自己品牌的问题。“做过品牌,后来比较困难,就没有做了。”他短短几句话总结道。是啊,创立一个成熟的品牌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并且时间战线特别长。要请专业设计人才,要培育,而培育一个新人大概要花十年时间才能慢慢把品牌的出品做好,更遑论品牌的其它部分了。“我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开拓国内市场开拓了七八年,才慢慢被人认识。”陈立汉先生说,“其实做门市也不错。”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却越来越低,许多开设在东莞的工厂都已经倒闭。不过陈立汉先生却依然坚持着,不想轻易结束工厂。“工厂有500个人,也就意味着500个家庭的责任扛在肩头。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对当前的形势有个清醒的判断: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竞争,和上海、北京争夺市场;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对外竞争——印度尼西亚、越南一带工厂的迅速崛起。”陈立汉先生说今年接单比较慢,客人都说先下给印度或越南,其实大家都在观望比较,看哪边更便宜做得更好。不过联艺做了这么多年,口碑相当有保障,制造的都是中高档衣物,不像有些地方为求数量而不顾质量。面对越来越难的发展局势,陈立汉先生觉得这是一个瓶颈,同时也可能是个挑战和机遇。
  “慢慢做吧,也许有一天我会退休。”他轻描淡写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怅然。
  
  衣食住行处处沾
  
  衣食住行,人生四件大事,陈立汉先生几乎都涉猎过。衣自不用再赘述,关于“住”和“行”,陈立汉先生在澳洲和朋友一起投资发展房地产,在黄金海岸上,建造别墅高楼和酒店,甚至自己开运河。现在回忆起在澳洲的投资依然如传奇般幸运。1993年有个老外想要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开发房地产,却苦于没有资金,需要找人合作,便找到了陈立汉先生的朋友。只是房地产开发需要巨额资金,光凭朋友一人的力量还不够,于是陈立汉先生和另外六个朋友也一起加入到这份投资当中来,一共九人合作,香港8人,澳洲1人即那个老外。传奇的地方在于,凭着九人的共筹资金与协力合作,在澳洲房地产界里打拚得风生水起。陈立汉先生兴致勃勃地谈到:“现在澳大利亚很多地方都有我们的房子。连澳洲政府都请我们合作来盖房子,这在澳大利亚是非常难得的。目前,我们正在布里斯班建造当地最高的81层摩天大厦。这幢大厦建好后将是全澳洲第四高楼。”陈立汉先生继续介绍说。
  而作为民生之本的“食”,陈立汉先生也颇有心得。他以前在美国波士顿投资过中餐馆,开了七年,从最初的一家渐渐开到两家、三家。原本是正好的发展势头,却因为留守美国经营餐馆的朋友爱赌而夭折。陈立汉先生笑说:“最后一年,他写封信给我,说‘对不起,你的钱我以后慢慢还给你,我赌钱赌输了,给人追,要走了。’”感叹中并无介怀,只是有小小遗憾。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香港,陈立汉先生还和朋友一起开“烤鸡大王”,也颇有名气,当时在深圳都有分店,只是最后以失败告终。由此,陈立汉先生再不做饮食,他说:“如果你没时间看店,没精力管理,最好不要做饮食。因为饮食有太多现金出入,太难管理。”
  陈立汉先生对国内的投资环境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包括香港工业的退化,各地经济形势都处于不停地变化发展当中。于是前不久,他和朋友在广东韶关开了一家农场养猪。他说:“不管你是做金融或是其它行业,都离不开吃。”农场他十年前就已经想开,如今终于得偿所愿。遥想将来就算是退休了,农场也是一个非常优越的修身养息之地吧。
  
  公益天伦齐共享
  
  在工作之余,陈立汉先生也参加了不少社团,并担任不少社会公职,曾加入过博爱医院、香港童军总会、香港狮子会、香港狮子会肾病研究中心、交通安全队等等组织,数不胜数;同时,他还是广东省越秀区海外联谊会和广东外商公会理事。
  在陈先生看来,加入这些社团,一方面是和一群朋友在一起做点事情,一方面是能确确实实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做公益事业,每一分钱都能帮助到人才是最重要的。譬如狮子会,热切关注医疗、教育、护老及青少年问题,其旗下的肾病教育中心,90%捐助的钱都在帮助人,而不会花费到交际上。”谈起公益事业,陈立汉先生颇有感触。
  秉持着这份热忱,陈立汉先生对于教育、医疗方面的捐助也是不计其数。只是现在的他慢慢从很多社团中退了出来,究其原因,陈先生说“虽然目前已不任职,但还是与以前一样,尽自己的一份力,钱能用到实处就很好”。“我曾以太太的名义在广西桂平捐助过一所中学大楼,这个月20号还要去桂平给学业好的学生颁发奖学金。”陈立汉先生的话中透出淡淡的满足,社会职务的大小在他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陈立汉先生对社会职务的淡出与他的家庭不无关系。他有一位非常贤惠的太太和四个女儿。太太的厨艺很好,每次去他家吃饭的朋友都会交口称赞。陈先生总是说,太太对他帮助很大,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非常好,让他什么也不用担心,家就是最温暖舒适的地方。1994年时,陈立汉先生加入了太多社团,一直忙于应酬。那晚照常应酬完回家,太太顺口说:“这个月你好像只有两天回来吃饭。”简单一句话却让陈立汉先生觉察出什么,一个月怎么能只有两次和家人叙天伦的时间?于是他开始慢慢地淡出,能不应酬就不应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
  陈立汉先生的四个女儿中,大女儿已经毕业,二女儿在澳洲读城市设计,三女儿在英国读英国文学和电影,小女儿才刚刚中学毕业。现在只有两个女儿在他身边,这让他更珍惜在家的时光,“回家大家谈谈,开开心心的。”
  有家庭共享天伦之乐,陈立汉先生在事业上更加求稳,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家人的甜蜜一笑。业余时间他喜欢出去旅游、唱歌、跳舞,虽然太太比较喜欢在家不出门,但二人都相互尊重,其乐融融。
  在平稳为大前提的人生之中,陈立汉先生充分享受着各种乐趣,不必冒险,自多一份安然自得;避开颠簸,自得一份平静欣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谁能说这稳健而不失满足的人生不是另一种真谛呢?
  
  【人生格言】
  努力
  陈立汉(Gordon L.H.Chan)
  
  G&D投资有限公司、联艺针织厂、佳利达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澳洲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常州立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香港海内外华商联合会、香港官塘工商业联合会会董,广东外商公会、广州市越秀区海外联谊会理事 ,历任博爱医院总理、港澳303区国际狮子基金主席、西九龙狮子会会长, 狮子会自然教育中心理事 ,香港童军总会东九龙地域会长。
其他文献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全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各种形式的赈灾活动在全国各个地区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全国人民以多种方式表达着对灾区的关注和支持。  刚刚获得2008年第十届世界杰出华人奖以及美国约克大学博士学位的丰汇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创办人及主席胡小聪博士,就分别在内地及香港捐出了700万元予四川地震灾区,其中透过中联办捐出400万元。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种人会让我们为之感动:也许他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但是他们始终在默默地奋斗、孜孜不倦地求索,凭藉自己的执着信念和不懈努力,一步一步开创事业的征程,一点一滴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他们非常低调、谦逊,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愿在公众面前频频亮相,但是他们深深铭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追寻心中的梦想;  也许他们
期刊
大型系列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对国家而言,徐四民先生是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侨界领袖、爱国爱港人士杰出代表;对香港而言,他在花甲之年创办了爱国先锋月刊《镜报》,行使着“人民喉舌”的职责,敢言人之所欲言,敢言人之所不敢言,被传媒称为“徐大炮”;对子女而言,他是一位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表率和榜样的好父亲,将爱国爱港情怀一直传递。  父爱如山,他作为一位伟大的父亲,以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不论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在香港这片土地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爱国爱港人士,他们在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为了香港的繁荣,国家的安定和谐倾己所能地做出贡献,宛如挂在天幕上的繁星,用自己的光辉折射一方土地。在这片繁星之中,不能忽略的光辉来自《镜报》创办者——徐四民老先生。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民主发展、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和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终其一生都在为国为港奉献自己所有的光和热。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真”与“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真”与“诚”,是人们良好合作的基础;“真”与“诚”,是商人经商成功的法宝;“真”与“诚”,是企业不断发展、扩大的稳固基石。  香港公民协会主席、WORLD SOURCING公司董事长林国华先生就是一位以“真”与“诚”诠释事业与人生真谛的践行者。也许他的人生历程中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与亮点,也许他在不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圆满无上智慧之心,它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又是两者的统一体。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  —— 题 记  在香港,有很多无冕的社会慈善家,他们或是某一领域的行尊,或是某些社团的领袖。他们大多数年逾古稀,但依旧精神矍铄地活跃在社会
期刊
《今日华人》大型纪实文献    当你惊艳于针织毛衣的工艺之精湛、设计之新颖的无限风韵时,可曾知道,有些人正奔波于世界各国博采众长,期望做到更好。  许瑞勤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行动始终走在思想的前头的人。  作为超恒(香港)有限公司和雄展针织服装厂的总经理——许瑞勤先生在服饰界从业数十年,对服装、对经营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心得。    对事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许瑞勤先生,出生于广东汕头市濠江区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香港菁英同学会创会主席、香港恒通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荣忻是著名实业家、诗人和书法家施子清先生的幼子。在继承和发扬父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作风的同时,施荣忻先生更以新生代的眼界、胆略和学识开创事业,成绩卓著,可谓“将门虎子”。  作为香港菁英同学会和百仁基金的创始人,施荣忻先生团结香港社会的菁英力量,特别是当今香港富豪的第二、三代人物,积极推展国情教育,弘扬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在香港,说到食神“韬韬”,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连小朋友见到他都会喜笑颜开去牵他的手。韬韬——梁文韬,是香港TVB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饮食节目《日日有食神》的主持人。清朝皇族后裔爱新觉罗溥铮曾亲笔题字——“食神”赠他。他在大荣华酒楼推广新界围村菜,回归自然、环保、健康的美食,被媒体赞为“韬韬食堂,美食天堂”;他热爱美食,热爱分享。他在电视中、书本上、旅游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从审计转战投行,吴德龙先生的工作征途一直是顺风顺水,没有经过多少坎坷波折。也许,这与他勤奋踏实、尽忠职守的工作作风有着密切关系;从社团工作到青年工作,吴德龙先生也做得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因为他始终坚信“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原则。    起航——事业的平稳开拓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然,这是在三者只能取其一时所作的比较。试想想,如果不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