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私立真道书院是2002年由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广东省创办的、以为全港市民提供优质教育为宗旨的学校。该校为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应对学习型社会的挑战,锐意改革,打破香港传统学制,重新规划中小学课程,建构了11年一贯制的崭新、丰富而平衡的课程,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求学与深造打下了扎实基础。对社会大众而言,在11年教育周期后的“升学大战”中检验其办学效能的高低,才是最直观和最令人信服的评价。然而让人惊诧的是,这所具有基督教背景、名不见经传的私立学校。竟然能够在不到U年的教育周期内就成为一所招生年年爆满,知名度和美誉度俱佳的品牌学校。为此,笔者专程赴港,经过深入的考察与思考,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理念的固守
实践表明,很多失败的办学团队不是没有好的办学理念,而是没有固守它。著名经营管理大师柯林斯认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一旦确定就要保持永远不变。这是他考察分析世界著名品牌长盛不衰的秘诀时得出的一个结论。
事实上,该校始终不动摇的理念就是:“秉承圣经真理,通过灵、德、智、美、体、群之全人教育,均衡发展学生潜质。”那么,他们是如何固守这些理念的呢?
第一,作为办学中心人物的校长始终对此深信不疑。我曾故意对他们的理念加以曲解来试探,他们对我毫不谦让,并耐心地给我解释。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信仰不管正确与否。只要你真的相信,它一定会产生物理或者社会的力量。第二,他们会选择“适宜”的家长加盟。即寻找“志同道合”的家长,哪怕暂时寻觅不到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坚守的办学理念,转而追求短视的办学利润(即只要交钱就可以人读),更不会为了所谓的做大做强,盲目扩招。他们的招生人员首先会看家长的素质,并向之解读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果家长认同,那么校长就会出面考察和考核。只有当这个家长能够与学校办学理念产生共鸣和融合时,其子女才有入学的机会。正是这样的理念坚守。使得他们的办学质量有了稳步提升的保障。第三,全校师生员工有共同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形成所谓的“共同愿景”。这使得学校得到组织文化的缔造和维护,有效避免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的困局。
特色的彰显
该校的办学始终突出“养”的内涵。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李国霖先生曾对该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指出,该校的“教”不仅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技巧、更重视学生的教养:他们的“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而育之,更多的是顺应人性自然发展的养育和更多个性化色彩的培育,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尤其是在有专家听课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教学成为一种表演,教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多带有预演痕迹,外行看起来教学效果很好,其实是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打造的结果。从其育人成本来看,效率是很低的。而我们在这里的课堂上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教学场景:一开始上课教学现场似乎很乱,没有大陆学校千篇一律的规整,他们是把教学的生成当做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会犯错误,这才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和未知领域时最常见的真实图景。他们宽容学生犯这些错误,允许学生坐姿乱七八糟,甚至有学生看到我举起相机便热情地摆起“Dose”时,教师并没有感到不快,反而一笑视之。你可以看到这里的气氛是如此融洽、轻松、随意,没有清规戒律,没有有板有眼,没有陈词滥调。教师会不时地用目光注视一下那些调皮的男孩儿,没有丝毫的威严,男孩儿却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认真地做练习……
杜威说,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生活,学校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进。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些迹象。除了其教学特色,学校的办学体制也与众不同,香港现行学制沿袭英国学制,小学6年,中学5年(其中初中3年,高中2年),大学预科2年,称为中六、中七,基础教育阶段一共13年(大陆是9年义务教育,加上高中2~3年,基础教育阶段是11~12年)。而该校则把13年学制压缩为11年,分为基础(2年)、拓展(5年)、通达(4年)三个阶段。香港的学校一般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和大陆相同),而该校则是把一学年分为时间大体相等的5个学段。他们减少考试次数,将考试变为教师指导下、家长参与下的学生自我“盘点”与“梳理”。考试真正成为学生自我促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加上标签的甄别和固化,这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帮扶的质量,有助于构建一种多方助学的学习型家庭和社区。
柔性的管理
目前大陆的民办学校教师往往流动性过大,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而香港的中小学虽然大多是公益性民办学校性质,他们却能有效地保持教师队伍的高稳定。这一点值得大陆民办学校借鉴。说起稳定教师队伍,其实大陆公办教师的流动性最小,由于是铁饭碗,入了学校门基本上衣食无忧,校长甚至无权开除绩效很差的教师。公办学校的稳定是毫无疑问的,但却是低效率的稳定。
香港的民办学校教师享受的待遇基本上和大陆公办学校相当(在社会保险、医疗、退休待遇等方面),为什么他们稳定的教师队伍却会比大陆公办学校教师更有效率呢?我发现这些教师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向心力,同时香港大多数民办学校管理比较规范。整体管理效能较高。我们还基本上停留在制度建设的起步阶段,人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柔性管理了。因此,香港很多民办学校教师认为,去其他学校寻觅选择更好的职位,所付出的代价比在本校升迁到合适的岗位更大,因为要入职的新学校会考察他以前的教学业绩和口碑,以及离职的理由,还有失业之后所承受的生活成本的压力等。如果一个人多次跳槽,很多时候将被视为不道德。这或许是岭南文化安土重迁的特色,或者是儒家无为文化守成大于创新的影响。或者是人类求稳的天性反映吧。
总之,这里的教师很敬业。他们升迁的路线也很明确,努力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不会因为和上司关系紧张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权利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比如其教材主要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纸”,而没有所谓的课本。这一点让随同考察的大陆公办学校的同行们非常羡慕。因为这种教学纸可把内容、要求、难度、进度等教学设计全权给予教师,使教师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同时,学校的顾问随时可以来听课并及时反馈听课信息,不仅保证教师的这项权力不会被滥用,而且还能得到更专业人员的指导与监督。教学质量因此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该校,教师、学生的行为都没有受到很多强制性“禁令”和惩罚性制度限制。教师参加学校的晨会,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但并没有点名登记的要求,或者迟到、缺席将会受到什么惩罚的规定:学生也不需要穿所谓的校服。总之,这里没有严格的学生守则或行为规范,一切重在养成自律,对人性善的尊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发扬 人性的善吗?
资源的整合
作为管理者的校长,无疑是一所学校能否成功办学的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该校校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我看到主要是两个:一是抓战略,礼聘诸葛孔明式的人物坐而论道来“务虚”,提供前瞻性思考和处理突发事件,开展例行管理:二是整合资源。为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提供物质保障,就是要“务实”。
关于办学战略的问题,这里姑且不论。我主要分析第二个“务实”的问题,校长是怎样为学校谋取提升办学质量的物质保障呢?首先,校长是具有全球眼光的人,他会在全世界跑来跑去,为本校谋求一流的师资队伍,求贤若渴。他们学校的教师很多是某学科卓有建树的领军人物,在引进顶尖人才的同时。学校强化对年轻教师的专业培养,比如假期给予教师进修机会和培训,同时在全球礼聘专兼职结合的资深专家为办学顾问,对学校进行办学指导(这些专家有些务虚,有些务实)。学校为此设有专门的招待所,为这些顾问提供舒适的入住条件。学校对那些有共同愿景的顾问更是奉若上宾,扩大人脉资源。通过这些顾问的口碑相传,既提升了品牌的价值,也提升了该校在全球华人世界的影响力。其次,校长每年要安排超过100堂的公开课。邀请家长临场观课,并请授课教师及课程专家当场分享教学心得,让家长真切感受子女成长的历程,体验人生成长的美好。这样做也很巧妙地对“客户”进行了公关,提升了学校品牌的美誉度。在这里,家长不仅体验到其子女的成长和成才,更能体会到该校的办学理念是如何渗透到教学之中、渗透在自己孩子的心灵之中的,真切感受到教育教学给孩子带来的显在和潜在的变化。这无形中更增加了家长对该校品牌的认同和信赖,大大提升了品牌忠诚度。对学校而言,这样做也巩固了目标市场,为选取更为优质的客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该校除了通过课程展现与家长沟通。还会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大陆的家长会不同,他们通常都不是班主任自己主持,更不会把家长拉过来训斥一顿完事。他们的家长会非常注重仪式,一般都把全校家长集中在礼堂开会,选择一个口才很好的主持人。由课程专家、办学顾问、各科教师、行政人员、校长等人参加。其主要任务是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和办学理念,通过互动回应家长的问题。顺带教育了家长,把家长的理念引导到学校的办学目标上来。该校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们不仅有2000多名在校学生,还有4000多名住家学生(即家长)。
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很成功。学校牢牢抓住了客户,并通过这种形式的客户关系管理。“让你的客户跟着你走”的目标得以实现。有了客户的支持,谁与争锋?
(责编 子君)
理念的固守
实践表明,很多失败的办学团队不是没有好的办学理念,而是没有固守它。著名经营管理大师柯林斯认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一旦确定就要保持永远不变。这是他考察分析世界著名品牌长盛不衰的秘诀时得出的一个结论。
事实上,该校始终不动摇的理念就是:“秉承圣经真理,通过灵、德、智、美、体、群之全人教育,均衡发展学生潜质。”那么,他们是如何固守这些理念的呢?
第一,作为办学中心人物的校长始终对此深信不疑。我曾故意对他们的理念加以曲解来试探,他们对我毫不谦让,并耐心地给我解释。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信仰不管正确与否。只要你真的相信,它一定会产生物理或者社会的力量。第二,他们会选择“适宜”的家长加盟。即寻找“志同道合”的家长,哪怕暂时寻觅不到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坚守的办学理念,转而追求短视的办学利润(即只要交钱就可以人读),更不会为了所谓的做大做强,盲目扩招。他们的招生人员首先会看家长的素质,并向之解读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果家长认同,那么校长就会出面考察和考核。只有当这个家长能够与学校办学理念产生共鸣和融合时,其子女才有入学的机会。正是这样的理念坚守。使得他们的办学质量有了稳步提升的保障。第三,全校师生员工有共同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形成所谓的“共同愿景”。这使得学校得到组织文化的缔造和维护,有效避免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的困局。
特色的彰显
该校的办学始终突出“养”的内涵。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李国霖先生曾对该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指出,该校的“教”不仅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技巧、更重视学生的教养:他们的“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而育之,更多的是顺应人性自然发展的养育和更多个性化色彩的培育,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尤其是在有专家听课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教学成为一种表演,教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多带有预演痕迹,外行看起来教学效果很好,其实是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打造的结果。从其育人成本来看,效率是很低的。而我们在这里的课堂上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教学场景:一开始上课教学现场似乎很乱,没有大陆学校千篇一律的规整,他们是把教学的生成当做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会犯错误,这才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和未知领域时最常见的真实图景。他们宽容学生犯这些错误,允许学生坐姿乱七八糟,甚至有学生看到我举起相机便热情地摆起“Dose”时,教师并没有感到不快,反而一笑视之。你可以看到这里的气氛是如此融洽、轻松、随意,没有清规戒律,没有有板有眼,没有陈词滥调。教师会不时地用目光注视一下那些调皮的男孩儿,没有丝毫的威严,男孩儿却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认真地做练习……
杜威说,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生活,学校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进。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些迹象。除了其教学特色,学校的办学体制也与众不同,香港现行学制沿袭英国学制,小学6年,中学5年(其中初中3年,高中2年),大学预科2年,称为中六、中七,基础教育阶段一共13年(大陆是9年义务教育,加上高中2~3年,基础教育阶段是11~12年)。而该校则把13年学制压缩为11年,分为基础(2年)、拓展(5年)、通达(4年)三个阶段。香港的学校一般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和大陆相同),而该校则是把一学年分为时间大体相等的5个学段。他们减少考试次数,将考试变为教师指导下、家长参与下的学生自我“盘点”与“梳理”。考试真正成为学生自我促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加上标签的甄别和固化,这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帮扶的质量,有助于构建一种多方助学的学习型家庭和社区。
柔性的管理
目前大陆的民办学校教师往往流动性过大,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而香港的中小学虽然大多是公益性民办学校性质,他们却能有效地保持教师队伍的高稳定。这一点值得大陆民办学校借鉴。说起稳定教师队伍,其实大陆公办教师的流动性最小,由于是铁饭碗,入了学校门基本上衣食无忧,校长甚至无权开除绩效很差的教师。公办学校的稳定是毫无疑问的,但却是低效率的稳定。
香港的民办学校教师享受的待遇基本上和大陆公办学校相当(在社会保险、医疗、退休待遇等方面),为什么他们稳定的教师队伍却会比大陆公办学校教师更有效率呢?我发现这些教师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向心力,同时香港大多数民办学校管理比较规范。整体管理效能较高。我们还基本上停留在制度建设的起步阶段,人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柔性管理了。因此,香港很多民办学校教师认为,去其他学校寻觅选择更好的职位,所付出的代价比在本校升迁到合适的岗位更大,因为要入职的新学校会考察他以前的教学业绩和口碑,以及离职的理由,还有失业之后所承受的生活成本的压力等。如果一个人多次跳槽,很多时候将被视为不道德。这或许是岭南文化安土重迁的特色,或者是儒家无为文化守成大于创新的影响。或者是人类求稳的天性反映吧。
总之,这里的教师很敬业。他们升迁的路线也很明确,努力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不会因为和上司关系紧张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权利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比如其教材主要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纸”,而没有所谓的课本。这一点让随同考察的大陆公办学校的同行们非常羡慕。因为这种教学纸可把内容、要求、难度、进度等教学设计全权给予教师,使教师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同时,学校的顾问随时可以来听课并及时反馈听课信息,不仅保证教师的这项权力不会被滥用,而且还能得到更专业人员的指导与监督。教学质量因此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该校,教师、学生的行为都没有受到很多强制性“禁令”和惩罚性制度限制。教师参加学校的晨会,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但并没有点名登记的要求,或者迟到、缺席将会受到什么惩罚的规定:学生也不需要穿所谓的校服。总之,这里没有严格的学生守则或行为规范,一切重在养成自律,对人性善的尊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发扬 人性的善吗?
资源的整合
作为管理者的校长,无疑是一所学校能否成功办学的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该校校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我看到主要是两个:一是抓战略,礼聘诸葛孔明式的人物坐而论道来“务虚”,提供前瞻性思考和处理突发事件,开展例行管理:二是整合资源。为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提供物质保障,就是要“务实”。
关于办学战略的问题,这里姑且不论。我主要分析第二个“务实”的问题,校长是怎样为学校谋取提升办学质量的物质保障呢?首先,校长是具有全球眼光的人,他会在全世界跑来跑去,为本校谋求一流的师资队伍,求贤若渴。他们学校的教师很多是某学科卓有建树的领军人物,在引进顶尖人才的同时。学校强化对年轻教师的专业培养,比如假期给予教师进修机会和培训,同时在全球礼聘专兼职结合的资深专家为办学顾问,对学校进行办学指导(这些专家有些务虚,有些务实)。学校为此设有专门的招待所,为这些顾问提供舒适的入住条件。学校对那些有共同愿景的顾问更是奉若上宾,扩大人脉资源。通过这些顾问的口碑相传,既提升了品牌的价值,也提升了该校在全球华人世界的影响力。其次,校长每年要安排超过100堂的公开课。邀请家长临场观课,并请授课教师及课程专家当场分享教学心得,让家长真切感受子女成长的历程,体验人生成长的美好。这样做也很巧妙地对“客户”进行了公关,提升了学校品牌的美誉度。在这里,家长不仅体验到其子女的成长和成才,更能体会到该校的办学理念是如何渗透到教学之中、渗透在自己孩子的心灵之中的,真切感受到教育教学给孩子带来的显在和潜在的变化。这无形中更增加了家长对该校品牌的认同和信赖,大大提升了品牌忠诚度。对学校而言,这样做也巩固了目标市场,为选取更为优质的客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该校除了通过课程展现与家长沟通。还会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大陆的家长会不同,他们通常都不是班主任自己主持,更不会把家长拉过来训斥一顿完事。他们的家长会非常注重仪式,一般都把全校家长集中在礼堂开会,选择一个口才很好的主持人。由课程专家、办学顾问、各科教师、行政人员、校长等人参加。其主要任务是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和办学理念,通过互动回应家长的问题。顺带教育了家长,把家长的理念引导到学校的办学目标上来。该校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们不仅有2000多名在校学生,还有4000多名住家学生(即家长)。
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很成功。学校牢牢抓住了客户,并通过这种形式的客户关系管理。“让你的客户跟着你走”的目标得以实现。有了客户的支持,谁与争锋?
(责编 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