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仪式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作者从学校的德育实践出发,对校园仪式进行了分类,认为除学校节庆纪念(庆典)等大型集会活动时的仪式外,校园仪式感是随时随地的。文化内涵是校园仪式的精神风骨,道德教育是校园仪式的价值诉求,校园仪式应承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元素等文化内涵,通过组织者去创设、开发,促进学生与仪式承载的教育和文化信息的交融,从而增强教育的叠加、辐射效应。
关键词:校园仪式;校园文化;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25-03
仪式感是当下流行的一个热词,不少人发出或认同这样的感慨: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仪式即礼教,也就是以礼来教化世人。对仪式的关注与重视由来已久。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写过一本书,叫《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书里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笔者认为,教育也需要仪式感。笔者就职于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多年从事德育工作。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中學德育实践,试从校园仪式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等方面谈谈个人浅见,以期抛砖引玉,提高中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校园仪式的表现形式
校园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地方,大到各种集会,小到仪容举止,都有仪式,都需要一些有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师生: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要做最好的自己;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长期的德育实践探索中,总结了一整套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仪式,以精心的组织、规范的程序、别具匠心的设计,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仪式中感受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将教育理念与道德规范外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彰显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概括起来,校园仪式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一)重大纪念日、节日的纪念(庆典)仪式
主要有校庆、3月12日植树节、清明祭扫烈士墓、5月4日青年节、6月26日国际禁毒日、7月1日党的生日、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如我校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仪式,组织方将活动全程设计成三个部分:一是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分批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年清明网上祭英烈”专栏进行网上祭英烈活动,并让其通过网上缅怀、祭拜、撰写感言体会等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二是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缅怀英烈祭扫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曾士娥烈士纪念碑、丰堆仑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祭扫活动。活动仪式包括敬献花篮、新团员宣誓或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词、邀请老同志讲革命故事等,以此让学生重温革命历史,体会先烈的浩然正气。三是依托团组织举办清明主题团队会,广泛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组织青少年学习英烈事迹,以激发其爱国热情;普及文明祭扫知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新风尚。清明节文明祭扫仪式的三个部分虽然在每年的实际操作中或有取舍,但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尊重传统习惯、倡导社会新风、突出文化内涵、注重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体现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思想内涵和要求。
(二)学生成长重要时刻的教育(庆典)仪式
主要有新生入学教育仪式、新生军训开(闭)营仪式、十八岁成人礼、新团员宣誓仪式、入党积极分子开班典礼、入党宣誓仪式、高考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等。如我校开展的“十八而至·青春飞扬”成人礼仪式,于每年“五四”青年节时举行。具体仪程包括奏唱国歌、团歌,领导致辞;小学生(实验小学学生)“弟子规”诵读表演,播放成人礼宣传片“回望成长,寄望未来”;汉服成人礼仪式体验,即男孩子行“冠礼”,女孩子行“笄礼”,老师、家长寄语,成人宣誓;德育副校长宣读宪法有关成年人的法律条文,最后,在气势磅礴的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的震撼浪潮下,成人礼主题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成人礼仪式紧凑而又内涵丰富,形式每年均有创新,但始终紧扣感恩、自信、独立、责任、自律的活动主题,在学生、家长、教师们中引起了广泛共鸣,现场由衷的掌声与感动的泪水交织成一片。通过成人礼仪式教育,能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提升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让学生们正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完成社会角色转变。
(三)主题德育活动的(启动)仪式
主要有学雷锋活动月启动式及总结表彰大会、地震(消防)逃生演练、各类德育主题讲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我校的主题班会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结合德育总体目标,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主题班会制度,明确了每学期不同时段的班会主题,从制度层面保证了主题班会的正常开展和取得实际成效。其次,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精品主题班会设计活动;并策划出了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由组织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上示范课,全体班主任进行观摩,然后在全校推广。此外,学校每年组织优质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通过年级组、校级两个层次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可以评促教,在全校营造出班班争先上好班会课的良好氛围。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有利于班集体成员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四)学校常规性的仪式教育
主要有开学典礼、休学典礼、升旗仪式、校运会入场式、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道德讲堂等,已成了常规的仪式教育活动,组织者简化程序、草率应付是大忌,会让学生把本来神圣、庄重的仪式解读为一种“随意行为”。因此,越是常规性的仪式教育,越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如我校的开学典礼,一般定在每年九月初教师节前举行,这既是一个学年的开始,又是新生入校之初。主要仪程有奏唱国歌,齐唱校歌,校长致辞,教学副校长宣读奖励通报(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干部、优秀团员、模范义工、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颁奖献花,学生代表讲话,新教师代表讲话,优秀教师代表讲话,全体教职工宣读教师誓词,全体学生宣读青春誓词等。典礼全程气氛热烈,师生情绪激昂,教师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学生在获得肯定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励志向上、奋发进取的责任感、使命感;校园文化也在学生心中无形扎根,深深浸润。 (五)其他结合形势需要开展的不固定的仪式教育
如警示教育报告会、邀请优秀校友到母校演讲、捐赠仪式等。
上面提到的都是学校大型集会活动时的仪式,其实,校园的仪式感是随时随地的。罗丹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晨风中,学生们梳洗后穿着整齐的校服开展晨跑或参加早读、环卫打扫,是仪式;食堂里,学生们有条不紊地排队就餐,是仪式;上课前,值日生将黑板抹得干干净净,学生们精神饱满地等待教师上课,是仪式;集会时,同学之间你帮我系好鞋带,我帮你整理好衣领,是仪式;进校门,学生们主动出示学生证,骑行的学生自动下车,师生主动问好,是仪式;上下楼梯,师生自觉靠右行走,不拥挤,不推搡,是仪式;过节了,师生在食堂一起包饺子,点两个火锅,互赠一份小礼物,虽在学校,但节日过得温馨而暖心,是仪式;放假了,学生们打个电话或向家长发个短信报平安,是仪式……
二、校园仪式的文化内涵
学校开展的各种仪式,应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元素,凸显浓郁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与仪式承載的教育和文化信息的交融。
不过校园仪式的这些文化内涵,并不完全是仪式本身固有的,还需要组织者去创设、去开发,使仪式庄重、丰满,从而赋予其超越本身功能价值的意义,增强教育的叠加、辐射效应。
(一)校园仪式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华文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德育取之不尽的资源。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而身边的道德模范则是德育活教材,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是人人可以效仿的标杆。我校的道德讲堂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德育活动,形成了规范的仪式与完整的制度。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宣讲形式,宣讲内容主要为弘扬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尽责奉献、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如邀请“湖南省金牌义工”作“感恩、爱与奉献”报告,邀请老红军作“长征精神”报告,邀请“师德标兵”作“寻找职业幸福感”专题讲座,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师生,营造崇德扬善的浓厚氛围。除了专家说、教师讲,有时也组织学生自己演。如校团委开展的“我身边的文明故事”演讲比赛活动,以“扬身边的文明事,赞身边的文明人,做有为的文明人”为主题,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挖掘身边的文明人和文明事。通过班级选拔、年级初赛、学校决赛三个环节,能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礼仪现象,使其挖掘身边懂礼貌、讲文明的感人故事,扬文明正气,树道德新风。
(二)校园仪式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相承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强基固本、凝神聚气的基础工程。从学校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在培育,关键在践行。从学生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基础,是关键;践行是标准,是目的。在中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与仪式教育覆盖全方位,社会实践是试金石。我校的德育干部队伍,能够遵循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规律,按照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去予以实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让学生由感知到认知再到践行,并通过践行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去加深认识,并据此不断调适自己的信念与行为,达到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把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纳入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之中。如学校推行的主题班会、主题教育讲座、“文明餐桌”行动、道德讲堂、中学生社会实践等就特别强调指导学生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校园仪式应遵循基本教育理念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校园仪式活动中,要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校园仪式要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
校园仪式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校园仪式要构建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格局,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扩大到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
(四)校园仪式应彰显特色校园文化
具有个性的校园仪式教育,要体现一所学校的人文底蕴,承载一所学校历史文化,成为学校的独特标识,成为师生的向往期待。若干年后,这种仪式教育在学生心中的印记,与其说是回忆,不如说是情怀。可以这样说,如果在一所学校,一届届的毕业生对母校的回忆,没有任何一次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一种直抵心灵的感动,没有任何一个场景让他们激情澎湃、声嘶力竭、热泪盈眶,那么,这样的学校生活对学生而言,不只是一种成长中的遗憾,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蕴的公民”,校训是“崇德明理,励学自强”。在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等各种仪式中,我校通过发放校服、学生成长手册,回收毕业生签名校服与成长手册,奏唱校歌,师生宣誓,开展校园文化主题演讲,注重强化学生对办学理念与校训的认知,注重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以将学校文化特质铭刻在学生心中,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三、校园仪式的德育价值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和国家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在中小学开展仪式教育,文化内涵是校园仪式的精神风骨,道德教育是校园仪式的价值诉求。校园仪式具有象征性、情境性、表演性等特征,其中仪式的象征性、情境性在学校道德教育看来就是隐性的德育,是一种非知识化的德育活动。
校园仪式就是通过一系列具有道德意义的象征性符号的呈现,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中塑造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仪式情境,从而对参与其中的人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的目的。
校园仪式的本身价值在于实行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校园仪式作为学校中超乎一般意义的活动,也深深打上了教育的烙印。校园仪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纪律、规矩的敬畏感,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督促学生懂得感恩,增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的認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正是通过仪式将学校中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整理,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形成学校自身特有的文化,使生活于其中的学生得到确认、形成信念、升华思想、团结一致,从而形成校园的秩序,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校园仪式的德育功能尚有待于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挖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所学校长期的仪式教育积淀,最终将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学校与众不同的品质。一个长期接受庄重严谨的仪式教育熏陶的学生,能丰富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锤炼良好品行,收获安全感、秩序感、归属感、神圣感。即使他最终归于平庸,也会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选择诗意地生活,找到永远向前的微光,永葆不愿将就的勇气。
参考文献:
[1]陈金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J]. 青年时代,2015(24):225-226.
[2]姜梦玉.校园升旗仪式的点滴做法[J/OL].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0):262.
[3]盛
关键词:校园仪式;校园文化;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25-03
仪式感是当下流行的一个热词,不少人发出或认同这样的感慨: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仪式即礼教,也就是以礼来教化世人。对仪式的关注与重视由来已久。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写过一本书,叫《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书里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笔者认为,教育也需要仪式感。笔者就职于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多年从事德育工作。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中學德育实践,试从校园仪式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等方面谈谈个人浅见,以期抛砖引玉,提高中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校园仪式的表现形式
校园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地方,大到各种集会,小到仪容举止,都有仪式,都需要一些有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师生: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要做最好的自己;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长期的德育实践探索中,总结了一整套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仪式,以精心的组织、规范的程序、别具匠心的设计,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仪式中感受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将教育理念与道德规范外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彰显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概括起来,校园仪式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一)重大纪念日、节日的纪念(庆典)仪式
主要有校庆、3月12日植树节、清明祭扫烈士墓、5月4日青年节、6月26日国际禁毒日、7月1日党的生日、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如我校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仪式,组织方将活动全程设计成三个部分:一是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分批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年清明网上祭英烈”专栏进行网上祭英烈活动,并让其通过网上缅怀、祭拜、撰写感言体会等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二是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缅怀英烈祭扫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曾士娥烈士纪念碑、丰堆仑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祭扫活动。活动仪式包括敬献花篮、新团员宣誓或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词、邀请老同志讲革命故事等,以此让学生重温革命历史,体会先烈的浩然正气。三是依托团组织举办清明主题团队会,广泛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组织青少年学习英烈事迹,以激发其爱国热情;普及文明祭扫知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新风尚。清明节文明祭扫仪式的三个部分虽然在每年的实际操作中或有取舍,但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尊重传统习惯、倡导社会新风、突出文化内涵、注重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体现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思想内涵和要求。
(二)学生成长重要时刻的教育(庆典)仪式
主要有新生入学教育仪式、新生军训开(闭)营仪式、十八岁成人礼、新团员宣誓仪式、入党积极分子开班典礼、入党宣誓仪式、高考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等。如我校开展的“十八而至·青春飞扬”成人礼仪式,于每年“五四”青年节时举行。具体仪程包括奏唱国歌、团歌,领导致辞;小学生(实验小学学生)“弟子规”诵读表演,播放成人礼宣传片“回望成长,寄望未来”;汉服成人礼仪式体验,即男孩子行“冠礼”,女孩子行“笄礼”,老师、家长寄语,成人宣誓;德育副校长宣读宪法有关成年人的法律条文,最后,在气势磅礴的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的震撼浪潮下,成人礼主题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成人礼仪式紧凑而又内涵丰富,形式每年均有创新,但始终紧扣感恩、自信、独立、责任、自律的活动主题,在学生、家长、教师们中引起了广泛共鸣,现场由衷的掌声与感动的泪水交织成一片。通过成人礼仪式教育,能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提升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让学生们正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完成社会角色转变。
(三)主题德育活动的(启动)仪式
主要有学雷锋活动月启动式及总结表彰大会、地震(消防)逃生演练、各类德育主题讲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我校的主题班会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结合德育总体目标,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主题班会制度,明确了每学期不同时段的班会主题,从制度层面保证了主题班会的正常开展和取得实际成效。其次,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精品主题班会设计活动;并策划出了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由组织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上示范课,全体班主任进行观摩,然后在全校推广。此外,学校每年组织优质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通过年级组、校级两个层次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可以评促教,在全校营造出班班争先上好班会课的良好氛围。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有利于班集体成员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四)学校常规性的仪式教育
主要有开学典礼、休学典礼、升旗仪式、校运会入场式、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道德讲堂等,已成了常规的仪式教育活动,组织者简化程序、草率应付是大忌,会让学生把本来神圣、庄重的仪式解读为一种“随意行为”。因此,越是常规性的仪式教育,越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如我校的开学典礼,一般定在每年九月初教师节前举行,这既是一个学年的开始,又是新生入校之初。主要仪程有奏唱国歌,齐唱校歌,校长致辞,教学副校长宣读奖励通报(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干部、优秀团员、模范义工、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颁奖献花,学生代表讲话,新教师代表讲话,优秀教师代表讲话,全体教职工宣读教师誓词,全体学生宣读青春誓词等。典礼全程气氛热烈,师生情绪激昂,教师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学生在获得肯定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励志向上、奋发进取的责任感、使命感;校园文化也在学生心中无形扎根,深深浸润。 (五)其他结合形势需要开展的不固定的仪式教育
如警示教育报告会、邀请优秀校友到母校演讲、捐赠仪式等。
上面提到的都是学校大型集会活动时的仪式,其实,校园的仪式感是随时随地的。罗丹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晨风中,学生们梳洗后穿着整齐的校服开展晨跑或参加早读、环卫打扫,是仪式;食堂里,学生们有条不紊地排队就餐,是仪式;上课前,值日生将黑板抹得干干净净,学生们精神饱满地等待教师上课,是仪式;集会时,同学之间你帮我系好鞋带,我帮你整理好衣领,是仪式;进校门,学生们主动出示学生证,骑行的学生自动下车,师生主动问好,是仪式;上下楼梯,师生自觉靠右行走,不拥挤,不推搡,是仪式;过节了,师生在食堂一起包饺子,点两个火锅,互赠一份小礼物,虽在学校,但节日过得温馨而暖心,是仪式;放假了,学生们打个电话或向家长发个短信报平安,是仪式……
二、校园仪式的文化内涵
学校开展的各种仪式,应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元素,凸显浓郁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与仪式承載的教育和文化信息的交融。
不过校园仪式的这些文化内涵,并不完全是仪式本身固有的,还需要组织者去创设、去开发,使仪式庄重、丰满,从而赋予其超越本身功能价值的意义,增强教育的叠加、辐射效应。
(一)校园仪式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华文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德育取之不尽的资源。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而身边的道德模范则是德育活教材,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是人人可以效仿的标杆。我校的道德讲堂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德育活动,形成了规范的仪式与完整的制度。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宣讲形式,宣讲内容主要为弘扬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尽责奉献、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如邀请“湖南省金牌义工”作“感恩、爱与奉献”报告,邀请老红军作“长征精神”报告,邀请“师德标兵”作“寻找职业幸福感”专题讲座,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师生,营造崇德扬善的浓厚氛围。除了专家说、教师讲,有时也组织学生自己演。如校团委开展的“我身边的文明故事”演讲比赛活动,以“扬身边的文明事,赞身边的文明人,做有为的文明人”为主题,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挖掘身边的文明人和文明事。通过班级选拔、年级初赛、学校决赛三个环节,能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礼仪现象,使其挖掘身边懂礼貌、讲文明的感人故事,扬文明正气,树道德新风。
(二)校园仪式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相承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强基固本、凝神聚气的基础工程。从学校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在培育,关键在践行。从学生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基础,是关键;践行是标准,是目的。在中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与仪式教育覆盖全方位,社会实践是试金石。我校的德育干部队伍,能够遵循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规律,按照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去予以实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让学生由感知到认知再到践行,并通过践行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去加深认识,并据此不断调适自己的信念与行为,达到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把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纳入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之中。如学校推行的主题班会、主题教育讲座、“文明餐桌”行动、道德讲堂、中学生社会实践等就特别强调指导学生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校园仪式应遵循基本教育理念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校园仪式活动中,要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校园仪式要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
校园仪式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校园仪式要构建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格局,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扩大到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
(四)校园仪式应彰显特色校园文化
具有个性的校园仪式教育,要体现一所学校的人文底蕴,承载一所学校历史文化,成为学校的独特标识,成为师生的向往期待。若干年后,这种仪式教育在学生心中的印记,与其说是回忆,不如说是情怀。可以这样说,如果在一所学校,一届届的毕业生对母校的回忆,没有任何一次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一种直抵心灵的感动,没有任何一个场景让他们激情澎湃、声嘶力竭、热泪盈眶,那么,这样的学校生活对学生而言,不只是一种成长中的遗憾,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蕴的公民”,校训是“崇德明理,励学自强”。在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等各种仪式中,我校通过发放校服、学生成长手册,回收毕业生签名校服与成长手册,奏唱校歌,师生宣誓,开展校园文化主题演讲,注重强化学生对办学理念与校训的认知,注重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以将学校文化特质铭刻在学生心中,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三、校园仪式的德育价值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和国家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在中小学开展仪式教育,文化内涵是校园仪式的精神风骨,道德教育是校园仪式的价值诉求。校园仪式具有象征性、情境性、表演性等特征,其中仪式的象征性、情境性在学校道德教育看来就是隐性的德育,是一种非知识化的德育活动。
校园仪式就是通过一系列具有道德意义的象征性符号的呈现,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中塑造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仪式情境,从而对参与其中的人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的目的。
校园仪式的本身价值在于实行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校园仪式作为学校中超乎一般意义的活动,也深深打上了教育的烙印。校园仪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纪律、规矩的敬畏感,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督促学生懂得感恩,增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的認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正是通过仪式将学校中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整理,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形成学校自身特有的文化,使生活于其中的学生得到确认、形成信念、升华思想、团结一致,从而形成校园的秩序,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校园仪式的德育功能尚有待于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挖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所学校长期的仪式教育积淀,最终将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学校与众不同的品质。一个长期接受庄重严谨的仪式教育熏陶的学生,能丰富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锤炼良好品行,收获安全感、秩序感、归属感、神圣感。即使他最终归于平庸,也会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选择诗意地生活,找到永远向前的微光,永葆不愿将就的勇气。
参考文献:
[1]陈金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J]. 青年时代,2015(24):225-226.
[2]姜梦玉.校园升旗仪式的点滴做法[J/OL].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0):262.
[3]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