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领域。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小学,让学生接触一点统计思想,掌握一些统计初步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做些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在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编排了《统计》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统计;案例;设计;素材
今年5月份,我镇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观摩了我校朱老师的一节《统计》教学活动。
一、案例片段
(一)片段一:合作研究,体会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些花吗?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花?请你拿出卡片,勾出你最喜欢的颜色。
(学生勾画,师收集卡片)
师:对老师收集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我想知道喜欢红花的有多少人。
生2:我想知道喜欢哪种花的人最多,喜欢哪种花的人最
少。
生3:喜欢红花的人和喜欢黄花的人哪种多?多多少?
……
2.统计数据
师:现在老师来念,请小朋友们拿出纸和笔,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
(活动进行到两三分钟时有学生举手,反映老师念得快,他记不下来。师询问他的记法,原来他是采用每次都写汉字的方法。)
师:有没有哪位小朋友记下来了?起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记法。
生1:我是用记“√”的方法记的。老师每念一个,我就记一个“√”,很快。
生2:我是用打“×”的方法记的,也很快。
生3:我是用打“○”的方法记的。
生4:我是用画“△”的方法记的。
……
师:你们的方法很多,也很好。现在老师再介绍一种方法给你们用,就是“正”字记法(多媒体出示“正”字记法)。按“正”字的书写笔顺记,每念一人写一笔,写好一个“正”字就表示记了有5人了。
(活动重新开展,顺利进行。)
(二)片段二:实践活动,发展应用
1.调查,收集、整理数据
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就是什么节日了?看,画面上的小朋友们正在开联欢会呢!(课件展示)下个星期我们班也来开联欢会,好不好?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你们吃,但不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讨论。)
2.自由活动,制作图表
师:现在分组进行统计,哪组统计得又快又好就可以到我这儿领一张水果统计表,你们组就可以讨论怎样购买了。(学生下位统计时,电脑上出现开联欢会的场景,并配有欢快的音乐。然后再学生分组汇报。)
3.讨论统计的作用
师:你们组统计的结果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购买?
生1:喜欢苹果的人第一多,喜欢西瓜的人第二多,喜欢桔子的人第三多,喜欢葡萄的人第四多,其余水果喜欢的人都比较少。
生2:把许多同学都喜欢吃的水果买几样。
师:根据刚才的调查统计,我了解到你们喜欢吃的水果可真不少。想一想,在买水果之前做这次统计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说明统计的作用及重要性。)
二、案例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本案例教学中,朱老师始终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教师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1.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在片段一中,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体验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记录方法,既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又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2.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选取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在片段二中,朱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选取教材,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有所体验,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统计的方法,更使他们认识到统计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并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总之,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统计;案例;设计;素材
今年5月份,我镇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观摩了我校朱老师的一节《统计》教学活动。
一、案例片段
(一)片段一:合作研究,体会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些花吗?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花?请你拿出卡片,勾出你最喜欢的颜色。
(学生勾画,师收集卡片)
师:对老师收集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我想知道喜欢红花的有多少人。
生2:我想知道喜欢哪种花的人最多,喜欢哪种花的人最
少。
生3:喜欢红花的人和喜欢黄花的人哪种多?多多少?
……
2.统计数据
师:现在老师来念,请小朋友们拿出纸和笔,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
(活动进行到两三分钟时有学生举手,反映老师念得快,他记不下来。师询问他的记法,原来他是采用每次都写汉字的方法。)
师:有没有哪位小朋友记下来了?起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记法。
生1:我是用记“√”的方法记的。老师每念一个,我就记一个“√”,很快。
生2:我是用打“×”的方法记的,也很快。
生3:我是用打“○”的方法记的。
生4:我是用画“△”的方法记的。
……
师:你们的方法很多,也很好。现在老师再介绍一种方法给你们用,就是“正”字记法(多媒体出示“正”字记法)。按“正”字的书写笔顺记,每念一人写一笔,写好一个“正”字就表示记了有5人了。
(活动重新开展,顺利进行。)
(二)片段二:实践活动,发展应用
1.调查,收集、整理数据
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就是什么节日了?看,画面上的小朋友们正在开联欢会呢!(课件展示)下个星期我们班也来开联欢会,好不好?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你们吃,但不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讨论。)
2.自由活动,制作图表
师:现在分组进行统计,哪组统计得又快又好就可以到我这儿领一张水果统计表,你们组就可以讨论怎样购买了。(学生下位统计时,电脑上出现开联欢会的场景,并配有欢快的音乐。然后再学生分组汇报。)
3.讨论统计的作用
师:你们组统计的结果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购买?
生1:喜欢苹果的人第一多,喜欢西瓜的人第二多,喜欢桔子的人第三多,喜欢葡萄的人第四多,其余水果喜欢的人都比较少。
生2:把许多同学都喜欢吃的水果买几样。
师:根据刚才的调查统计,我了解到你们喜欢吃的水果可真不少。想一想,在买水果之前做这次统计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说明统计的作用及重要性。)
二、案例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本案例教学中,朱老师始终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教师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1.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在片段一中,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体验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记录方法,既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又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2.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选取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在片段二中,朱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选取教材,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有所体验,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统计的方法,更使他们认识到统计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并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总之,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