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迁出去”和“引回来”——背景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5362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对研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他文献
根据教育部发表的“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在2006年有大学在校生1738.84万人,在校研究生110.47万人,合计高校在校学生约有1850万人左右。在校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2岁,约一半人在20岁以上。由于以往对高校学生的入学年龄、结婚生育都有相应的规定和限制,
期刊
由路遇同志主编,23位我国知名学者专家共同编写的<新中国人口五十年>(下称本书)是我国人口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和盛事,是一部力作,阅后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以主题为“人口健康和健康寿命:政策性涵义”的健康寿命国际组织第17届年会于2005年5月18.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健康寿命国际组织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该组织于1989年由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加拿大魁北克社会事务理事会和美国杜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总部一直设在法国。
1990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这样的表述: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并且被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在这种规定下,实际上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的权利被剥夺了,尽管这种权利对在校大学生不存在普遍的实际意义。
期刊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主办的“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0-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王新清教授,中国球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科学文化处刘疆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副代表杜铭那克女士,共青团中央农青部副部长陈迈,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司长李荣时,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邓文奎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问题的凸显,引起了学术界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对老年人口问题的研究很多,近期对异地养老问题反响较大,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论。有人持赞同、鼓励态度,有人持反对意见。我的看法是,对这种养老方式目前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应顺其自然,自由选择,量力而行。
2005年8月,北京“十一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为了倾听民意,更好地制定北京市未来5年的城市发展规划,组织了数个专题的市民代表建言会,就一些关系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献计献策。其中第一个建言会的主题就是北京的城市人口问题。我有幸被选为40位代表之一参加了此次建言会。并在会上就如何调控迅速膨胀的北京城市人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提到了调控城市人口的关键是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机制(这是我们研究所部分同事的共识)。为此,政府可以在北京周边地区(包括郊区)试行“异地养老”实践,并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另有市
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地到另外的地方生活的养老方式。目前,异地养老的概念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清楚的问题。“异地”应该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即离开县级以上的地区为标志,因为只有离开行政区的范围才能对原来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退休金领取、医疗费报销以及社会福利待遇等等会产生影响。时间界限应该是持续生活一定时间,发生了主要的生活事件,如果是三五天参观访问式的逗留,则不应该算作异地养老。异地养老应该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把移动式养老方式如: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方式接合起来。同时,投亲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