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文章就在“少年拳、弯道跑技术”的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些想法、做法及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参与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54-03
前言
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及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当代教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把素质教育的作为教学的重点。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殊性通过有效、必要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1 理论依据
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分化)——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泛化)——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自动化)。
前两个阶段的要求一般在新授课内即可达到,第三阶段的要求必须通过复习课来完成。
1.2 功能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习惯和自我练习的自觉性。
采用学生自练教师辅导的形式:一是可以查漏补缺;二是可以大力促进学生自练能力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以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教学思路
2.1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1.1 变“被动学习”为“探究发现”
弯道跑技术是耐久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采用了先练后讲的方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先体会直线跑进的动作,之后再进行由直线跑进过度到沿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周跑进的练习,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发现者的身份去体会——分析——讨论——总结出动作的变化和技术要领,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2.1.2 采用诱导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求学之功、贵在心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开拓思路、主动地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在弯道跑技术的导入时笔者做了这样的一个演示:用一根绳系住一个石块,在力的作用下使石块做圆周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突然松手让学生观察石块的飞行路线并说明原因,学生们很快就会回答出“进入弯道跑人体必须克服离心力的作用”这一物理学原理,既而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2 重视创新素质的培养
2.2.1 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准备活动时,学生很喜欢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
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先教给学生构思的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
让学生自己创编准备活动的内容,这样既突出了形式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培养。
2.2.2 培养学生体育创新的技能
学生在已经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和动作要领时便会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这时便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
本次课的武术部分是复习教材,学生已经充分地掌握了第二套少年拳的技术动作,所以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基本手型和步法自编一套拳并进行演示,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创新技能得以提高。
3、教学过程摘要
3.1 开始准备部分
3.2 基本部分
3.2.1 弯道跑技术教学
3.2.2 武术内容的教学(见表3,表4)
4、一堂好课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4.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练习等主动参与的外在行为,才能不断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为目标。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主动接受知识并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主体;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即注重设计教法,又注重设计学法,注重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锻炼,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形式上,采用全班、小组、个人学习活动形式交叉使用,尤其注重学生个人与小组活动形式,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参与。
4.2 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课堂创新教学评价的核心。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应用于各种不同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老师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精讲、多练,腾出时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质疑,在不断的练习、探索中增加理论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发展其运动能力。
4.3 相融性原则
相融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这里并不仅仅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如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时,同学之间密切合作,各抒己见,既保持主题的统一,又能畅所欲言。当然,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诚心诚意地关怀爱护学生,诚心诚意地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师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争鸣,学生错了,不应讽刺挖苦;老师错了,也应该虚心地采纳学生的意见。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更有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
5、结论
(1)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不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树立起“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材”的教育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参与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54-03
前言
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及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当代教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把素质教育的作为教学的重点。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殊性通过有效、必要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1 理论依据
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分化)——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泛化)——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自动化)。
前两个阶段的要求一般在新授课内即可达到,第三阶段的要求必须通过复习课来完成。
1.2 功能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习惯和自我练习的自觉性。
采用学生自练教师辅导的形式:一是可以查漏补缺;二是可以大力促进学生自练能力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以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教学思路
2.1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1.1 变“被动学习”为“探究发现”
弯道跑技术是耐久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采用了先练后讲的方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先体会直线跑进的动作,之后再进行由直线跑进过度到沿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周跑进的练习,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发现者的身份去体会——分析——讨论——总结出动作的变化和技术要领,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2.1.2 采用诱导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求学之功、贵在心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开拓思路、主动地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在弯道跑技术的导入时笔者做了这样的一个演示:用一根绳系住一个石块,在力的作用下使石块做圆周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突然松手让学生观察石块的飞行路线并说明原因,学生们很快就会回答出“进入弯道跑人体必须克服离心力的作用”这一物理学原理,既而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2 重视创新素质的培养
2.2.1 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准备活动时,学生很喜欢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
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先教给学生构思的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
让学生自己创编准备活动的内容,这样既突出了形式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培养。
2.2.2 培养学生体育创新的技能
学生在已经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和动作要领时便会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这时便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
本次课的武术部分是复习教材,学生已经充分地掌握了第二套少年拳的技术动作,所以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基本手型和步法自编一套拳并进行演示,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创新技能得以提高。
3、教学过程摘要
3.1 开始准备部分
3.2 基本部分
3.2.1 弯道跑技术教学
3.2.2 武术内容的教学(见表3,表4)
4、一堂好课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4.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练习等主动参与的外在行为,才能不断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为目标。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主动接受知识并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主体;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即注重设计教法,又注重设计学法,注重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锻炼,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形式上,采用全班、小组、个人学习活动形式交叉使用,尤其注重学生个人与小组活动形式,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参与。
4.2 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课堂创新教学评价的核心。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应用于各种不同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老师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精讲、多练,腾出时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质疑,在不断的练习、探索中增加理论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发展其运动能力。
4.3 相融性原则
相融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这里并不仅仅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如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时,同学之间密切合作,各抒己见,既保持主题的统一,又能畅所欲言。当然,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诚心诚意地关怀爱护学生,诚心诚意地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师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争鸣,学生错了,不应讽刺挖苦;老师错了,也应该虚心地采纳学生的意见。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更有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
5、结论
(1)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不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树立起“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材”的教育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