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目前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特点,数据分析掌握目前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媒体在当前遇到的实际困难,优化社会大环境和新媒体传播环境,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针对不同层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因个体大学生的认知情况施教。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053-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并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阐述了其具体内容。在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因其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和优势,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为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此同时,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也为培养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分析
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克服和避免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的严峻挑战,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客观了解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分析其成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我们选定北京五所综合性高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每所高校发放问卷200份,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0份。问卷调查结果基本能够科学地反映不同政治面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状况,并对调研数据用SPSS进行综合分析,还通过访谈在校大学生的形式,了解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评价,确保调研数据的科学性、有效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有待加强、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比较积极。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有待加强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了解不够。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56.7%的学生选择 “了解一点”,30.6%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2.2%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45.8%的学生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25.4%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宣传教育活动,16.2%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
2.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比较积极
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比较积极。调查显示, 86.9%的大学生希望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支持通过新媒体宣传的占49.9%,希望以身边的典型事迹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的占35.7%,以中央红头文件进行宣传的占6.9%;80.6%大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向标;涉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方面,85.8%大学生赞成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二、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社会大环境、学校、新媒体因素、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大学生自身等诸因素影响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大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矛盾凸显期,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各种思想观念相互叠加交织,使得大学生信念、信仰收到剧烈冲击,“仇富”、“仇官”、“贪污腐败”等问题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造成思想混乱、价值迷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恶性滋长,各级官员的腐败问题的曝光,使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产生困惑,容易被错误的观念引导,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新闻标题只要冠以“某干部”、“某富二代”、或者“某官二代”等字眼,必然提高点击率。 大学生在这样的网络信息充斥下,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對国家、社会失去信心。在调查中,20.6%的大学生对网络上的各种炫富事件表示羡慕。
2.学校因素
目前,北京高校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调查显示, 56.3%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学校官方网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7.9%大学生表示会关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希望推送比较有新意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课堂上,教师运用新媒体教学,78.3%的大学生认同思政课使用灵活的新媒体,将“大理论”变为“小故事”,便于理解接受。但也有学生反映,一些老师用新媒体取代传统教学,上课放一段课件视频,就算讲完一节内容上课内容缺乏逻辑性。
3.新媒体因素
新媒体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自由交流,观点多元,话题随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征,带来了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成为某个话题的中心。在新媒体的虚拟环境里,传播者可以轻松隐匿自己的身份、性别和职业等信息,在缺乏有效监管和法规的情况下,传播者可能传播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甚至海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渠道,传播负面信息和破坏性言论,肆意诋毁国家形象,挑战党和政府权威 。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诱导辨别能力还未健全的大学生理解、判断失误、错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阅读带有“碎片化”、“娱乐化”的特征,大学生不需要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跳跃、零碎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使阅读材料之间的逻辑性大大降低,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问题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理解,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判断。 4.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文科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比理科专业学生要高,在“您认为‘24字,12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是否准确”一问中,选择凝练准确的理科大学生比例为55.4%,而文科大学生此比例为75.8%,明显文科生比理科生要高,二者差异比较明显。高年级同学比低年级同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上更加积极,尤其是大四的学生,认为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政治面貌方面,党员学生比非党员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认识更加深刻,96.5%的党员学生表示,在党支部会议上专门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参加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活动。
5.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是网络信息的重要连接者和制造者,是新媒体平台的主要使用者,根据调查,76.6%的大学生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其中28.6%的是为了了解时政要闻,35.1%的为了社交通讯,30.5%的是为了玩游戏看视频。他们对网络上最感兴趣的是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还无法用理性的思维及正确的价值观去判别,有时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了错误的判断,成为错误思想的传播者。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营造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维护网络安全,清朗网络空间;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因学生个体施教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1.营造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个社会没有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每个成员就没有归属感,尤其是家庭条件比较差,社会资源相对欠缺的偏远地区大学生与那些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物质基础相差甚远,接受的教育与实习机会有很大不同。中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各种观念交织融合,一些错误的社会现象,改变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为此,国家要从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平等的学习工作机会,让社会发展惠及每个大学生。纠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导向错误的价值观,努力营造开拓、进取、奋斗、拼搏、一往无前的工作学习氛围,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维护网络安全,清朗网络空间
习近平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隐患。新媒体时代,国内外敌对势力可以较为容易地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散布形形色色的反党、反华、反社会主义等有害信息。 新媒体也为网络犯罪,如网络诈骗、网络卖淫等提供了新的作案机会,作案手法形式更加灵活,抓捕工作更加复杂、困难;谎言、流言、虚假信息在“自媒体”时代,被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传播,谎言、流言、虚假信息裹藏着扰乱社会安定团结的信息,让普通百姓,包括大学生难以分辨,容易造成恐慌或者社会局部动荡。为此,首先,建立维护网络安全的相关制度,加強网络安全维护,对违反网络安全的不法活动采取相应行政、法律制裁措施。其次,提高网络防护水平,研发更智能的网络新技术,运用防护、识别技术筛查处理“问题”信息,尤其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垃圾信息,清朗网络空间。最后,充分发挥新媒体正面宣传作用,运用新媒体宣传网络安全,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指导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必要的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有效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形式、模式、范围效果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作用。
3.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引导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内在推动力,在整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大学生既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新媒体技术融合丰富的动画技术和互动技术,符合当前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比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易于接受。大学生既可以作为客体接受新媒体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可以发挥主动性,充分运用所学网络媒体知识,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投入运用新媒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引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借助新媒体平台,结合大学生对新媒体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使大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地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因学生个体施教
据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文科生比理科生、学生党员比普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更加深入的现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特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低年级学生,以课堂教育为主,加强课后社会主义活动参与性;加强理科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传播灵活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丰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以理科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加强非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习,开展特色的学生党员带非学生党员活动,以“帮扶计划”的形式,加强非党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工作,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明确入党动机,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进取,争取入党。
参考文献:
[1]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3期(总第195期):68-71.
[2]贺蓉蓉 蒋家胜.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5年4月中 第11期(总第831期):41-44.
[3]王金磊.借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4年11期(总第191期):109-113.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053-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并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阐述了其具体内容。在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因其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和优势,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为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此同时,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也为培养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分析
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克服和避免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的严峻挑战,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客观了解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分析其成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我们选定北京五所综合性高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每所高校发放问卷200份,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0份。问卷调查结果基本能够科学地反映不同政治面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状况,并对调研数据用SPSS进行综合分析,还通过访谈在校大学生的形式,了解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评价,确保调研数据的科学性、有效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有待加强、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比较积极。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有待加强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了解不够。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56.7%的学生选择 “了解一点”,30.6%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2.2%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45.8%的学生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25.4%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宣传教育活动,16.2%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
2.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比较积极
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比较积极。调查显示, 86.9%的大学生希望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支持通过新媒体宣传的占49.9%,希望以身边的典型事迹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的占35.7%,以中央红头文件进行宣传的占6.9%;80.6%大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向标;涉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方面,85.8%大学生赞成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二、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社会大环境、学校、新媒体因素、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大学生自身等诸因素影响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大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矛盾凸显期,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各种思想观念相互叠加交织,使得大学生信念、信仰收到剧烈冲击,“仇富”、“仇官”、“贪污腐败”等问题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造成思想混乱、价值迷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恶性滋长,各级官员的腐败问题的曝光,使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产生困惑,容易被错误的观念引导,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新闻标题只要冠以“某干部”、“某富二代”、或者“某官二代”等字眼,必然提高点击率。 大学生在这样的网络信息充斥下,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對国家、社会失去信心。在调查中,20.6%的大学生对网络上的各种炫富事件表示羡慕。
2.学校因素
目前,北京高校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调查显示, 56.3%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学校官方网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7.9%大学生表示会关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希望推送比较有新意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课堂上,教师运用新媒体教学,78.3%的大学生认同思政课使用灵活的新媒体,将“大理论”变为“小故事”,便于理解接受。但也有学生反映,一些老师用新媒体取代传统教学,上课放一段课件视频,就算讲完一节内容上课内容缺乏逻辑性。
3.新媒体因素
新媒体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自由交流,观点多元,话题随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征,带来了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成为某个话题的中心。在新媒体的虚拟环境里,传播者可以轻松隐匿自己的身份、性别和职业等信息,在缺乏有效监管和法规的情况下,传播者可能传播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甚至海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渠道,传播负面信息和破坏性言论,肆意诋毁国家形象,挑战党和政府权威 。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诱导辨别能力还未健全的大学生理解、判断失误、错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阅读带有“碎片化”、“娱乐化”的特征,大学生不需要根据时间顺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跳跃、零碎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使阅读材料之间的逻辑性大大降低,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问题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理解,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判断。 4.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文科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比理科专业学生要高,在“您认为‘24字,12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是否准确”一问中,选择凝练准确的理科大学生比例为55.4%,而文科大学生此比例为75.8%,明显文科生比理科生要高,二者差异比较明显。高年级同学比低年级同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上更加积极,尤其是大四的学生,认为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政治面貌方面,党员学生比非党员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认识更加深刻,96.5%的党员学生表示,在党支部会议上专门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参加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活动。
5.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是网络信息的重要连接者和制造者,是新媒体平台的主要使用者,根据调查,76.6%的大学生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其中28.6%的是为了了解时政要闻,35.1%的为了社交通讯,30.5%的是为了玩游戏看视频。他们对网络上最感兴趣的是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还无法用理性的思维及正确的价值观去判别,有时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了错误的判断,成为错误思想的传播者。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营造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维护网络安全,清朗网络空间;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因学生个体施教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1.营造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个社会没有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每个成员就没有归属感,尤其是家庭条件比较差,社会资源相对欠缺的偏远地区大学生与那些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物质基础相差甚远,接受的教育与实习机会有很大不同。中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各种观念交织融合,一些错误的社会现象,改变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为此,国家要从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平等的学习工作机会,让社会发展惠及每个大学生。纠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导向错误的价值观,努力营造开拓、进取、奋斗、拼搏、一往无前的工作学习氛围,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维护网络安全,清朗网络空间
习近平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隐患。新媒体时代,国内外敌对势力可以较为容易地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散布形形色色的反党、反华、反社会主义等有害信息。 新媒体也为网络犯罪,如网络诈骗、网络卖淫等提供了新的作案机会,作案手法形式更加灵活,抓捕工作更加复杂、困难;谎言、流言、虚假信息在“自媒体”时代,被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传播,谎言、流言、虚假信息裹藏着扰乱社会安定团结的信息,让普通百姓,包括大学生难以分辨,容易造成恐慌或者社会局部动荡。为此,首先,建立维护网络安全的相关制度,加強网络安全维护,对违反网络安全的不法活动采取相应行政、法律制裁措施。其次,提高网络防护水平,研发更智能的网络新技术,运用防护、识别技术筛查处理“问题”信息,尤其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垃圾信息,清朗网络空间。最后,充分发挥新媒体正面宣传作用,运用新媒体宣传网络安全,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指导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必要的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有效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形式、模式、范围效果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作用。
3.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引导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内在推动力,在整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大学生既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新媒体技术融合丰富的动画技术和互动技术,符合当前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比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易于接受。大学生既可以作为客体接受新媒体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可以发挥主动性,充分运用所学网络媒体知识,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投入运用新媒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引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借助新媒体平台,结合大学生对新媒体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使大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地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因学生个体施教
据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文科生比理科生、学生党员比普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更加深入的现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特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低年级学生,以课堂教育为主,加强课后社会主义活动参与性;加强理科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传播灵活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丰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以理科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加强非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习,开展特色的学生党员带非学生党员活动,以“帮扶计划”的形式,加强非党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工作,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明确入党动机,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进取,争取入党。
参考文献:
[1]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3期(总第195期):68-71.
[2]贺蓉蓉 蒋家胜.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5年4月中 第11期(总第831期):41-44.
[3]王金磊.借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4年11期(总第191期):109-113.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