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控制降温速率的动力结晶实验,对五大连池老黑山钾质玄武质熔岩的冷却结晶过程中橄榄石晶体形态随降温速率变化动力学演变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老黑山钾质玄武岩的熔
【机 构】
: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 100048;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控制降温速率的动力结晶实验,对五大连池老黑山钾质玄武质熔岩的冷却结晶过程中橄榄石晶体形态随降温速率变化动力学演变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老黑山钾质玄武岩的熔融温度发生在1022℃~1260℃之间,峰值为1166.3℃~1186.5℃;实验产物主要由橄榄石和玻璃质组成,新生的橄榄石晶体形态差异较大,有针状骸晶、铁轨状骸晶、羽毛状雏晶、细长条状和粒状微晶.橄榄石晶体的生长、尺寸和形态、分布和实验产物的结晶程度与降温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随着降温速率的变慢,橄榄石从针状(0.075℃/min~0.5℃/min)、铁轨状(0.075℃/min~0.5℃/min)、放射状与羽毛状(0.0468℃/min~0.075℃/min)、细长条状(0.0625℃/min)等晶体演变为粒状微晶(0.03℃/min);同时,岩石的结晶程度逐渐增强,橄榄石晶体尺寸逐渐变大、自形程度逐渐变高,玻璃相和气孔逐渐减少.这种新生橄榄石形态的变化与降温速率的内在关联性,对认识老黑山熔岩流固结的动力结晶机制、熔岩流的运动机制有一定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吐木休克断裂是塔里木盆地西部的一条大型基底卷入断裂,构成塔里木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阿瓦提凹陷和巴楚隆起的边界,由于断裂附近大量地层的缺失,难以确定断裂活动时间.通过对吐
裂陷盆地中洼槽的演化规律对烃灶的分布及生烃能力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歧口凹陷在古近纪经历了两期两向的裂陷活动,洼槽结构较为复杂,裂陷Ⅰ幕,在NW?SE向伸展作用下,形成了多个
断层的分段生长和连接控制着断层圈闭的形成,为了研究断层形成过程对圈闭形成的控制作用,应用位移/离距法和位移梯度比法判别断层相互作用阶段,落实断层圈闭的空间匹配有效性
塔里木盆地塘古坳陷历经20余年勘探而成效甚微,在新的地震与钻井资料基础上,通过地层沉积对比、构造解析重新认识塘古坳陷的形成与演化,及其对勘探方向的指示研究,结果表明:1
本文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及周边沉积演化历史、深大断裂特征、晚三叠世主要构造事件、现今贺兰山周围地层分布情况,结合地震资料、重磁资料以及最新的物源研究成果,对贺兰山晚三
南华北盆地主要发育3期断裂:第一期是在三叠纪末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逆冲断裂,断裂走向以近E?W向为主、主要由南向北逆冲;第二期是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运动相关的走滑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烟头山及桃源地区,发育多条左行韧性剪切带,岩性以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片麻岩为主,岩石变形强烈.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及室内分析发现:肥东北部烟头山及桃园地区
开平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Ⅱ坳陷的西部,处于洋陆过渡带的特殊位置,大部分区域位于陆坡深水区.研究开平凹陷的构造—地层层序和盆地演化,对认识盆地结构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
丹霞山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目前对其成景地层(上白垩统丹霞组)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对丹霞组锦石岩段沉积环境还存在争议.锦石岩段以厚层—巨厚层
白云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对白云岩化理论与白云岩储集层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并采用铸体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