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即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只是在生物学中有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
事件之一: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中看到:某些地方的某些企业在中央的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排放工业“三废”。明知造成了环境污染,却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后果,不思改进;甚至某些领导也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非但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反而暗中帮助那些违规企业遮掩,企图蒙混过关。目前,全国几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造成吃水的困难了,要么是缺水,要么是水质太差不能喝;空气环保指标达标的城市似乎也没有几个,且不说其他的危害是多么的严重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不悟。虽然《环保法》早已出台,可大多数人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现在国家已不得不采取行政、法制手段来强制执行。
事件之二:全国广泛开展了防治环境污染的工作,并且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北京市、渤海和两个酸雨区进行了重点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工业污染物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全国23.8万家工业企业,有90%以上做到了达标排放。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两个事实看来,大众的环保意识非常淡漠,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环保应成为一种大众的自觉的意识,即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具有一种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从现在就要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应穿插一些环保事例,将生物知识与现实联系,结合身边环境进行教学渗透,树立社会意识。
那么我们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呢?
一、利用课堂教学,养成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有很多章节都可以发现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因而教师就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苏教版生物必修三中有关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授有关“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情况,以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让事实、数据说话,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又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节中,除了课本提供的几种动植物资料外,还可以播放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录像片,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点滴小事不可忽视,它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3.课堂教学中介绍一些环保节日
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环境教育10年,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个“环境教育10年”。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如:2月2号“世界湿地日”,3月22号“世界水日”,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教师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1.宣传文艺活动
每学年我校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马陵山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案例二
事件之一:在我们周围充斥着许多废弃的塑料袋,马路边,街道处,城市的角落,河岸边……到处都是红的、白的、绿的塑料袋子,很不雅观。这些塑料袋处理不好会对人体,以及土壤、空气、江河湖海环境等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每年我国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其它销售场所塑料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三倍。每年,我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摊使用的塑料袋累计达到160万吨。按照生产一吨塑料袋需要消耗三吨以上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须消耗480多万吨石油。
事件之二:根据国家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商家一律不得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事实一看来,“白色污染”纯属人为因素造成,而且人人有责,其危害之严重不得不重视,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废旧电池、尽量减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学生们去掌握、去宣传学到的环保知识,并身体力行,去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汪建红,王芝平主编.初中环境素质教育.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蒋志刚等.保护生物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
[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网络资源.
案例一
事件之一: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中看到:某些地方的某些企业在中央的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排放工业“三废”。明知造成了环境污染,却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后果,不思改进;甚至某些领导也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非但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反而暗中帮助那些违规企业遮掩,企图蒙混过关。目前,全国几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造成吃水的困难了,要么是缺水,要么是水质太差不能喝;空气环保指标达标的城市似乎也没有几个,且不说其他的危害是多么的严重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不悟。虽然《环保法》早已出台,可大多数人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现在国家已不得不采取行政、法制手段来强制执行。
事件之二:全国广泛开展了防治环境污染的工作,并且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北京市、渤海和两个酸雨区进行了重点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工业污染物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全国23.8万家工业企业,有90%以上做到了达标排放。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两个事实看来,大众的环保意识非常淡漠,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环保应成为一种大众的自觉的意识,即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具有一种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从现在就要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应穿插一些环保事例,将生物知识与现实联系,结合身边环境进行教学渗透,树立社会意识。
那么我们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呢?
一、利用课堂教学,养成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有很多章节都可以发现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因而教师就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苏教版生物必修三中有关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授有关“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情况,以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让事实、数据说话,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又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节中,除了课本提供的几种动植物资料外,还可以播放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录像片,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点滴小事不可忽视,它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3.课堂教学中介绍一些环保节日
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环境教育10年,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个“环境教育10年”。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如:2月2号“世界湿地日”,3月22号“世界水日”,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教师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1.宣传文艺活动
每学年我校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马陵山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案例二
事件之一:在我们周围充斥着许多废弃的塑料袋,马路边,街道处,城市的角落,河岸边……到处都是红的、白的、绿的塑料袋子,很不雅观。这些塑料袋处理不好会对人体,以及土壤、空气、江河湖海环境等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每年我国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其它销售场所塑料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三倍。每年,我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摊使用的塑料袋累计达到160万吨。按照生产一吨塑料袋需要消耗三吨以上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须消耗480多万吨石油。
事件之二:根据国家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商家一律不得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事实一看来,“白色污染”纯属人为因素造成,而且人人有责,其危害之严重不得不重视,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废旧电池、尽量减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学生们去掌握、去宣传学到的环保知识,并身体力行,去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汪建红,王芝平主编.初中环境素质教育.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蒋志刚等.保护生物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
[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