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一生中极少为他人之作品作序,《三十三年落花梦》也许是个例外。
《三十三年落花梦》是日本宫崎寅藏所作的一部纪实性作品,作者宫崎寅藏(一八八○——一九二二),又名宫崎滔天,号白浪庵,是日本之改革家,也是中国革命的忠实朋友,他与孙中山来往密切,曾加入兴中会,并亲受孙中山委任,“在日本全权办理筹资购械,接济革命军”,仅《孙中山全集》中就有二十余篇文章是与他交谈或诗书往来的,可见他与中国革命关系是何等密切。一九二二年冬宫崎亡故,孙中山还作了《发起宫崎寅藏追悼大会启》,文中称宫崎是“日本之大改革家”,“对于吾国革命历史上,尤著有极伟大之功绩”。宫崎有《宫崎滔天全集》传世,在一九八一年花城、三联两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三十三年之梦》中有他的年谱。
《三十三年落花梦》原日文版名为《三十三年之梦》,于一九二○年八月出版于东京国光书房,曾出过十版。一九○三至一九○四年间出现了两个中文版本,一是黄中黄(章士钊)的《孙逸仙》,二是金一(金天翮)的《三十三年落花梦》。译名虽二,其实则一。这两个版本中金一之本流传较广,二、三十年代还出现了改译本。
《三十三年落花梦》记叙了作者三十三年的人生经历,重点述说了其与一八九一年进入中国,辗转中、日、暹罗、新加坡,一直到一九○○年参与惠州革命,并于革命失败后离开中国的经历。细致地描述了作者会见孙中山时孙氏呼吁革命,倡论共和的情境,述说了百日维新失败后作者协助康有为逃亡日本的经过,并透露了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微妙关系。这些内容都使得作品极富于史料价值。
作者初识孙中山是在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的日本横滨,经由陈白的介绍,二人得以相见。书中写道:
余先发问曰:“君以支那革命为志,愿闻君所谓革命之宗旨,与方法手段之详!”彼徐对曰:“余以人民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人或谓共和政体,不适于支那国民。不知共和之名词,诞育于支那二千年,文明之兆,或是其占先也。我国民之所以思古者,偏慕三代文明之治,而三代文明之治,实捉得共和之神髓。”
书中且议且述道:
彼以一种可悲,可壮,可歌,可泣之语气与态度,滔滔而言曰:“呜呼!今举我土地之大,民众之多,而为俎上肉;饿虎爪而食之,以长养其蛮力,而雄视世界,若以有道心者运用之,则足以提倡人道,号令宇内。余世界之一平民,又人道之拥护者也,虽绵力不足担大事,然今非求重任于人,而可享事外之福,故自进而为革命之前驱,以应时变。天若眷吾党,有豪杰起而来助乎!余即让现时之位,而服犬马之劳;无则自奋以当大难之冲。余固自信为支那四亿万苍生,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而尽力,天必有佑助吾党,即君等之来,犹是也。救支那四亿万之苍生,雪亚东黄种之屈辱,恢复宇内之人道,唯在霹雳一声之革命耳!”
无须一一列举,仅从这些片段中便可看出孙中山早年的政治见解,即为振兴中华,强盛种族,恢弘人道而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主张,其中,尤为可贵的是他那“自奋以当大难之冲”的英雄气概与领袖气度,颇使人精神感奋;而话语中那雄辩滔滔的逻辑力量与飞风来雨,铺天盖地的气势,又使人看到他那政论家、演说家的卓越才华。
作者是康有为变法失败东逃日本的“导康”者(引渡康有为者),一时名噪日本,他对于康有为之改良与孙中山之革命,均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彼等于其思想,主张无二,则共把持共和,民权之说也。惟孙取泰西之说,康发汉土之微;彼养于耶苏教,此育于儒教;前者质,后者华,质则易实行,华则尚谈论。二者见地虽同,其素养性格不相同也。如此,则孙为革命之急先锋,而康以教育家自居也。”宫崎此论对康氏的评论虽说偏高,但为论孙、康之异同,却也是颇为精辟的。对于康有为,作者曾给予批评。如写到孙中山同情变法失败,欲会见康有为,而康氏则托事谢绝。作者以为此时的康有为虽逃亡海外,但对于清皇仍存梦想,所以不与朝廷的罪人相交接。这一心理分析,应该说还是准确的。
由于《三十三年落花梦》一书对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持大力支持,坚决拥护之态度,所以孙中山于壬寅年(一九二○)特为此书作序,并亟力嘉奖之。此序载于《孙中山全集》卷一。文中以东海侠客虬髯公之遇李世民比况宫崎之见孙文,称赞宫崎寅藏“识见高远,抱负不凡,具怀仁慕义之心,发拯危扶倾之志”,认为他“方之虬髯,诚有过之”。这一赞扬,实在是肺腑之言,令人心悦诚服。
(《三十三年落花梦》,宫崎寅藏著,上海大达图书馆供应社一九三四年二月出版)
《三十三年落花梦》是日本宫崎寅藏所作的一部纪实性作品,作者宫崎寅藏(一八八○——一九二二),又名宫崎滔天,号白浪庵,是日本之改革家,也是中国革命的忠实朋友,他与孙中山来往密切,曾加入兴中会,并亲受孙中山委任,“在日本全权办理筹资购械,接济革命军”,仅《孙中山全集》中就有二十余篇文章是与他交谈或诗书往来的,可见他与中国革命关系是何等密切。一九二二年冬宫崎亡故,孙中山还作了《发起宫崎寅藏追悼大会启》,文中称宫崎是“日本之大改革家”,“对于吾国革命历史上,尤著有极伟大之功绩”。宫崎有《宫崎滔天全集》传世,在一九八一年花城、三联两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三十三年之梦》中有他的年谱。
《三十三年落花梦》原日文版名为《三十三年之梦》,于一九二○年八月出版于东京国光书房,曾出过十版。一九○三至一九○四年间出现了两个中文版本,一是黄中黄(章士钊)的《孙逸仙》,二是金一(金天翮)的《三十三年落花梦》。译名虽二,其实则一。这两个版本中金一之本流传较广,二、三十年代还出现了改译本。
《三十三年落花梦》记叙了作者三十三年的人生经历,重点述说了其与一八九一年进入中国,辗转中、日、暹罗、新加坡,一直到一九○○年参与惠州革命,并于革命失败后离开中国的经历。细致地描述了作者会见孙中山时孙氏呼吁革命,倡论共和的情境,述说了百日维新失败后作者协助康有为逃亡日本的经过,并透露了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微妙关系。这些内容都使得作品极富于史料价值。
作者初识孙中山是在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的日本横滨,经由陈白的介绍,二人得以相见。书中写道:
余先发问曰:“君以支那革命为志,愿闻君所谓革命之宗旨,与方法手段之详!”彼徐对曰:“余以人民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人或谓共和政体,不适于支那国民。不知共和之名词,诞育于支那二千年,文明之兆,或是其占先也。我国民之所以思古者,偏慕三代文明之治,而三代文明之治,实捉得共和之神髓。”
书中且议且述道:
彼以一种可悲,可壮,可歌,可泣之语气与态度,滔滔而言曰:“呜呼!今举我土地之大,民众之多,而为俎上肉;饿虎爪而食之,以长养其蛮力,而雄视世界,若以有道心者运用之,则足以提倡人道,号令宇内。余世界之一平民,又人道之拥护者也,虽绵力不足担大事,然今非求重任于人,而可享事外之福,故自进而为革命之前驱,以应时变。天若眷吾党,有豪杰起而来助乎!余即让现时之位,而服犬马之劳;无则自奋以当大难之冲。余固自信为支那四亿万苍生,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而尽力,天必有佑助吾党,即君等之来,犹是也。救支那四亿万之苍生,雪亚东黄种之屈辱,恢复宇内之人道,唯在霹雳一声之革命耳!”
无须一一列举,仅从这些片段中便可看出孙中山早年的政治见解,即为振兴中华,强盛种族,恢弘人道而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主张,其中,尤为可贵的是他那“自奋以当大难之冲”的英雄气概与领袖气度,颇使人精神感奋;而话语中那雄辩滔滔的逻辑力量与飞风来雨,铺天盖地的气势,又使人看到他那政论家、演说家的卓越才华。
作者是康有为变法失败东逃日本的“导康”者(引渡康有为者),一时名噪日本,他对于康有为之改良与孙中山之革命,均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彼等于其思想,主张无二,则共把持共和,民权之说也。惟孙取泰西之说,康发汉土之微;彼养于耶苏教,此育于儒教;前者质,后者华,质则易实行,华则尚谈论。二者见地虽同,其素养性格不相同也。如此,则孙为革命之急先锋,而康以教育家自居也。”宫崎此论对康氏的评论虽说偏高,但为论孙、康之异同,却也是颇为精辟的。对于康有为,作者曾给予批评。如写到孙中山同情变法失败,欲会见康有为,而康氏则托事谢绝。作者以为此时的康有为虽逃亡海外,但对于清皇仍存梦想,所以不与朝廷的罪人相交接。这一心理分析,应该说还是准确的。
由于《三十三年落花梦》一书对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持大力支持,坚决拥护之态度,所以孙中山于壬寅年(一九二○)特为此书作序,并亟力嘉奖之。此序载于《孙中山全集》卷一。文中以东海侠客虬髯公之遇李世民比况宫崎之见孙文,称赞宫崎寅藏“识见高远,抱负不凡,具怀仁慕义之心,发拯危扶倾之志”,认为他“方之虬髯,诚有过之”。这一赞扬,实在是肺腑之言,令人心悦诚服。
(《三十三年落花梦》,宫崎寅藏著,上海大达图书馆供应社一九三四年二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