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味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储备知识。同时情境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诗歌意境,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 诗歌教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95-01
南朝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1978年,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设想情境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与此对应的情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诗歌意境。
如何巧妙地把情境教学运用到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引入画面,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诗歌教学时,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如在讲授《寻梦者》时,我在导入课文介绍戴望舒时,播放了自己制作的FLASH《雨巷》视频。伴随着小提琴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古朴的小巷、一个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老师带着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这样生动地再现江南的雨巷,呈现朦胧诗的声音、画面让学生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诗境,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二、触景生情, 把握诗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感悟有极大的帮助。
如在讲授《雨霖铃》时,在听完配乐朗读后,先让学生感受由文字表现出来的意境: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让学生触景生情,然后通过和学生的互动问答中领悟诗情。初步领悟诗情后,继而把诸个意象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意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难点。
三、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储备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契诃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學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不知不觉走进诵读诗歌、据诗配乐、据诗配图、和声歌唱、扩展阅读这一境界。诗歌本身具有强烈的韵律美,为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便于学生记忆。根据教材我们每个单元可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有兴趣、音色俱佳的学生成为朗诵能手,指导他们诵读、为他们录音。声音低沉的学生忧郁地朗诵《偶成》、声音嘹亮的学生朗诵《将进酒》、声音激昂的学生朗诵《大风歌》、声音圆润的学生朗诵《静女》……将他们的作品制成音频或者带有画面的视频,以便进行示范朗诵。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咏唱诗歌的活动。让这些朗诵能手带领全班同学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不知不觉走进诗歌的艺术天堂。
培养班级的写作能手。进一步学习诗歌、与作者对话、鼓励学生原创。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将其改写短文,学习尝试写作诗歌。这样做可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陶冶情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四、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诗歌意境
发挥情境教学在诗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教授诗歌时,我作为语文老师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努力组织各种朗诵;每堂课都准备配套的多媒體课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积极运用多种网络教学方式;认真参加各项信息技术培训。从诗歌本身出发,从教学内容的具体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老师拥有对现代化语文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情境教学是诗歌教学的关键。各种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同时情境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诗歌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训练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 诗歌教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95-01
南朝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1978年,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设想情境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与此对应的情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诗歌意境。
如何巧妙地把情境教学运用到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引入画面,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诗歌教学时,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如在讲授《寻梦者》时,我在导入课文介绍戴望舒时,播放了自己制作的FLASH《雨巷》视频。伴随着小提琴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古朴的小巷、一个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老师带着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这样生动地再现江南的雨巷,呈现朦胧诗的声音、画面让学生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诗境,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二、触景生情, 把握诗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感悟有极大的帮助。
如在讲授《雨霖铃》时,在听完配乐朗读后,先让学生感受由文字表现出来的意境: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让学生触景生情,然后通过和学生的互动问答中领悟诗情。初步领悟诗情后,继而把诸个意象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意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难点。
三、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储备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契诃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學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不知不觉走进诵读诗歌、据诗配乐、据诗配图、和声歌唱、扩展阅读这一境界。诗歌本身具有强烈的韵律美,为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便于学生记忆。根据教材我们每个单元可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有兴趣、音色俱佳的学生成为朗诵能手,指导他们诵读、为他们录音。声音低沉的学生忧郁地朗诵《偶成》、声音嘹亮的学生朗诵《将进酒》、声音激昂的学生朗诵《大风歌》、声音圆润的学生朗诵《静女》……将他们的作品制成音频或者带有画面的视频,以便进行示范朗诵。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咏唱诗歌的活动。让这些朗诵能手带领全班同学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不知不觉走进诗歌的艺术天堂。
培养班级的写作能手。进一步学习诗歌、与作者对话、鼓励学生原创。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将其改写短文,学习尝试写作诗歌。这样做可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陶冶情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四、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诗歌意境
发挥情境教学在诗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教授诗歌时,我作为语文老师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努力组织各种朗诵;每堂课都准备配套的多媒體课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积极运用多种网络教学方式;认真参加各项信息技术培训。从诗歌本身出发,从教学内容的具体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老师拥有对现代化语文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情境教学是诗歌教学的关键。各种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同时情境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诗歌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训练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诗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