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各具特色,但却难以兼顾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按T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T型能力目标和课程体系,能较好地兼顾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好地适应当前就业和日后发展的需要,且能兼容当前各种不同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高职物业管理 T型人才“树”型课程结构体系
[作者简介]沈殿示(1969- ),男,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物业管理。(辽宁 沈阳11003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057-02
一、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
1.T型人才的概念。所谓T型人才,应既有纵向面上精深的专业特长,又有横向面上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T”字的横杠代表知识广度,主要是指其基础科学知识;竖杠代表知识深度,主要是指其专业科学知识。
2.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所谓T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T”上面的“-”表示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人一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横向拓宽,以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T”下面的“|”表示专业能力的纵向深化,且特别强调专业实践能力,以加强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针对性;“-”与“|”的重合部分则是学生的核心能力。T型结构的核心能力对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起着基础和支撑的作用。
3.高职T型模式的能力目标。高职教育应培养能满足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设计T型结构的培养目标时,关键是要构建一个具有较强适应性和一定针对性的能力目标模式。这就必须坚持确保核心能力、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原则。
二、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首先,从物业企业人员构成分层来看。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随着物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提高,企业的管理幅度会进一步增大,所以,物业企业由绝大部分的基层操作人员、一定比例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很少的高层决策者组成。由此可见,物业企业之所以能够吸纳毕业生,主要在中低层的需求。其次,从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职业生涯的发展一般遵循由低向高发展的规律。物业管理因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性,更需要从基层岗位做起。第三,从管理的一般规律来看。管理者必须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有较为深入且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即使个别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是从基层做起或是日后获得晋升,对基层工作岗位所需技能的掌握也是必要的。第四,从物业管理行业本身的特点来看。物业管理行业是经营型服务性行业,由于物业管理涉及建筑、环卫、机电、自控、网络等相关知识,再加上业主和用户构成的高复杂性,要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既要有足够的技术层面的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物业管理行业是微利行业,因此其岗位设置讲求经济高效原则,岗位设置少而精,要求从业人员能够胜任一岗多职、一职多能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综上所述,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面向物业管理工作岗位,应实现一专多能,并注重技术含量。笔者根据以上四方面分析,将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面向基层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优秀实用人才”。
三、T型人才理论与“树”型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
根据T型人才理论要求,毕业生在全面掌握物业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应用专项技能,胜任一定工作岗位;根据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生应具备面向基层工作岗位、注重物业管理技术含量两方面素质。据此,笔者构思了物业管理专业“树”型课程结构体系,它由十个模块组成,以基本素质模块和物业管理综合素质模块为树的主干,其他八个模块构成树的分支,分支模块所含课程形成树梢。
具体模块课程组成如下:(1)基本素质模块:政治修养课、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2)综合素质模块: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物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等;(3)物业经营与管理模块:物业管理实务、应用文写作、项目管理、安全防范管理等;(4)物业管理法律模块: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物权法、经济法、合同法等;(5)房地产模块: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等;(6)物业管理财务模块:物业财务管理、物业会计、物业成本会计、物业管理统计等;(7)计算机信息系统模块: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语言(VISUAL BASIC)、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等;(8)智能化模块:物业自动化设备管理、自动控制系统、物业智能化系统等;(9)物业绿化模块:物业环境绿化管理、绿地施工与管理、园林树木等;(10)物业管理建筑模块: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屋维修与管理、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装饰工程等。
在物业管理专业“树”型课程结构体系中,从树根部出发,经树干、分支,到树梢,就形成一个T型人才模型。
四、多功能选修课程的设置
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服务理念为中心(深圳)、以技能为中心(上海)和复合型的物业管理人才(北京)三种。它们均有优点,但也有缺点:深圳模式的缺点是不熟悉物业管理技术类工作,解决不了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难以胜任总体性的管理工作;上海模式的缺点是管理和经营理念不足,也难以胜任总体性的管理工作;北京模式旨在汲取前两者的长处,使所培养人才既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又能处理物业管理的各类基本问题,但缺点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课程设置安排对两者难以均衡把握,若面面俱到,则浮于表面;若有所选择,则容易顾此失彼。
根据T型人才理论要求,既要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又要加强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针对性和专业实践能力。这就使得在“树”型课程结构体系中,开设课程较多,高职学生完成所有课程是困难的。因此,应将所开设课程分为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选修课又区分为提升综合素质的素质选修课和针对专业岗位能力的专业选修课。
素质选修课可开设诸如演讲与口才、文学鉴赏、建筑美学等课程,目的是为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专业选修课应根据物业管理工作岗位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保安管理、收费管理、入住办理、水暖维修、室内装饰、房地产营销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应具有两项职能:第一,它使大多数学生了解本课程基本内容并掌握基本原理和常识,为以后工作中进行相关管理和沟通提供条件;第二,为想要日后从事该项工作的学生提供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
对于同一专业选修课,同一课堂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的,这一状况应这样处理:首先,了解情况。教师应事先了解学生选修该选修课的目的。其次,因材施教。根据情况,教师对有岗位能力倾向的学生给予更多指导,特别是在现场教学中,重点保证他们的实际操作机会。
五、实行指导教师制
在T型人才理论条件下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也要有明确的能力培养方向。因此,可以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指导教师制。指导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确定其能力优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岗位群,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选修课。指导教师的第二方面任务是指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未来毕业时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与从事目标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的差距,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包括物业管理专业各岗位所需技能,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出自学计划指导书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实现休息日、假期顶岗实训。另外,指导教师要完成所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
物业管理专业T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诸如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措施。总之,遵循T型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一定会造就出既能及时就业又有长远发展前途的学生。
[参考文献]
[l]鲁捷,付艳.关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5(6).
[2]方芳,吕萍.物业管理实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谭镜星.论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关键词]高职物业管理 T型人才“树”型课程结构体系
[作者简介]沈殿示(1969- ),男,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物业管理。(辽宁 沈阳11003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057-02
一、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
1.T型人才的概念。所谓T型人才,应既有纵向面上精深的专业特长,又有横向面上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T”字的横杠代表知识广度,主要是指其基础科学知识;竖杠代表知识深度,主要是指其专业科学知识。
2.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所谓T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T”上面的“-”表示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人一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横向拓宽,以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T”下面的“|”表示专业能力的纵向深化,且特别强调专业实践能力,以加强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针对性;“-”与“|”的重合部分则是学生的核心能力。T型结构的核心能力对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起着基础和支撑的作用。
3.高职T型模式的能力目标。高职教育应培养能满足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设计T型结构的培养目标时,关键是要构建一个具有较强适应性和一定针对性的能力目标模式。这就必须坚持确保核心能力、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原则。
二、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首先,从物业企业人员构成分层来看。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随着物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提高,企业的管理幅度会进一步增大,所以,物业企业由绝大部分的基层操作人员、一定比例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很少的高层决策者组成。由此可见,物业企业之所以能够吸纳毕业生,主要在中低层的需求。其次,从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职业生涯的发展一般遵循由低向高发展的规律。物业管理因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性,更需要从基层岗位做起。第三,从管理的一般规律来看。管理者必须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有较为深入且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即使个别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是从基层做起或是日后获得晋升,对基层工作岗位所需技能的掌握也是必要的。第四,从物业管理行业本身的特点来看。物业管理行业是经营型服务性行业,由于物业管理涉及建筑、环卫、机电、自控、网络等相关知识,再加上业主和用户构成的高复杂性,要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既要有足够的技术层面的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物业管理行业是微利行业,因此其岗位设置讲求经济高效原则,岗位设置少而精,要求从业人员能够胜任一岗多职、一职多能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综上所述,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面向物业管理工作岗位,应实现一专多能,并注重技术含量。笔者根据以上四方面分析,将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面向基层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优秀实用人才”。
三、T型人才理论与“树”型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
根据T型人才理论要求,毕业生在全面掌握物业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应用专项技能,胜任一定工作岗位;根据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生应具备面向基层工作岗位、注重物业管理技术含量两方面素质。据此,笔者构思了物业管理专业“树”型课程结构体系,它由十个模块组成,以基本素质模块和物业管理综合素质模块为树的主干,其他八个模块构成树的分支,分支模块所含课程形成树梢。
具体模块课程组成如下:(1)基本素质模块:政治修养课、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2)综合素质模块: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物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等;(3)物业经营与管理模块:物业管理实务、应用文写作、项目管理、安全防范管理等;(4)物业管理法律模块: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物权法、经济法、合同法等;(5)房地产模块: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等;(6)物业管理财务模块:物业财务管理、物业会计、物业成本会计、物业管理统计等;(7)计算机信息系统模块: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语言(VISUAL BASIC)、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等;(8)智能化模块:物业自动化设备管理、自动控制系统、物业智能化系统等;(9)物业绿化模块:物业环境绿化管理、绿地施工与管理、园林树木等;(10)物业管理建筑模块: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屋维修与管理、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装饰工程等。
在物业管理专业“树”型课程结构体系中,从树根部出发,经树干、分支,到树梢,就形成一个T型人才模型。
四、多功能选修课程的设置
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服务理念为中心(深圳)、以技能为中心(上海)和复合型的物业管理人才(北京)三种。它们均有优点,但也有缺点:深圳模式的缺点是不熟悉物业管理技术类工作,解决不了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难以胜任总体性的管理工作;上海模式的缺点是管理和经营理念不足,也难以胜任总体性的管理工作;北京模式旨在汲取前两者的长处,使所培养人才既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又能处理物业管理的各类基本问题,但缺点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课程设置安排对两者难以均衡把握,若面面俱到,则浮于表面;若有所选择,则容易顾此失彼。
根据T型人才理论要求,既要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又要加强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针对性和专业实践能力。这就使得在“树”型课程结构体系中,开设课程较多,高职学生完成所有课程是困难的。因此,应将所开设课程分为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选修课又区分为提升综合素质的素质选修课和针对专业岗位能力的专业选修课。
素质选修课可开设诸如演讲与口才、文学鉴赏、建筑美学等课程,目的是为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专业选修课应根据物业管理工作岗位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保安管理、收费管理、入住办理、水暖维修、室内装饰、房地产营销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应具有两项职能:第一,它使大多数学生了解本课程基本内容并掌握基本原理和常识,为以后工作中进行相关管理和沟通提供条件;第二,为想要日后从事该项工作的学生提供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
对于同一专业选修课,同一课堂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的,这一状况应这样处理:首先,了解情况。教师应事先了解学生选修该选修课的目的。其次,因材施教。根据情况,教师对有岗位能力倾向的学生给予更多指导,特别是在现场教学中,重点保证他们的实际操作机会。
五、实行指导教师制
在T型人才理论条件下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也要有明确的能力培养方向。因此,可以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指导教师制。指导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确定其能力优势,选择合适的目标岗位群,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选修课。指导教师的第二方面任务是指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未来毕业时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与从事目标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的差距,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包括物业管理专业各岗位所需技能,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出自学计划指导书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实现休息日、假期顶岗实训。另外,指导教师要完成所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
物业管理专业T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诸如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措施。总之,遵循T型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一定会造就出既能及时就业又有长远发展前途的学生。
[参考文献]
[l]鲁捷,付艳.关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5(6).
[2]方芳,吕萍.物业管理实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谭镜星.论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