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之一,它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现行的小班角色游戏中,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多而缺乏操作、材料单一。本文围绕“材料投放与年龄水平相结合”、“材料投放与课程相结合”、“材料投放与游戏进程相结合”这三方面灵活地为幼儿角色游戏投放适宜的材料,以促进小班角色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班 角色游戏 材料投放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了,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正说明了游戏材料是进行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游戏活动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提高角色水平的作用,还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虽然在游戏中有初步的角色意识,但角色意识淡薄,对于自己的游戏职责不太清晰,幼儿交往的语言、行为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灵活地为幼儿角色游戏投放适宜的材料,为促进小班角色游戏的有效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尝试从材料的投放来促进小班角色游戏的开展,并梳理了以下策略:
一、材料投放与年龄水平相结合
首先,我们在创设小班角色区布局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注重温馨和谐的感觉,并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氛围的营造上,体现出丰富、真实、温暖的感觉。
1.材料投放体现层次性。
一开始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材料是比较直观、具体、形象一些。由教师制作的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物品,如:以小班“娃娃家”为例,教师先提供娃娃、洗衣机、微波炉、床、柜子等等。当幼儿慢慢对游戏产生了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后,教师投放材料的难度也可以随之增加,如:围裙、抹布、煤气灶等。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当然,对于材料的更替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差异性,在新材料题出现的时候,仍然需要保留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使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幼儿找到熟悉的游戏内容和环境。
2.材料投放体现操作性:
小班幼儿主要是以满足操作材料为主,他们在操作材料中,角色行为不断产生,角色情节也逐步丰富。因此,教师作为游戏情境的创设者,要善于把材料推到显性地位,使孩子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启示。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上分为主题性材料,还是以小班“娃娃家”为例。如:床、衣柜、梳妆台、餐桌等.其次就是角色性材料,在这种角色材料的提示下,提高了幼儿的角色意识,并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使情节能延伸到其他区域当中,幼儿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最后是系列性材料,如:出租车、加油站、停车场,孩子们通过开车、加油、停车、接客等模仿,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加强了游戏情节。使得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愉悦体验得以此久的发展。
二、材料投放与课程相结合
我们常说活动区就是课程,《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小班创设娃娃家就是给幼儿提供与教育相结合、能让幼儿有表现机会的环境。
1.与生活技能结合
小班孩子的小肌肉发育很不完善,针对这一特点,在角色区中投放了很多锻炼幼儿生活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材料。锻炼幼儿夹、扣、穿、摇、推、拧等等技能的材料:我利用费旧衣服投放在娃娃家,让幼儿锻炼“扣纽扣”的技能;利用纸筒做的擀面杖培养幼儿“推”的技能。还有孩子在把自动洗衣机盖打开,衣服放进去,定时后到点把干净的衣服拿出来,搭在晒衣架上,用夹子认真的夹上,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很自然的得到了充分的夹的练习。让幼儿拧瓶盖给娃娃喂药,自然地发展了“拧”的技能等等。
2.与数学活动的结合
在“菜场”营业员们将蔬菜和水果的分类,肉类和鱼类的分类,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对每种菜装一个盒子的分类巩固了幼儿对于分类活动的理解。每次幼儿包完饺子和混沌后,教师都要带领幼儿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在下饺子的时候,我也引导幼儿一个一个的边数边下到锅里等等体现了与数学活动相结合。
三、材料投放与游戏进程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在角色进行到一段时间后, “娃娃家”里只有“妈妈、爸爸”自顾自的玩,没有人照顾“孩子”。“菜场”里只有工人在卖菜而没有人买菜等等。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 “争抢玩具”现象、无人问津”现象、“游离游戏”现象、“喜新厌旧”现象、“无序活动”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游戏进程“适时调整“材料。但也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投放材料前要学会先和幼儿的沟通。
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会不愿意去该区游戏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根据游戏的进程通过和孩子商量提供适应孩子的材料,发展了幼儿的游戏情节。
2.投放材料前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
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正说明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游戏活动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教师应把游戏材料作为游戏活动的切入点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自主性游戏材料。让小班孩子充分利用游戏材料,在这种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尽情享受,大胆创造。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丁海东编.学前游戏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张翠娥,吴文莺.婴幼儿游戏与教具.台北:心理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钟颖,1987年06月,女,浙江湖州人,73011部队幼儿园教师,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班 角色游戏 材料投放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了,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正说明了游戏材料是进行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游戏活动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提高角色水平的作用,还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虽然在游戏中有初步的角色意识,但角色意识淡薄,对于自己的游戏职责不太清晰,幼儿交往的语言、行为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灵活地为幼儿角色游戏投放适宜的材料,为促进小班角色游戏的有效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尝试从材料的投放来促进小班角色游戏的开展,并梳理了以下策略:
一、材料投放与年龄水平相结合
首先,我们在创设小班角色区布局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注重温馨和谐的感觉,并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氛围的营造上,体现出丰富、真实、温暖的感觉。
1.材料投放体现层次性。
一开始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材料是比较直观、具体、形象一些。由教师制作的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物品,如:以小班“娃娃家”为例,教师先提供娃娃、洗衣机、微波炉、床、柜子等等。当幼儿慢慢对游戏产生了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后,教师投放材料的难度也可以随之增加,如:围裙、抹布、煤气灶等。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当然,对于材料的更替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差异性,在新材料题出现的时候,仍然需要保留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使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幼儿找到熟悉的游戏内容和环境。
2.材料投放体现操作性:
小班幼儿主要是以满足操作材料为主,他们在操作材料中,角色行为不断产生,角色情节也逐步丰富。因此,教师作为游戏情境的创设者,要善于把材料推到显性地位,使孩子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启示。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上分为主题性材料,还是以小班“娃娃家”为例。如:床、衣柜、梳妆台、餐桌等.其次就是角色性材料,在这种角色材料的提示下,提高了幼儿的角色意识,并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使情节能延伸到其他区域当中,幼儿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最后是系列性材料,如:出租车、加油站、停车场,孩子们通过开车、加油、停车、接客等模仿,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加强了游戏情节。使得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愉悦体验得以此久的发展。
二、材料投放与课程相结合
我们常说活动区就是课程,《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小班创设娃娃家就是给幼儿提供与教育相结合、能让幼儿有表现机会的环境。
1.与生活技能结合
小班孩子的小肌肉发育很不完善,针对这一特点,在角色区中投放了很多锻炼幼儿生活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材料。锻炼幼儿夹、扣、穿、摇、推、拧等等技能的材料:我利用费旧衣服投放在娃娃家,让幼儿锻炼“扣纽扣”的技能;利用纸筒做的擀面杖培养幼儿“推”的技能。还有孩子在把自动洗衣机盖打开,衣服放进去,定时后到点把干净的衣服拿出来,搭在晒衣架上,用夹子认真的夹上,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很自然的得到了充分的夹的练习。让幼儿拧瓶盖给娃娃喂药,自然地发展了“拧”的技能等等。
2.与数学活动的结合
在“菜场”营业员们将蔬菜和水果的分类,肉类和鱼类的分类,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对每种菜装一个盒子的分类巩固了幼儿对于分类活动的理解。每次幼儿包完饺子和混沌后,教师都要带领幼儿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在下饺子的时候,我也引导幼儿一个一个的边数边下到锅里等等体现了与数学活动相结合。
三、材料投放与游戏进程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在角色进行到一段时间后, “娃娃家”里只有“妈妈、爸爸”自顾自的玩,没有人照顾“孩子”。“菜场”里只有工人在卖菜而没有人买菜等等。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 “争抢玩具”现象、无人问津”现象、“游离游戏”现象、“喜新厌旧”现象、“无序活动”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游戏进程“适时调整“材料。但也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投放材料前要学会先和幼儿的沟通。
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会不愿意去该区游戏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根据游戏的进程通过和孩子商量提供适应孩子的材料,发展了幼儿的游戏情节。
2.投放材料前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
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正说明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游戏活动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教师应把游戏材料作为游戏活动的切入点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自主性游戏材料。让小班孩子充分利用游戏材料,在这种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尽情享受,大胆创造。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丁海东编.学前游戏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张翠娥,吴文莺.婴幼儿游戏与教具.台北:心理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钟颖,1987年06月,女,浙江湖州人,73011部队幼儿园教师,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