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种类较多,异彩纷呈,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舞蹈,都是通过舞者的肢体传达和情感表达的有机结合来呈现的,对舞者的肢体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学院派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和舞蹈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了学院派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的肢体开发和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动作;肢体开发;情感表现力;课堂教学;舞台实践
一、课堂教学中肢体开发是舞蹈动作训练的核心基础
学院派课堂教学是集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于一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肢体开发应该包括头、眼、颈、肩、臂、手、胸、背、腰、胯、膝和脚等关节部位训练及表情和想象力的培养。在各关节肌肉群部位的肢体开发上应该要配合力度、速度和节奏的贯穿,在表情和情感表现力的开发上要激发想象力和感知力,最终达到动之以情、形神兼备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对学生(表演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肢体开发训练,使其充分认识并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己的身体,方能更好地完成课堂训练中舞蹈动作所要达到的风格特性和教师所预计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做好对学生(表演者)肢体开发的训练和引导是帮助教师为学生(表演者)准确纠错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基础。
(一)使学生(表演者)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前提
对于一名习舞者而言,能够充分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每个学生(表演者)的身体条件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关键是学生必须要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熟知自身骨骼、关节、肌肉、韧带、肌腱等肢体的特殊性和特点。作为教师,对于学生肢体开发的掌握更是需要系统严谨的,对其肢体开发的训练必须提前做好预案和计划,针对不同学生肢体开发的训练计划也应该有所侧重,有所调整,旨在更科学、更合理地帮助学生达到肢体开发的训练目的。那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表演者)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感知自己的身体,通过肢体开发训练和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准确地做出符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舞蹈动作。
(二)使学生(表演者)掌握并运用自己的身体是关键
学生(表演者)只有掌握了自身肢体的协调运用,自如地把握肢体的承受能力和耐受力进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达到肢体开发训练的目的。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决定了肢体表达的重要性,人体的各部位都是学生(表演者)在舞蹈过程中表现的工具,每个部位、关节、肌肉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表演者)只有灵活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使肢体在相互协调中形成完整统一的舞动,从而与之情感表现力交融,才能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或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
(三)身心合一、形神兼备是目的
肢体开发训练的目的是使舞蹈动作更具张力和生命力,舞蹈表演的情感表现力离不开控制有素肢体,舞台实践中的舞蹈表演就是要使学生(表演者)将自己的肢体动作当作语言和观众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它需要学生(舞蹈表演者)通过各种肢体动作,结合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将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精髓和灵魂表现出来呈现给观众。舞者只有在舞蹈动作上带有真实的情感,才能以情动人,才能将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更好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将观众的灵魂带入舞蹈作品当中,这样的舞蹈表演才会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舞台实践中情感表现力的优劣是衡量舞台表演成败的准绳
舞台实践是学生(表演者)经过课堂教学训练后的又一次实践升华,同时舞台实践的表演也是检验学生(表演者)肢体与情感交融,以及舞蹈动作与情感表现力共生共存达到使观众与表演者双方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发生互动交流的最为直接的实践演练方式。舞台实践中情感表现力的优劣是极其重要的,关系到舞蹈作品和舞台表演的成败。
(一)有艺术生命力的肢体动作是舞台表演中情感表现力的前提
这就要求学生(表演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有较强的肢体控制能力和协调性,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表现能力。舞台表演中情感表现力是通过舞蹈演员身体动作来表现的,舞蹈演员对肢体动作的把握和掌控能力直接影响到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情感表现力的发挥。
(二)以情带动,开发想象是舞台实践中表演和情感表现力的关键
舞蹈表演主要是通过肢体和情感的表现力来表达作品所要展现的意境。舞蹈表演和情感表现力的培养都始于想象,发于情感而成于肢体,因此,在舞蹈表演中,感情的表达对作品的展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想象力有助于情感表現力的拓展和延伸。学生(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力和表情的准确传达是舞台情感表现力的重要基础。舞者表情是由舞蹈的动作包括身心的动态活动来表现的,它通过面部表情、肢体活动、气息运用、脚下的流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就中国舞蹈而言,舞蹈表情对于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心神合一,传情达意,使观、演两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是目的
舞台实践是学生(表演者)理解和切身体会并感受,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戏剧性和综合性的动态综合艺术的最好的实践体验方式。学生(表演者)通过舞台实践中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的锻炼和演绎,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对肢体的可操控性和可舞性。在经过课堂教学训练中对于情感表现力培养的基础上,在舞台实践环节由于不同舞蹈作品的主题和题材不同,要求学生(表演者)演绎的情感和人物性格也就自然不同。教师只有启发和引导学生(表演者)通过反复琢磨、训练,使自己的肢体动作与情感相加,肢体与音乐相融,肢体与作品意境相合,加以演员的二度创作,达到心神的合一,强化并突出肢体动作与情感表现力的共生性,动之以情,传情达意,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和激发观众,使观众跟随着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张一弛、一颦一笑完全融入舞蹈作品中去,使观众与表演者双方的情感达到共鸣统一,这便是从课堂教学走向舞台实践关于肢体与情感表现力高度融合的最高境界。 三、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是提高舞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学院派舞蹈教学的特点是将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舞蹈作品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相长,学演互动,互为补充,不断在课堂与舞台的历练和实践中探寻更为行之有效的舞蹈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表演者)肢体表现力的开发训练,更要加强对其舞台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因此,训练的重点是发挥肢体各部位的内在感情的综合表现力,使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地通过全身的肌肉、骨骼运动以及呼吸、表情等传递呈现出来。
舞蹈教育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是专业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统一,也是教学与育人的统一。课堂教学是基础,舞台实践是升华。基础教学不是单一重复,一成不变;舞台升华也不是矫作浮夸,重形式轻本体。学院派舞蹈教学应是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的、科学严谨的。最后,笔者想就学院派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有效融合转换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在舞蹈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中要将肢体开发、动作训练和培养舞蹈情感表现力视为首要核心要素,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和运用,积极调动学生习舞和表演的兴趣和欲望。在舞台实践中强化肢体和想象力的开发运用,在传情达意抒发情感的同时使学生(表演者)可以关照到自身肢体的控制和运用。
其次,在舞蹈课堂教学训练中强化舞台实践环节所需的训练要素。例如:训练性组合要分为应用型组合、功能型组合、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应用型组合注重肢体开发和身体训练;功能型组合注重情感表现力的训练;综合性组合则将应用型和功能型组合结合在一起,可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各有侧重;表演性组合则注重舞台表演的全方位训练,包括舞台空间方位、场位调度、音乐选择、表演形式、动作解构、节奏演变和道具使用等等。
再次,教师还需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演者)的舞蹈文化、理论知识、音乐赏析(感受)和想象力方面的引导和启发。舞蹈肢体动作的开发与训练和文化涵养、音乐情感的感受力以及丰富开放性的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总是以配合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为纽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服务并贯穿于整个舞蹈训练及舞台呈现的全部过程,同时也是有效提高舞蹈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四、结论
舞蹈教育有着特殊的美育功能。任何肢体动作都离不开思想感情的支配,即便是技巧再高超的舞蹈演员,如果不加入感情表现力的投入,也會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学生(表演者)舞蹈肢体语言的开发和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就有着更特别的意义,用肢体语言把舞蹈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和生活中的自然美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健.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第一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郭勇健.作为艺术的舞蹈(第一版)[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4]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第一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关键词】舞蹈动作;肢体开发;情感表现力;课堂教学;舞台实践
一、课堂教学中肢体开发是舞蹈动作训练的核心基础
学院派课堂教学是集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于一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肢体开发应该包括头、眼、颈、肩、臂、手、胸、背、腰、胯、膝和脚等关节部位训练及表情和想象力的培养。在各关节肌肉群部位的肢体开发上应该要配合力度、速度和节奏的贯穿,在表情和情感表现力的开发上要激发想象力和感知力,最终达到动之以情、形神兼备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对学生(表演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肢体开发训练,使其充分认识并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己的身体,方能更好地完成课堂训练中舞蹈动作所要达到的风格特性和教师所预计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做好对学生(表演者)肢体开发的训练和引导是帮助教师为学生(表演者)准确纠错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基础。
(一)使学生(表演者)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前提
对于一名习舞者而言,能够充分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每个学生(表演者)的身体条件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关键是学生必须要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熟知自身骨骼、关节、肌肉、韧带、肌腱等肢体的特殊性和特点。作为教师,对于学生肢体开发的掌握更是需要系统严谨的,对其肢体开发的训练必须提前做好预案和计划,针对不同学生肢体开发的训练计划也应该有所侧重,有所调整,旨在更科学、更合理地帮助学生达到肢体开发的训练目的。那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表演者)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感知自己的身体,通过肢体开发训练和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准确地做出符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舞蹈动作。
(二)使学生(表演者)掌握并运用自己的身体是关键
学生(表演者)只有掌握了自身肢体的协调运用,自如地把握肢体的承受能力和耐受力进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达到肢体开发训练的目的。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决定了肢体表达的重要性,人体的各部位都是学生(表演者)在舞蹈过程中表现的工具,每个部位、关节、肌肉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表演者)只有灵活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使肢体在相互协调中形成完整统一的舞动,从而与之情感表现力交融,才能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或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
(三)身心合一、形神兼备是目的
肢体开发训练的目的是使舞蹈动作更具张力和生命力,舞蹈表演的情感表现力离不开控制有素肢体,舞台实践中的舞蹈表演就是要使学生(表演者)将自己的肢体动作当作语言和观众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它需要学生(舞蹈表演者)通过各种肢体动作,结合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将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精髓和灵魂表现出来呈现给观众。舞者只有在舞蹈动作上带有真实的情感,才能以情动人,才能将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更好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将观众的灵魂带入舞蹈作品当中,这样的舞蹈表演才会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舞台实践中情感表现力的优劣是衡量舞台表演成败的准绳
舞台实践是学生(表演者)经过课堂教学训练后的又一次实践升华,同时舞台实践的表演也是检验学生(表演者)肢体与情感交融,以及舞蹈动作与情感表现力共生共存达到使观众与表演者双方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发生互动交流的最为直接的实践演练方式。舞台实践中情感表现力的优劣是极其重要的,关系到舞蹈作品和舞台表演的成败。
(一)有艺术生命力的肢体动作是舞台表演中情感表现力的前提
这就要求学生(表演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有较强的肢体控制能力和协调性,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表现能力。舞台表演中情感表现力是通过舞蹈演员身体动作来表现的,舞蹈演员对肢体动作的把握和掌控能力直接影响到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情感表现力的发挥。
(二)以情带动,开发想象是舞台实践中表演和情感表现力的关键
舞蹈表演主要是通过肢体和情感的表现力来表达作品所要展现的意境。舞蹈表演和情感表现力的培养都始于想象,发于情感而成于肢体,因此,在舞蹈表演中,感情的表达对作品的展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想象力有助于情感表現力的拓展和延伸。学生(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力和表情的准确传达是舞台情感表现力的重要基础。舞者表情是由舞蹈的动作包括身心的动态活动来表现的,它通过面部表情、肢体活动、气息运用、脚下的流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就中国舞蹈而言,舞蹈表情对于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心神合一,传情达意,使观、演两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是目的
舞台实践是学生(表演者)理解和切身体会并感受,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戏剧性和综合性的动态综合艺术的最好的实践体验方式。学生(表演者)通过舞台实践中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的锻炼和演绎,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对肢体的可操控性和可舞性。在经过课堂教学训练中对于情感表现力培养的基础上,在舞台实践环节由于不同舞蹈作品的主题和题材不同,要求学生(表演者)演绎的情感和人物性格也就自然不同。教师只有启发和引导学生(表演者)通过反复琢磨、训练,使自己的肢体动作与情感相加,肢体与音乐相融,肢体与作品意境相合,加以演员的二度创作,达到心神的合一,强化并突出肢体动作与情感表现力的共生性,动之以情,传情达意,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和激发观众,使观众跟随着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张一弛、一颦一笑完全融入舞蹈作品中去,使观众与表演者双方的情感达到共鸣统一,这便是从课堂教学走向舞台实践关于肢体与情感表现力高度融合的最高境界。 三、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是提高舞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学院派舞蹈教学的特点是将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舞蹈作品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相长,学演互动,互为补充,不断在课堂与舞台的历练和实践中探寻更为行之有效的舞蹈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表演者)肢体表现力的开发训练,更要加强对其舞台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因此,训练的重点是发挥肢体各部位的内在感情的综合表现力,使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地通过全身的肌肉、骨骼运动以及呼吸、表情等传递呈现出来。
舞蹈教育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是专业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统一,也是教学与育人的统一。课堂教学是基础,舞台实践是升华。基础教学不是单一重复,一成不变;舞台升华也不是矫作浮夸,重形式轻本体。学院派舞蹈教学应是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的、科学严谨的。最后,笔者想就学院派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有效融合转换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在舞蹈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中要将肢体开发、动作训练和培养舞蹈情感表现力视为首要核心要素,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和运用,积极调动学生习舞和表演的兴趣和欲望。在舞台实践中强化肢体和想象力的开发运用,在传情达意抒发情感的同时使学生(表演者)可以关照到自身肢体的控制和运用。
其次,在舞蹈课堂教学训练中强化舞台实践环节所需的训练要素。例如:训练性组合要分为应用型组合、功能型组合、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应用型组合注重肢体开发和身体训练;功能型组合注重情感表现力的训练;综合性组合则将应用型和功能型组合结合在一起,可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各有侧重;表演性组合则注重舞台表演的全方位训练,包括舞台空间方位、场位调度、音乐选择、表演形式、动作解构、节奏演变和道具使用等等。
再次,教师还需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演者)的舞蹈文化、理论知识、音乐赏析(感受)和想象力方面的引导和启发。舞蹈肢体动作的开发与训练和文化涵养、音乐情感的感受力以及丰富开放性的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总是以配合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为纽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服务并贯穿于整个舞蹈训练及舞台呈现的全部过程,同时也是有效提高舞蹈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四、结论
舞蹈教育有着特殊的美育功能。任何肢体动作都离不开思想感情的支配,即便是技巧再高超的舞蹈演员,如果不加入感情表现力的投入,也會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学生(表演者)舞蹈肢体语言的开发和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就有着更特别的意义,用肢体语言把舞蹈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和生活中的自然美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健.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第一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郭勇健.作为艺术的舞蹈(第一版)[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4]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第一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