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e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随着微课逐渐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紧密程度得以不断增强,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表明,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地讲,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缩小城乡信息技术教育差距、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改善教学方式并提升教学效果。然而,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为推进微课在该领域的应用,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推进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策。最后,本文从微课优化农村初中培养人才模式的视角出发,对全文做出小结。
  【关键词】    微课    信息技术    农村初中    应用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的成效
  微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相比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微课所录制的教学内容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学生经历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过程,会获得学习成就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好理论知识、进而深入研究理论知识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后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制作一些微课,学生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如PPT、Flash、视频剪辑、图形处理等程序的使用,这样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亲手应用于实践,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
  微课借助于网络空间平台进行知识信息传递,这一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藩篱,使得课程能够被随时随地分发到学生一端,供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基于微课,对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解析,给学生搭建了可以自主开展复习与巩固的平台,这在无形中设立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通道和入口,潜移默化地诱导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有些学生自发地使用微课辅助学习,在上课的时候将自己学得不是很透彻的知识记下来,等到下课后,通过反复观看微课中的一些重难点讲解和演示,来加深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二、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缩小城乡信息技术教育差距。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后信息时代,城市中的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各类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编程等辅导机构也应运而生,城市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逐渐成熟。然而,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设备不全面、现有人才资源储备不足等问题。
  利用微课可以使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经历到更多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使学生们更加有效地突破信息技术课程的重难点,提升农村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与能力水平,这将有效地缩小城乡信息技术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此外,信息技术微课还能够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以来,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匮乏,主要体现在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人才资源稀缺,学生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配比严重不合理,有时甚至出现一所学校只有一位信息技术老师的窘况。这种师资力量资源贫瘠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地区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不宽,深度不够,限制了农村地区初中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微课通过网络空间进行存储和传播,增强了优质教学资源的中心化和普及化,可以实现少数优质信息技术教师将优质课程传递给大量学生的目标,从而极大地提升农村地区优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信息技术微课还能够有力地改善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相比于农村初中传统的“以理论讲述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微课具有贴近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时间集中、凸显泛在学习作用、提升学生学习速度和效果的特点。
  利用微课,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难点,更多地呈现出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生动性场景,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爱。此外,微课不受时空域限制的特点,也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基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微课能够有力改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面临的问题
  3.1建設微课的相关制度和资源供给不足
  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微课是一项新兴事物,需要将微课建设得不仅水平高而且效果斐然,并符合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是一项艰难的挑战。为避免农村初中开展信息技术微课建设经历初期茫然,甚至做出严重错误决策,农村初中自身要规划合理的制度架构和发展规划,充分做好广泛调研。开展制度规划和情况调研需要耗费较多的人财物资源,但农村地区单个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资金资源较少,因此农村地区初中学校单独开展微课建设难度较大。
  3.2信息技术微课建设和应用完善度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的建设主体观念存在问题。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程虽被包含在初中生的升学考试项目中,但是分值较低,并且考试内容存在“偏、难、繁、多”等不合理现象,学生考试操作时力有不逮,加之农村初中每周只为学生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考试任务繁重、而课时量又不足,故而不少农村初中教师围绕考试而教,以应付考试为第一要务,更遑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可见农村地区的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微课的建设难免会受到该类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导致最终建设出的微课仅仅是原始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的生搬硬套,使课程建设流于表面。这不仅浪费了相关资源,而且会致使微课不符合预期建设目标。
  此外,信息技术微课的应用完善度也有待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不善于将微课融入进教学环节。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和对微课的把握不够充分,难免会以不合适的方式,在不恰当的授课环节错误地引入微课,这对于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很大,将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微课不能充分实现其在提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水平的目标。   例如,每节课微课的引入契合点、引入频率以及引入方式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加强微课的融合能力,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3.3农村地区初中生对微课的认知存在偏差
  当前,由于农村地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尚且不够充分,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对信息技术了解的宽度和其深远影响把握不足,以笔者所在济宁市为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考必考课程之一,考试满分为20分,并将考试成绩计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但是农村初中很少有学生足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有些学生甚至会利用教师播放微课的空余时间,开展其他科目的学习或者分出心神去做其他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无关的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技术微课在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效果适得其反。
  四、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的推进策略
  4.1统筹资源,组建信息技术微课联盟
  为确保农村初中顺利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并形成品牌效应,农村学校应当抱团取暖,做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正确决策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各学校间通过统筹资源,构建信息技术微课联盟,从而形成相对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顺利完整地打造出一批实用性、精品性信息技术微课,提供充分制度保障和后勤供给保障。基于此,农村初中方能推动信息技术微课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扎实信息技术素养的初中生。
  4.2设立信息技术微课建设审核评估机制
  信息技术微课的建设和应用已经在城市学校中如火如荼地兴起,为确保农村学校能尽快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相关教育部门应当提高责任感,为农村地区建立起完善、高效的信息技术微课建设与应用体系。与此同时,出台相关的审核和监管评估机制十分必要,通过对建设水平高的学校予以表彰,对建设水平低的学校督查其整改,要激励和惩罚两手并行,提高学校对信息技术微课建设的重视水平,确保相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3增加信息技术教师微课融合培训机会
  信息技术微课是改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优良手段和工具,正确使用这一有力工具的主体是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如何让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合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微课,改革课堂教学,这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微课效力至关重要。
  因此,应当增加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微课建设和应用比较出色的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培训次数,提升信息技术教师驾驭并融合信息技术微课的能力,此外,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提高责任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微课,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4完善制度,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微课学习
  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微课在教学过程发挥的重要作用,乐于配合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微课的学习。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将相关的关键知识点融入到微课中去,并提醒学生留意微课中所蕴藏的信息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或者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多次反复学习有关微课,使学生在关键学习环节中得到充分反馈,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使用微课的学习次数、学习频率、学习效果等方面着手,对深度参与信息技术微课学习的学生给予一些激励措施。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微课的建设与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建设和应用微课,不仅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且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力改善教學方式并提升教学效果。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建设和应用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只要相关主体做出有效的反应和措施,就能保证信息技术微课建设和应用行动有效并深入人心。相信在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微课的建设、应用与推进,会进一步缩小城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差距,会为农村初中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时代学生提供强大驱动力,为培养出符合国家大战略、时代新要求的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马利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59.
  [2]薛仁庆.浅析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8):174-175.
  [3]唐绪莹 熊洁.微课:快学、快用、快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45-46.
  [4]马九克.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17.
  [5]余宏亮.微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03-109.
  [6]金陵.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7-31.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SSD算法在检测小目标时容易漏检且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对SSD算法中各尺度特征进行尺寸大小不变的卷积操作,将卷积前后对应的特征进行轻量级网络融合,从而生成新的金字塔特征层,并加入基于残差模块的检测单元避免增加网络模型容量和运算复杂度,同时增强对小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基于PASCAL-VOC2007小目标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SSD、YOLOv3、Faster RCN
针对传统矩阵分解算法大多是浅层的线性模型,难以学习到深层次的用户和物品的隐特征向量,且在数据稀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过拟合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融合偏置深度学习的矩阵分解算法,在解决数据稀疏问题的同时,还能学习到表征能力更强的距离特征向量。首先,通过用户与物品的显式和隐式数据构建用户与物品的交互矩阵,并将交互矩阵转化为相应的距离矩阵;其次,将距离矩阵分别按行和按列输入加入偏置层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得到具有非线性特征的用户和物品的距离特征向量;最后,根据用户和物品的距离特征向量计算用户和物品之间的距离,用距离值对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建筑物目标检测在国土规划、地理监测、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遥感图像背景复杂,建筑物目标的部分细节特征与背景区分度较低,在进行检测任务时,容易出现建筑物轮廓失真、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加权边缘特征融合网络(VAF-Net)。该方法针对遥感图像建筑物检测任务,对经典编解码器网络U-Net进行拓展,通过融合RGB特征图和边缘特征图,弥补了基础网络学习中
受仪器噪声干扰,高光谱图像(Hyperspectral Image, HSI)往往会受到高斯噪声的破坏,严重影响图像后续处理的精度,因此图像去噪是一项重要的预处理工作。此外,由于高光谱数据维度极高,因此算法效率成为模型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为实现高效HSI去噪,文中首先将高维高光谱图像投影到低维光谱子空间上,从中学习一个正交基矩阵,然后结合高光谱的空间非局部相似性与全局光谱低秩性对低维子空间进行去噪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图像融合方法备受关注。而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需要耗时长和复杂的训练过程,并且涉及参数众多。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单的深度学习模型PCANet的非下采样剪切波(Non-Subsan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NSST)域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利用多聚焦图像训练两阶段PCANet,用于提取图像特征。然后,对输入源图像进行NSST分解,
现如今,在高等学校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这一措施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尤其是在地处发达国家的高校中,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在促进学习、鼓励互动方
随着虚拟社区在网络用户中的普及,虚拟社区群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社会,可通过用户浏览所留下的“虚拟痕迹”和发布的用户生成内容提炼出与用户相关的隐私类型资源。根据隐私类型资源自身的特性,可将其分类为数据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三者构成了用户的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图谱(DIKW图谱)。虚拟社区中的隐私类型资源有4个流通过程,即隐私资源的感知、存储、传输和处理;4个过程分别由3个参与方(用户、AI系统和访问者)单独或合作完成,3个参与方所拥有的隐私权包括知情权、参与权、遗忘权和监督权。通过明确3个参与方在4个流通过程
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基于交通卡口自动获取车辆行车轨迹,为基于轨迹的车辆行为分析奠定了基础。但是,因为卡口的位置固定,车辆轨迹表示为卡口序列,所以文中首先将卡口和轨迹分别映射为单词和句子,应用语句的语义相似性方法计算轨迹相似性;然后在轨迹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轨迹熵,用轨迹熵度量某个车辆所有轨迹的规律性;最后基于轨迹熵分析车辆的行为特征,如轨迹熵低的车辆意味着行车特别有规律,很可能是通勤车。为便于用户进行深入分析,文中进一步提供了包含多联动视图的可视分析系统,允许用户观察和比较车辆轨迹和轨迹熵,结合聚类分析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治理是解决AI挑战的主要手段。AI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带来的优势和有效降低人工智能导致的风险,并通过整合技术、法律、政策、标准、伦理、道德、安全、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最终建设负责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AI)。AI治理可以从智能个体治理、智能群体治理以及人机合作与共生系统的治理等3个方面,分技术层、伦理层、社会及法律层等3个层面进行。AI治理的主要关键技术
随着安防需求的日益增长,人群异常行为检测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人群异常行为检测旨在对监控视频中行人的行为进行建模和分析,区分出人群中的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及时发现灾难和意外事件。文中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群异常行为检测算法进行了梳理总结。首先,针对人群异常行为检测任务及其现状进行介绍;其次,重点探讨卷积神经网络、自编码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在人群异常行为检测任务中的研究进展;然后,列举该领域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