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野外观测资料,考察了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对东亚地区3种典型下垫面(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森林、水田)的模拟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CLM模拟的地表气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野外观测资料,考察了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对东亚地区3种典型下垫面(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森林、水田)的模拟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CLM模拟的地表气温跟实测较为接近,同时CLM还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温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但模式模拟的地面温度的幅值跟观测相比显著偏小;对于能量通量而言,除感热通量外,CLM所模拟出的其它能量通量的变化均与观测实况比较一致.对于淮河流域的森林下垫面,CLM所模拟出陆气间的各能量通量均与实测较为接近,尤以夏季(8月份)的模拟性能最好.对于水田下垫面
其他文献
径流在陆面模式水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与土壤水的动态变化有关,而且会影响感热、潜热等其他通量的计算结果.作者针对陆面过程模式AVIM(Atmosphere VegetationInt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电力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
分析了东亚中纬度地区气候特点的特殊性,并针对此特性定义了一个衡量夏季风强度的指数.对其他东亚季风指数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针对1998年梅雨个例进行了讨论.这个新的东亚
利用1999年的NCAR再分析网格点风场、温度场、湿度场及含HUBEX试验加密观测的降水资料等,诊断分析了夏季长江流域梅雨暴雨集中期及其前后江淮地区的大气热源、水汽汇的时空分
在中尺度气象模式最新版本MM5V3.7的基础上,通过与一个起沙模式的耦合,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CAS)沙尘天气数值预测系统(IAPS 2.0).该系统与IAP原有的
现如今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信息技术的高速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助力,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现在企业内部关于财务会计的工作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
通过对1955~1989年35年的观测资料的合成分析,进一步指出东亚冬季风与ElNino、La Nina事件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关系.这种循环关系一方面表现在异常强(弱)东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11个站点1961~2000年扬沙和沙尘暴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该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气候学特征,包括其地理分布、季节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等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