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中学阅读教学的本源性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hao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景一:
   期末考试完毕,在嘈杂的校园中,无意中听到一个教师心目中的“金牌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语文老师推荐的中学生必读文章,徒劳花费这么多的精力,根本没有考到。”周围的同学附和声连连。我无语:读还是不读,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这位学生的话让我们思考,阅读的核心价值在于何处?是计较一题一分的得失,还是为自己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是满足自己一次测验的自得,还是实现灵魂的高贵俊逸?核心不明,阅读能否命名为“悦读”?孩子们快乐吗?
   场景二:
   双休日,在新华书店和图书馆里经常会发现一些选书与看书的孩子。站着选书的多半是初中和高中学生,他们翻阅的通常是各类参考书或中高考攻略等实用性较强的书籍。或坐着,或半躺着、靠着,甚至趴着在啃着书本的,常是小学生,也有小部分是初中生,他们阅读的往往是简单的娱乐性较强的漫画书、故事书等。
   学生阅读常常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无所适从,而师长推荐的他们不一定喜欢看。其实应该让学生明白,建立在简单视觉快乐基础上的阅读,有时是营养单一,甚至是无营养的。所以,老师在适当保留学生自由阅读空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尤其是中小学生更需要这方面的引导。
   场景三:
   小学刚毕业的女儿读《我的叔叔于勒》,忽而传来呜咽的声音,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他们太可怜了。我很诧异,惯常所见之分析不都立足于于勒一人之可怜可悲吗?女儿怎么说“他们”可怜呢?女儿说,于勒叔叔是很可怜,但是小约瑟夫也很可怜啊,看着自己的亲叔叔就这样的凄惶度日,感觉不到人情的温暖自己却无能为力;看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艰难还要顾及生活的尊严,他们都好可怜啊!我无语。因为这样的文章在教本上的分析是: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我们只是作为传声筒将这样的惯性思维传递给学生。
   阅读大多经过幼稚、肤浅的过程,然后才会真正地深刻领会含义之深沉。但是听闻女儿的一番真情流露,发现过往的思维方式都存在问题。我只是将固有的见解灌输给她们,却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关于人生、人情、人性的思考。
   如果阅读只是针对题型的掌握、思想的灌输,那么,阅读还有什么快乐可言?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可谈?鉴于此,在阅读教学方面,我们应做些思考和改变。
   一、语文课堂要体现自身特点,区别于其它课堂
   语文老师的课堂应该是优美的,清新的,诗一般的,充满激情与感染力的。语文老师应当拒绝功利的语言:这是要考的,重要的,那是不考的,不重要的。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袁卫星老师的一段向学生介绍语文阅读是什么的话,让我醍醐灌顶:“语文阅读的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
   袁老师用诗、用美、用语文课堂把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文学的世界。可见语文的阅读应当是无功利的,是纯净的一泓泉,是净洁的一道涧。
   从国外回来的学者都不约而同的谈起,在纽约,在东京,在莫斯科,在伦敦,在巴黎,……在那里的街头和地铁里,随处可见读书入迷的情景。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我心中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即使在喧嚣的街头也能随处可见读书入迷的情景,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把阅读作为自己终身的爱好与情趣,这样的阅读才是经得起时间来考验的,而不是一味的纠结于考什么我阅读什么,什么不考我什么不阅读。
   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倡导生命阅读,人文阅读,那么我们的阅读之花一定会从悄然绽放到满城飞花,散发出它迷人的芳香。
   有位专家曾说“阅读倡导一种自然、审美、人文、经典、符合未成年人阅读年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阅读状态……建立未成年人阅读核心价值体系。”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倡导这样的阅读理念,即通过理性、审美的导读,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有效地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如此,阅读的终极状态是每一个人都把阅读作为自己终身的爱好与情趣!
   二、阅读的同时要思考
   阅读的内容应当是经得起岁月的推敲打磨的。在阅读课上可让学生以群组为单位交流上周所读的经典文章。当然也可以通过读后感评比,美文和好书推荐及演讲等,让学生通过“货比货”来识货的方式,碰触到经典的、人文的,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文字,从而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如读《简爱》,明白人生的独立;读《安娜·卡列尼娜》,明晰人生的抉择的意义;读《平凡的世界》,领悟人生当明确己身之所求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语文课辟出一块专门的阅读土壤,通过师生和生生交流,学生审美、辨析的眼光很快就能养成,不久之后,那些搞笑地通俗或庸俗的文本将不再成为阅读的对象。事实上,中高考语文发挥比较稳定的学生往往平时阅读面比较宽,思维比较活跃,底子打得厚实。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阅读特长,一定是在阅读经典的、人文的、有高度审美价值和人生指导意义的文本基础上锤炼出来的。学生在这样有益的自由的阅读空间里,使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
   三、尊重学生最初的阅读感受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特级教师孙芳铭老师就强调个性化阅读。在孙老师看来,强调个性化阅读一是由作品本身的要求决定的,因为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个性的结晶,只有读者发现作者的切身感受、发现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进入作者的“个性”领域,真正读懂作品。二是由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决定的,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导致作品中会有“确定”的因素同时,有的还会像国画家一样在作品中留下“空白”,这就需要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阅读思考中去“确定”,去“补白”。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阅读,而不是机械的功利的否定,才不会扼杀个性化的东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个性化都是对的,是好的,是美的,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分辨,去取舍,去二次阅读。学生自己的阅读,自我品味,自我理解和升华的过程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完成,谁也不可以去越俎代庖。
   阅读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只有当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明晰为什么要阅读,阅读什么,怎么去阅读这几个问题,并将之熏染于我们所爱的孩子们,那么,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悦读”,才是有益的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226331)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改变学生写作文时苦思冥想,难以“交差”的现状和教师头疼于满篇见红的尴尬局面,笔者在实际写作教学当中,尝试着
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精读、略读、朗读、速读。中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打好底子,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掌握综合性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依据学生爱好和兴趣的一种独立读书活动。在中学现行的四种阅读训练方式当中,精读是最基本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由此可以看出,文中的关键词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乃觉悟之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深入的学习离不开质疑,我们之所以能认识未知世界,获取新知识,离不开质疑问难。那么在阅渎教学中
美军十分重视精神教育,以此强化官兵爱国热情,加强对官兵的思想控制。美军精神教育的主要经验有:强化官兵国家利益至上理念,利用宗教慰藉官兵心灵,运用法规加强对官兵的行为约束,重
学xué生shēnɡ:“医yī生shēnɡ叔shū叔shu,给ɡěi我wǒ弄nònɡ些xiē止zhǐ痛tònɡ片piàn吧bɑ。”  医yī生shēnɡ:“你nǐ身shēn上shànɡ哪nǎ儿er痛tònɡ呀yɑ?”  学xué生shēnɡ:“现xiàn在zài还hái不bú痛tònɡ,待dāi会huì就jiù要yào痛tònɡ了le。”  医yī生shēnɡ:“为wèi什shén么me?”  学
期刊
小青蛙,呱呱呱,吃起害虫顶呱呱。小花猫,喵喵喵,捕捉老鼠人人夸。
材料链接法经常被运用到习题中,丰富的材料可以拓宽学生答题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多元的理解。材料链接法同样可以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