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所必需的吗?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通常认为,生命基本离不开液态水。如果天文学家找到另一颗表面覆盖着大量液态水的行星,那么就有很大机会在那里找到外星生命。
  但是,液态水真的是生命所必需的吗?
  最为特别的液体
  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你会发现水十分特别,好像专为生命独特设计的。事实上,水是地球上最为特别的液体。例如,其他简单的氢化物物质,比如甲烷、硫化氢、氨、氯化氢等,在常温和常压下都是气体,但是水却是液体。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也就是说水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但不会提高很多的温度。这样,海洋可以处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热辐射,帮助整个地球有一个更稳定的气候。而且,与其他液体不同,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所以冰能浮在水面上。因此,池塘里的水不会从底往上完全冻住,相反,一个冻结的冰盖会罩住池塘。
  水还能溶解很多物质,所以它能携带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和元素。没有水的超常的溶解能力,那么就不会有光合作用或神经冲动等生物活动。此外,水还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水可以在细小的管道上升很高的地方,这就是毛细现象,植物茎内很细的导管就能借助此作用吸收和运送水分和养分。
  水并非完美无缺
  公平地说,水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另一些方面并非如此。事实上,水的一些属性并非都有助于生命——有些会带来明显的不利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水太活躍了。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由于带有微量负电荷,所以能够吸引其他分子中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这会破坏其他分子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水解”。比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之类的多糖复合物,都会被水解。
  由于水过于活跃,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人们有时不得不选择其他的溶剂来代替水。
  当然,对于今天的生命体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酶可以过来修补水解带来的伤害。但是当生命开始诞生的时候,这却是一个大问题。在水中最初诞生的生物分子,因为缺乏相应的酶的协助,它们很容易被水解。很显然,那时的水对最初的生命并不友好。
  谁能替代水
  水虽然对地球生命来说十分重要,但某些其他的液体也能像水一样支持许多生物化学反应。比如,科学家早就发现,液氨、甲酰胺或其他液态碳氢化合物,也支持许多生物反应。
  土卫六的表面上就存在液态碳氢化合物,比如液态甲烷和液态乙烷。那么,这种液态中能否支持生命呢?最近,一些科学家做了些实验,来研究这种环境下,是否能保存正常发挥作用的遗传物质,就像DNA或RNA那样。
  研究结果显示,一种叫做直链醚类的有机分子可以很好地溶解在-70℃下的液态丙烷中。科学家认为,在液态丙烷中,这种直链醚能发挥类似DNA或RNA那样的作用。
  但是土卫六表面温度要低得多。那里,由液态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海洋,其温度只有约-178℃。在这样的极端低温下,大部分直链醚是不能溶解于丙烷中的。所以说,土卫六上太冷,几乎无法溶解能构成生命的物质。科学家推测,如果把土卫六搬到火星的位置上,那么温度就比较适合了,也许就能诞生出一种新生物。
  另一种替代水的理想液体是甲酰胺,它可以由一氧化碳和氨,或氰化氢和水合成,而这些分子都可以在星际空间和其他星球上找到。甲酰胺的溶解力与水非常相似,而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甲酰胺的溶点是2℃度,沸点是210℃,处于液态的温度范围比水的更大一些。而且,它不像水那么活跃。一些实验显示,在某种催化作用下,磷酸盐能够在甲酰胺溶剂里与腺苷分子结合,形成磷酸腺苷——是一种构成RNA的基本材料。
  地球生命已经习惯了水这种液体,但也有许多地球生命能在极端缺水的环境中生存,一些酶在完全无水的环境下,也能或多或少地发挥作用。这表明,生命一旦有机会诞生出来,那么它会近全力适应各种环境。
  假如在宇宙其他地方,的确存在其他种类的液态,能起到类似于水的作用,那么也极有可能诞生出基于此液态的生命。考虑到,宇宙中数不尽的恒星和行星,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低。
  总之,水仍是很特殊的液体,但我们可能高估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有时,生命可以不需要水。
其他文献
让我们穿越回500万年前,那时人类祖先刚与黑猩猩告别。在非洲某地。一天,大风把地面的尘埃扬到了高空,然后将其吹到南极。这些尘埃满载着来自非洲的数以千计的微生物。当南极降雪时,尘埃随着雪花落回到地面,并永久地冻在了冰里,微生物也被“时间胶囊”封存了起来。  直到热衷探索的人类到来,它们才重见天日。人类提取出一块冰芯,将其融化,并在实验室培养。几个月后,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古代的微生物开始生长起来。  
期刊
2018年3月14日,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轮椅上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6岁。  霍金的一生极富传奇性。他以一副病躯,执着于思考宇宙、黑洞、时空等深奥的主题。一般人以这样的身体条件,大概能对科学泛泛地有所了解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霍金对宇宙的研究,可以说代表了当前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高峰,所以他本人,早已成为人类强大的精神可以战胜脆弱的肉体的一个象征。在这篇文章里,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他对
期刊
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一部著名的浪漫喜剧《小迷糊天翻地覆》,剧中女主角遭遇意外,在一次游艇事故中大脑受伤,经抢救后性命无忧,但是她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之前她被人宠溺,为人自私,功利心强,伤好后她虽然丧失了部分记忆,但却变得乐观积极,会体贴关怀别人,也不再物质、功利化了。  意外受伤,没想到竟然性情大变,几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这种电影故事不纯粹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脑损
期刊
没有脑子也能活  2011年,一张美国监狱的囚犯大头照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这个囚犯的正面照,看上去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侧面照让人毛骨悚然,他的大脑从额头到头顶的一大块像被人削去了一样,整个脑袋就像一个被部分踩扁的皮球。但这不是什么恶搞照片,这个囚犯确实曾因为某次事故,造成头部受到重创,医生切除了他的颅骨前半部分,导致他现在有这个怪模样。那么,他怎么能活下来呢?  我们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当一部
期刊
很多人小的时候肚子里都养过寄生虫,不过呢,我们通常都要吃药把它们打掉。  但现在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吞服寄生虫卵,有意想在肚子里养虫子。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000多人从网上购买了寄生虫卵服用。  如果没事找事,这个点子可能会让你恶心,但服用寄生虫卵并非是新的“时尚”,据一些研究表明,在肚子里有意养一些寄生虫,可以治疗或缓解从抑郁症、肥胖症到肠炎等多种疾病。  原来在人类的卫生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之前
期刊
本不存在的多面体  右图中这个漂亮的球体模型,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克雷格·卡普兰用纸板和透明胶带组装而成的。它看起来就像美国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发明的网格穹顶,或者像一种新款足球。它由4个正十二边形和12个正十边形构成,此外它还留有28个等边三角形形状的缺口。  但这里却有一个大问题:这种球体模型在数学上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些正多边形本应不会在每个顶点上完全对齐,所以它们无法构成这个球
期刊
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形成绝大多数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揭示这些规则。但是事无绝对,有些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规則之外的情况。  物质中化学键的形成,大多都是通过共享电子的方式而使各个原子结合在一起。但为什么水(H2O)里面氧原子与两个氢成键,而氨气(NH3)中氮原子要结合三个氢?这其实都可以通过8电子稳定原则解释。  众所周知,能量最低原理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因为能量越低越
期刊
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  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人类就希望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天气趋势。但是,天气太变幻无常了,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时代,气象学家大多依靠经验、猜测甚至通过巫术、占卜来分析天气,即使气象学家能够成功预报出天气的变化,但谁也说不清楚,这样的预报究竟有多大的运气成分。  直到20世紀的前五十年,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气象仪器的进步,传统气象学才彻底转变了面貌。这种
期刊
改进大脑成像技术  阿兰·贾萨诺夫是脑神经科学领域新一代领军人物。他对大脑的研究始于2004年,在哈佛大学拿到分子生物物理学的博士学位之后,出于对神经科学强烈的兴趣,贾萨诺夫来到麻省理工学院的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任教,他试图揭开大脑的神秘面纱,理解大脑如何在微观的分子层面上行使其复杂的功能。  几个月之后,贾萨诺夫发现这非常困难,因为他缺少足够精确的研究工具。比如,在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广泛使用功能
期刊
2018年是先驅者10号穿越小行星带的第45周年纪念日。发射于1972年3月3日的先驱者10号是真正的太空先驱者, 1973年2月15日,先驱者10号是第一艘穿过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的宇宙飞船,这是人类从蓝色星球进入外层空间深处旅程的关键仪式,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辉煌突破。  与科幻电影设想的不同,真正的小行星带并不拥挤,反而是空荡荡的寒冷地带。先驱者10号(以及随后的许多其他探测器)安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