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山海经》与《神异经》同为地理博物志怪,一般认为《神异经》仿《山海经》而作,但叙事略于地理而详于异物.而五行学说介入《神异经》文本结构,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山海经》山、海、荒多层级文本结构大多具有现实地理依据,较少受到五行学说影响.《神异经》九荒文本结构则无地理内涵,而是想象中的凭虚空间.九荒表面上看,是标注异物位置的地理坐标,但它与五行学说结合后,实际功能已成为分类异物的框架.此外,五行学说独特的推类模式也是制造九荒异物的重要方式.六朝时期,博物志怪日益从地志中分离出来,转变为以增广见闻为中心的专
【机 构】
: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长沙410082
【基金项目】
:
2020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两汉出土月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0YBQ039);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博物学视野下的早期中国动物史研究"(21YJC770035)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与《神异经》同为地理博物志怪,一般认为《神异经》仿《山海经》而作,但叙事略于地理而详于异物.而五行学说介入《神异经》文本结构,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山海经》山、海、荒多层级文本结构大多具有现实地理依据,较少受到五行学说影响.《神异经》九荒文本结构则无地理内涵,而是想象中的凭虚空间.九荒表面上看,是标注异物位置的地理坐标,但它与五行学说结合后,实际功能已成为分类异物的框架.此外,五行学说独特的推类模式也是制造九荒异物的重要方式.六朝时期,博物志怪日益从地志中分离出来,转变为以增广见闻为中心的专业文学写作,五行学说促成并适应了这一进程,因而具有重要的文体意义.
其他文献
根据动物权利温和论,人类为了基本的食物与营养而捕食动物是道德上允许的,而人类虐待动物则是道德上不允许的.近期国内学者为这一理论提供了两种理由,一种建立在人类理性之上,另一种建立在人类道德情感之上.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这两种辩护,并争论说它们都还面临着几个尚未解答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自然进化和物种竞争之上的理由,然后展示为什么这种新的辩护可以解答那些难问题.
鉴于信念与人们的行为、能力、习惯、性格和人类命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克利福德论证了一种严格证据主义的信念伦理原则.当代人对克利福德原则的批判主要有三种,即混淆不同证成类型批判、自指性抵牾批判和证据标准批判.这些批判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论上的证成问题看作是克利福德原则的核心要义,但克利福德原则的主旨是伦理学而非知识论.假如克利福德明确区分了不同证成类型,他依然会提出相同的道德要求;克利福德对其伦理原则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证明,并未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此原则实际上是说,我们在形成信念时,"抑制怀疑始终是不合理的"
非人类动物在人类社会的处境与福柯所关注的边缘人群相似.在福柯对人类社会权力技术运行机制的考古学考察中,可以看到现有动物伦理的反思困境:以心智和道德地位差别为基础的物种主义动物福利论主张具有优越性的人以支配性的权力关照非人类动物的痛苦与福利,这体现出等级制度下提高生产力的考量;通过诉求动物人格化所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动物权利论主张人与非人类动物平等,而这正是规训机制的基础,这种人性情感的相通式平等所导致的本质危险并不是极端情况下的“捕食问题”或“永恒的特雷布林卡”问题,而是在将动物纳入人类惩罚性社会的同时为规
《麦克白》与《金瓶梅》作为英中两国同时期伟大的文学作品,折射了17世纪初东西方社会的不同镜像,并且都以"预言应验"母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元素.《麦克白》与《金瓶梅》"预言应验"母题叙事的建构不仅零距离反映了近世时期英国巫术文化背景和东方中国数术文化社会的广角写真,还分别见证了聚焦宏大鼎祚的王朝更迭史诗与关怀个体生命体验的庶民化市井生活范式,呈现出一种平行又相交的双源汇流的演进姿态.
自从元代诗论家方回在《灜奎律髓》中说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于广座中口不谈世事"之后,这种看法就很大程度上被固定下来,为后世很多学者所沿袭,甚至还被进一步解读为戴复古不关心世事或是有意逃避社会现实,并由此引发了对他的一些负面评价.其实,这种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从南宋史料尤其是戴复古自身作品看,戴复古完全是一个充满入世热忱的忠勇之士.他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居江湖之远而有廊庙之忧,敢于刺君王、诋时忌、忤达官、哀民生,有爱国爱民之心,对世事热切关切与参与.由于戴复古平时比较注意讲话的方式与场合,恪守底线,未逆龙鳞,
牲畜肉在赋中常被置于"鄙"处.《楚辞》和汉大赋中,肉食也曾被褒扬,但在《七发》中已被明确否定.而通过猎狩获取的肉类,常与男性勇武气质相关联,游牧民族食肉饮酪又使牲畜肉带有某种异族色彩,这与文人讲求的文雅南辕北辙.相反水产白肉自东晋南朝便与南方秀美风物相结合,并完成诗意化提升.士阶层的养生传统、养德诉求,以及对文人理想形象的塑造,形成了"肉食之鄙"的书写偏见.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凭借极致的形式实验成为20世纪现代派小说的革新之作,但其与西方小说传统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尤利西斯》的特征与形态的阐释离不开一种小说史的视野.本文认为,乔伊斯通过自觉地对小说史进行回望与挖掘,不仅使《尤利西斯》成为由文学遗产构成的观念与情感的广阔场域,而且确定了小说风格与结构的内在艺术依据与逻辑,最终实现了书写现代神话的意图.《尤利西斯》作为一部文学、历史、神话和生活的综合之书,为现代生活提供了新的表达与洞见,也是对小说艺术本身的反思与批评.
艺术史学者一直关心伪作问题,但其成果主要以对名作的真伪鉴定为主,在普遍的社会意义上讨论伪作意义的研究相对少见.任何时代都有大量的作伪现象,因此,单纯地考证真伪,意义相当有限.唯有观察人们对这类现象的态度变化,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才有助于理解为何每个时代的人会采取不同策略买卖、谈论和"鉴定"他们的藏品,从而让整体的鉴藏史具备一定的解释力.民间书画收藏活动在明末清初曾经极为兴盛且流行,经乾隆大肆收集书画之后,风气有所改变,导致了传统的断层.嘉庆、道光以后的晚清藏家往往并未在知识上做好准备,就已投身于书画收藏事业
与历朝历代的预言故事相比,宋人笔记中的预言故事奠定了重要的"宋代模式".它在预言对象、预言者等人物角色的书写上展现出显著的时代新变与特征.在预言方式的书写上,尤重"据相预言",不仅丰富了相貌书写的类型,还确立了多套相事勾连的逻辑知识体系."宋代模式"最大的贡献在于发展了预言故事的文学审美性:通过悬念营造与含混叙事来增强趣味性;采用"细节展现"与"叙述干预"来追求真实性.于是,"宋代模式"最终成为预言故事的一种典型式样,被诸多明清小说中的预言情节所因循.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汤寿潜档案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不仅可补汤氏籍贯、科举经历、青阳知县任、到皖查荒清赋、暂襄浙抚幕、光绪皇帝下诏引见、拒署两淮盐运使、总理浙江省铁路、辞谢云南按察使等各大时期生平与事迹之遗缺,众多封疆大吏的保举,更充分体现清廷高层对汤氏的肯定,可为理解辛亥鼎革时期出现独特的"汤寿潜现象"提供珍贵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