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橘色的灯光洒满屋子,照在满床装满衣物、书具、杂物的纸箱和各种袋子上。
明天要搬家了,要搬到新楼上,他和妻子、孩子收拾了一天的东西,分类装箱,装袋子,明天叫了搬家公司搬家。
“爸爸,”忽然,儿子喊道,“这是什么?你写的文章吗?还要不要了?”儿子正翻看他准备扔掉的一摞信件,那些信件已经泛黄,那是光阴曾经拜访的痕迹。他看了一眼,愣住一下,尘封的记忆慢慢苏醒了,那是当年寄给国内一些杂志社和出版社被寄回来的一部分退稿信。
“哦,”他看着手拿退稿信,满脸好奇的儿子,喃喃道:“是一些杂志社寄来的退稿信和退稿。”
当年,他喜欢上了写作,梦想当一位作家,每天坚持写小说,然后寄给杂志社和出版社,但是,总是石沉大海,或收到编辑寄回的退稿。
妻子难以理解,经常埋怨他:“你每天写写写,也没见你发表什么大作,只不过发表了几篇巴掌大的小文章,就梦想当作家?真是白日做梦,自不量力,家里活不干,孩子也不管,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在他快要退缩时,有一家杂志社在退稿信件里,除了退回来的稿件,还有一张信笺,上面有编辑亲手写的鼓励他不要灰心,努力就能成功之类的话,犹如一道温暖而有力的阳光给他带来激励,让他继续在夜深人静时笔耕不辍。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另一家杂志社编辑的回信,使他彻底产生了放弃写作的念头:“李子哲同志,您好。谢谢您不断给我们报社投稿,也被您热爱写作和执着的精神感动。我相信,凭着您的这份执着,干什么都会成功。但是,恕我直言,您真的不适合从事写作……”
是呀,他已经写了九十多篇小说了,连一篇像样的小说也没刊登过。他沮丧地暗暗发誓,“等写完第一百篇小说,就画一个句号,一个结束的句号。”
“爸爸,怎么這封退稿信没撕开过?”儿子手里拿着一封信,是第一百封退稿信。
“这是我当年寄给一家出版社的第一百篇小说的退稿信,是一篇长篇小说。”他仍然沉浸在回忆中,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保留着这些退稿信,还有这封唯一未被拆开的第一百封退稿信。
“爸爸,您当年还写过小说?也许,里面装得不是退稿信,而是一封稿件被采用的通知函呢?如果是退稿信,怎么不寄退稿呢?”
“有时候,编辑只寄退稿信,不退稿件的,尤其是长篇小说的稿件;有时候石沉大海,干脆连回信也懒得写。”
“是吗?”儿子说着,“嚓”地一下撕开了信封,“爸爸,让我看看,您当年写得到底怎么样?”儿子笑呵呵地摸索着从里面抽出一张淡黄色信笺,低头认真、好奇地看了起来,“哇!”忽然,儿子大喊了一声,睁大眼睛,惊讶地看着他。
他接过儿子递过来的信笺。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稿纸已染上了岁月的昏黄,但是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
“来稿拜读,堪称佳作。我社予以出版。如同意,一月内来我社商酌修改并出版发行等事宜。敬候光临。”
明天要搬家了,要搬到新楼上,他和妻子、孩子收拾了一天的东西,分类装箱,装袋子,明天叫了搬家公司搬家。
“爸爸,”忽然,儿子喊道,“这是什么?你写的文章吗?还要不要了?”儿子正翻看他准备扔掉的一摞信件,那些信件已经泛黄,那是光阴曾经拜访的痕迹。他看了一眼,愣住一下,尘封的记忆慢慢苏醒了,那是当年寄给国内一些杂志社和出版社被寄回来的一部分退稿信。
“哦,”他看着手拿退稿信,满脸好奇的儿子,喃喃道:“是一些杂志社寄来的退稿信和退稿。”
当年,他喜欢上了写作,梦想当一位作家,每天坚持写小说,然后寄给杂志社和出版社,但是,总是石沉大海,或收到编辑寄回的退稿。
妻子难以理解,经常埋怨他:“你每天写写写,也没见你发表什么大作,只不过发表了几篇巴掌大的小文章,就梦想当作家?真是白日做梦,自不量力,家里活不干,孩子也不管,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在他快要退缩时,有一家杂志社在退稿信件里,除了退回来的稿件,还有一张信笺,上面有编辑亲手写的鼓励他不要灰心,努力就能成功之类的话,犹如一道温暖而有力的阳光给他带来激励,让他继续在夜深人静时笔耕不辍。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另一家杂志社编辑的回信,使他彻底产生了放弃写作的念头:“李子哲同志,您好。谢谢您不断给我们报社投稿,也被您热爱写作和执着的精神感动。我相信,凭着您的这份执着,干什么都会成功。但是,恕我直言,您真的不适合从事写作……”
是呀,他已经写了九十多篇小说了,连一篇像样的小说也没刊登过。他沮丧地暗暗发誓,“等写完第一百篇小说,就画一个句号,一个结束的句号。”
“爸爸,怎么這封退稿信没撕开过?”儿子手里拿着一封信,是第一百封退稿信。
“这是我当年寄给一家出版社的第一百篇小说的退稿信,是一篇长篇小说。”他仍然沉浸在回忆中,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保留着这些退稿信,还有这封唯一未被拆开的第一百封退稿信。
“爸爸,您当年还写过小说?也许,里面装得不是退稿信,而是一封稿件被采用的通知函呢?如果是退稿信,怎么不寄退稿呢?”
“有时候,编辑只寄退稿信,不退稿件的,尤其是长篇小说的稿件;有时候石沉大海,干脆连回信也懒得写。”
“是吗?”儿子说着,“嚓”地一下撕开了信封,“爸爸,让我看看,您当年写得到底怎么样?”儿子笑呵呵地摸索着从里面抽出一张淡黄色信笺,低头认真、好奇地看了起来,“哇!”忽然,儿子大喊了一声,睁大眼睛,惊讶地看着他。
他接过儿子递过来的信笺。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稿纸已染上了岁月的昏黄,但是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
“来稿拜读,堪称佳作。我社予以出版。如同意,一月内来我社商酌修改并出版发行等事宜。敬候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