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可以让新闻“有血有肉”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作为电视新闻,细节的运用更是决定报道的质量,没有细节的文章枯燥无味、没有细节的画面平淡无奇,因为细节才让新闻“有血有肉”。
  关键词:细节;电视新闻;质量
  好的文章离不开细节的描写,没有细节的文章读者看到的只是故事概況,有了细节便有了“血肉”,让整篇文章都“活”了起来。例如我们在形容老师的时候经常用“和蔼可亲”这个词,但细品文章却发现这个老师没有任何特点,和蔼可亲的老师可以是任何人的老师,所以在写文章中及时描写一些老师特有的外貌和走路的动作,以及说话的形态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样的方式在电视新闻中也很适用,很多人在做人物新闻时并无新意,搬材料串同期“一气呵成”,看似并无不妥,但也并不受观众的待见。很多记者缺乏了对人物的了解,追求新闻的速度,却忽略了质量的提升。
  2018年的“感动海南”特别致敬群体是来自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农村普通妇女陶凤交和她的姐妹们,在这个题材的报道中,我看到了三家电视媒体均以《陶凤交和她的绿色娘子军》为题进行了报道,同样的题目和材料却有着惊人的不同。第一家媒体按照材料所写照搬拿来,以同期串联的方式,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报道任务,电视播出后观众看了留言说“假”。第二家媒体在得到同样的素材后,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从单一的摄像机拍摄到航拍,从简单的人物介绍到人物描写都有了质的提升,在经过两天的拍摄后,新闻如期播出,这次的后台留言观众比较认可,直呼要向劳模致敬。但第三家媒体进行报道中,并没有以所谓的材料为主导,先是召集了所有的“绿色娘子军”们,详细记录下每个人在种树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有欢乐有悲伤,新闻中大量采用现场音,从过去到现在,从辛苦到荣耀,从别人的不理解到大家的点赞,一次次的利用细节描写向观众们展现出了一群普通的农村妇女26年的坚守,让群众看到的不是劳模的“高高在上”,而是一群大家身边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在拍摄的15天过程中,一遍遍丰富新闻里的细节,从腿上的一道疤到脸上的一个笑容,都让观众感觉到了真实,节目播出后短短一天时间,点击量就超过了500万次,可见细节的作用。
  细节描写不仅在新闻的文章里,还在新闻的采访中,很多记者的采访通篇大论,官话套话无数,看似无懈可击,实则“食之无味”。例如,在采访老书记带领村民修路的时候,很多记者为了节约时长,通常让采访者说“这条道路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为发展地方经济奠定基础”,此话并无毛病,但细想一下,这么官方的文字语言做同期真的会让整篇新闻有意思吗?如果把它改为“原来的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出不了门,自从修了这条路,村民们不仅可以放心的出门,连农产品收购商都上门做生意”,就显得更贴近生活。
  题目对新闻来说也至关重要,很多人在阅览新闻时,首先看到的是题目,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新闻成功的一半,因此诞生了“标题党”。“标题党”虽然常常会被读者“唾弃”,但他们正是因为抓住了某个细节,才成功吸引到了我们,我虽然不提倡做“标题党”,但遇到好新闻还是要起一个漂亮的标题。例如,我曾遇到过一个老人爬树摘椰子不小心倒挂在树上,路过民警紧急施救的新闻,有的标题就写成了《落实路长制琼海民警又救一人》,而我在写这条新闻的时候,通过主人公的讲述,知道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事,而通过民警的回答,这又是最小的职责,于是在大与小之间,便有了《老陈心里的“天大小事”》的标题。
  电视新闻不同于纸质新闻和网络新闻,主要是因为它有画面的表达,也可以说是镜头语言,有些摄像记者拍新闻只是一掠而过,远景、中景、近景无一不缺,但往往会被说成“镜头死板”,这就是不注重画面细节的结果。例如,在拍摄建筑工人战高温保工期的新闻,懂细节表达的记者就知道要拍摄工人头顶的汗水、拍摄被汗水打湿的衣服、拍摄沥青铺设散发出来的热气,这样的镜头不必文字表达,也能让观众看到工人的不容易。
  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好的细节描写就像萤火虫的屁股,总是一亮一亮的”,我很赞同。很多新记者在新闻中总是缺乏细节的描写,遇事图省事,连最基本的细节描写都没有,其实细节描写有时很简单,把文章中的“某某某,哪里人,多大了”改为“正在低着头用力拧紧钢筋的人就是某某某”,瞬间就会把观众带人现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见,不管文学作品还是新闻写作,都离不开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常态下,传统报业要实现发展,必须抓住机遇,主动拥抱新媒体,通过观念更新、结构重组、创造平台、聚合人才的催化作用,触发和实现报业快速发展,实现“危中求变、变中取胜”。只有这样,传统报业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长期立足于报林,成为社会中的“主流报纸”,拥有主流人群。  关键词:新常态;传统报业;创新发展  传统报业要在危机中寻求改变、在改变中实现创新发展。要实现“危中求变、变中取胜”,核心就是
期刊
摘要:疫情之下,在线课堂成为主流教学方式。虽然老师与家长对这种直播教育存在分歧,但至少做出了尝试与探索。回首近两年由南瓜视业和灿星制作共同打造、浙江卫视播出的文化类公益教育公开课——《同一堂课》(第一季),节目凭借全新的自主研发模式和温暖的文化主题,不仅获得了豆瓣评分8.3的成绩,也给当下的网络课程带来可贵的参考价值。作为一档内景与外景结合、真人秀与公益行融合、明星与素人混搭的创新节目,其最大的亮
期刊
摘要: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下,网络集群层出不穷,单纯使用规定无法根治网络集群,网络集群的治理需要更加系统完善的治理模式。本文从网络传播的层面切入,探讨“韩国女明星雪莉因受到网络集群影响而自杀”这一事件中,平台、媒体,以及网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析网络集群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有效规范网络环境,遏制网络集群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网络传播;网络集群;雪莉事件  一、引言  互联网为社会舆论提供了
期刊
摘要: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获得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法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在这“进则全面振兴、退则必然落后”的关键时刻,我们如何能够全身心的投身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当中,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作为最坚实的底色,就必须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冲破思想观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中的“眼力”,是对媒体人视野素质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要求。但是,由于岗位和职责不同,又对“眼力”的要求各有侧重。本文从“总编讲眼界,把握政治高度;记者讲眼光,把握作品亮度;编校讲眼力,把握新闻精度”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视野素质;政治高度;作品亮度;新闻精度  一、总编讲眼界,把握政治高度  社长、总编辑作为媒体掌舵人,对他们“眼力”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中心,分析了创新型的电视新闻采编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闻采编;创新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要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进行创新,有效促进电视新闻的发展与进步。电视新闻采编主要是指对新闻信息的采集和编辑,是新闻在正式报道之前对需要报道的事件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当前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实现了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之下的发展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合理的发展路径,希望可以推动传统媒体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时代;发展困境  互联网时代使得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普及,覆盖率极高的移动网络使得人们信息传输和获取的效率不断提升。新媒体发展速度快,给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应当了解当前的网络技术,以此来优化媒体的发展方向。  (一)新媒体时代的泛媒
期刊
摘要:《深圳晚报》在探索数据新闻可视化的道路上可谓起步较早,在纯纸媒时代已经推出了《表示》等专版,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更以数据新闻可视化作为新媒体报道手段的一个抓手,生产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受到了用户和客户的肯定。同时,由于起步早,《深圳晚报》在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发展上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有的经验和思考值得记录并分享。  关键词:数据新闻可视化;可视化报道出路的思考;新媒体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社会、市场对于历史文化品牌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构建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自信心。本文从现阶段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品牌传播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以南京颐和路为例,对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品牌传播的媒介策略做了一些探索总结。  关键词: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品牌传播;媒介策略  一、现阶段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品牌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品牌系统不完善,
期刊
提到主播,人们脑海中总会响起很多参差不齐的声音,或好奇,或惊讶,或偏见,但不可否认,“网红”主播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众多关注。如何借助大众对网红的关注来传播社会正能量呢?笔者近日调查研究发现,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斗鱼等一些头部网红主播云集的互联网平台正在尝试助力社会公益。  一、湖北来凤尝试“山货上头条”,300名商户、贫困户学当“主播”  今年3月27日,字节跳动扶贫与国家级贫困县湖北来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