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源于国际上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思想和管理模式。在幼儿园园所管理实践中,教师入职后的第一至两年所接受的信息最为重要,是坚定其职业信念、明确发展路径、奠定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将精细化管理作为文化管理中行为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理念物化到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实践中,可以推动实现以文治园、以文育人的目的。
一、培训内容设计与考量的精细化
1.注重整体性原则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需要教育者具有系统而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以及必备的职业素养做支撑。
(1)从师德教育及专业理念两个维度入手,增强新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新任教师入职第一课必须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始。我们对照相关职业标准来强化新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既是工作信条,又是职业操守,明确幼儿教育的初衷是润泽幼儿的心灵,启迪孩童的智慧。
(2)从理解园所文化理念开始,对新教师进行园所文化与园所精神的浸润。新任教师家庭和学校教育背景以及思想理念不同,有必要在入职前对她们进行园所文化的熏陶,既包括理念识别层面的园所文化、办园理念、教育理念、办园目标等,又包括行为识别层面的规章制度、教师行为规范、园训等内容,使她们对园所文化从认知到产生认同感,融入团队,找到归属感。
(3)从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出发,建构完整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体系,将学校所学理论和概念具象化、实践化。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宏观层面上从培养职业道德入手,为新教师做到知行合一、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教育规律、科学施教奠定基础。微观层面上,包括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发展知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以及教师个人发展所需要的艺术欣赏、信息化技术等应用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体系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组织与评价、游戏活动的引发与支持以及沟通与合作等。
2.注重层次性与针对性
新教师培训内容要针对每一名教师的兴趣与专长,结合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每一名新教师都能够尽快找准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另外,新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课程设置、知识结构等不尽相同,还要体现出培训的层次性。学历较高的新教师具有较为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实践能力却有所不足,应有意识地增加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帮助他们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找到契合点。低层次学历教师的绘画、弹唱、舞蹈等教育技能是优势,但教育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突出问题是不能举一反三,寻找教育规律。所以,需要带教老师既要告诉“怎么做”,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说明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目标。
二、培训目标确立与制定的精细化
1.适宜性原则
对于新教师的培训旧标不宜过高。比如,入职一周内的工作目标设置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记住本班幼儿的名字,了解并熟悉教师一日工作流程,熟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即可。如果提出“掌握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的工作要求,明显超出新教师的能力范畴,难以实现,会影响新教师的自信心。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原则
制定目标时既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评价观等宏观目标,又能够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细化到教师一日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站位,活动中何时换位、补位,幼儿游戏时适宜的提示语等,让新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做指引,有教育价值做支撑。
3.循序渐进性原则
第一阶段,知晓“做什么”: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熟悉教师一日工作流程,掌握幼儿一日作息时间,了解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喜爱。入门实战能力:学会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与孩子们建立温馨愉快的师幼关系的敲门砖,也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保持和谐同事关系的润滑剂。
第二阶段,知道“怎么做”:关键在于给标准给规则。当新教师熟悉了幼儿一日生活組织与开展的流程后,需要从环节人手,就某一环节的组织与实施给出标准,并提供具有支持性的组织策略与实用的方法。实战能力进阶:提高谈话能力。谈话是教师与幼儿交流,了解、引导幼儿的重要途径,可以是集体谈话,比如区域活动后的点评环节,也可以是个别谈话。
第三阶段,逐渐学会“怎么做好”。关键在于给思路。比如对本班幼儿基本特点的准确把握,并设计出适合本班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等。实战能力进阶:提高观察能力。逐渐学会在教育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提取出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四、培训方法的精细化与系统化
1.各部门联动培训
管理部门多方联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综合部重点从园所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对劳动纪律执行情况、工作表现、同事关系等方面的观察与指导,考察新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个性气质特征;教学部重点从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培训,加强跟进式检查与指导,并及时做出有效的评价;后勤部则重点从保教配合的意识及能力,对幼儿生活习惯的渗透性养成、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检查与指导,并予以评价。
2.推行导师制与指导小组制
导师制也叫带教教师负责制。园内经验丰富且综合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承担带教工作,按照带教要求、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时间,从做人、做事、为师、专业成长等维度全方位带教,将目标细化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小组制是由业务园长、教学主任、后勤主任、年级组长等组成的指导小组。通过半日活动观摩、随机抽查、教育活动展示等,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对新教师的工作情况、骨干教师的带教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新教师入职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科学的入职培训不仅是为新教师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是为园所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新的保证和动力。愿我们每一个幼教人都能够始于精心,行于精细,成于精品!
一、培训内容设计与考量的精细化
1.注重整体性原则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需要教育者具有系统而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以及必备的职业素养做支撑。
(1)从师德教育及专业理念两个维度入手,增强新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新任教师入职第一课必须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始。我们对照相关职业标准来强化新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既是工作信条,又是职业操守,明确幼儿教育的初衷是润泽幼儿的心灵,启迪孩童的智慧。
(2)从理解园所文化理念开始,对新教师进行园所文化与园所精神的浸润。新任教师家庭和学校教育背景以及思想理念不同,有必要在入职前对她们进行园所文化的熏陶,既包括理念识别层面的园所文化、办园理念、教育理念、办园目标等,又包括行为识别层面的规章制度、教师行为规范、园训等内容,使她们对园所文化从认知到产生认同感,融入团队,找到归属感。
(3)从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出发,建构完整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体系,将学校所学理论和概念具象化、实践化。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宏观层面上从培养职业道德入手,为新教师做到知行合一、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教育规律、科学施教奠定基础。微观层面上,包括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发展知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以及教师个人发展所需要的艺术欣赏、信息化技术等应用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体系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组织与评价、游戏活动的引发与支持以及沟通与合作等。
2.注重层次性与针对性
新教师培训内容要针对每一名教师的兴趣与专长,结合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每一名新教师都能够尽快找准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另外,新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课程设置、知识结构等不尽相同,还要体现出培训的层次性。学历较高的新教师具有较为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实践能力却有所不足,应有意识地增加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帮助他们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找到契合点。低层次学历教师的绘画、弹唱、舞蹈等教育技能是优势,但教育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突出问题是不能举一反三,寻找教育规律。所以,需要带教老师既要告诉“怎么做”,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说明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目标。
二、培训目标确立与制定的精细化
1.适宜性原则
对于新教师的培训旧标不宜过高。比如,入职一周内的工作目标设置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记住本班幼儿的名字,了解并熟悉教师一日工作流程,熟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即可。如果提出“掌握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的工作要求,明显超出新教师的能力范畴,难以实现,会影响新教师的自信心。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原则
制定目标时既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评价观等宏观目标,又能够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细化到教师一日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站位,活动中何时换位、补位,幼儿游戏时适宜的提示语等,让新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做指引,有教育价值做支撑。
3.循序渐进性原则
第一阶段,知晓“做什么”: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熟悉教师一日工作流程,掌握幼儿一日作息时间,了解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喜爱。入门实战能力:学会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与孩子们建立温馨愉快的师幼关系的敲门砖,也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保持和谐同事关系的润滑剂。
第二阶段,知道“怎么做”:关键在于给标准给规则。当新教师熟悉了幼儿一日生活組织与开展的流程后,需要从环节人手,就某一环节的组织与实施给出标准,并提供具有支持性的组织策略与实用的方法。实战能力进阶:提高谈话能力。谈话是教师与幼儿交流,了解、引导幼儿的重要途径,可以是集体谈话,比如区域活动后的点评环节,也可以是个别谈话。
第三阶段,逐渐学会“怎么做好”。关键在于给思路。比如对本班幼儿基本特点的准确把握,并设计出适合本班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等。实战能力进阶:提高观察能力。逐渐学会在教育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提取出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四、培训方法的精细化与系统化
1.各部门联动培训
管理部门多方联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综合部重点从园所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对劳动纪律执行情况、工作表现、同事关系等方面的观察与指导,考察新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个性气质特征;教学部重点从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培训,加强跟进式检查与指导,并及时做出有效的评价;后勤部则重点从保教配合的意识及能力,对幼儿生活习惯的渗透性养成、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检查与指导,并予以评价。
2.推行导师制与指导小组制
导师制也叫带教教师负责制。园内经验丰富且综合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承担带教工作,按照带教要求、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时间,从做人、做事、为师、专业成长等维度全方位带教,将目标细化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小组制是由业务园长、教学主任、后勤主任、年级组长等组成的指导小组。通过半日活动观摩、随机抽查、教育活动展示等,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对新教师的工作情况、骨干教师的带教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新教师入职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科学的入职培训不仅是为新教师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是为园所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新的保证和动力。愿我们每一个幼教人都能够始于精心,行于精细,成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