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加德纳(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理论,人才的特长方向大概有十多种类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智能生长点。因此,必须早期介入发现和培育学生特长,进行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生长、不断发展的管理环境和教学平台,提高应用特长人才培养质量。
一、平衡好专业建设与兴趣培育的关系,构建特长型专业选择平台
学生必须在一个快乐、自由的专业发展群体中进行生活和学习,能够充分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有能激发技术技能学习热情的专业平台和空间,如同给鸟儿自由翱翔的蓝天一样。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和抉择能力,让学生由衷地爱校爱专业,尽早地找到“人”存在和发展的起点。
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上,要牢固树立人人成才是专业发展出路的新思想,不牺牲学生兴趣和特长,更不限制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专业。遵照专业建设就是特长型人才建设的基本思路,紧贴产业链条变化拓展专业群,同步强化特色和学生特长。针对目前学生转专业带来的专业建设不稳固、不平衡等新问题,可分“三步走”开放专业选择平台。第一,在录取时按照考生第一志愿录取至相应专业群学习。第二,在新生报到时,对希望转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和行业咨询指导,鼓励高中生按照自身专长和兴趣选择专业,鼓励中职生按照专业群对口贯通学习专业,引导个别跨专业学生按照自身智能结构特点选择专业。对学生转出太多的某些传统优势专业,通过调研,进行适应性与现代化转型,拓展出相应专业,保证传统优势专业紧跟产业发展,吸引学生,促进学生专业特长的有效发展。第三,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实施“早体验”“交替式”“一体化”分专业教学模式,熟悉未来行业与职业工作特点,强化和升华专业认识,树立专业理想和社会责任。
二、平衡好尊重引导与纪律约束的关系,营造特长型管理活动环境
在尊重、平等、自由的活动中体验和创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学会自控和主动,进而强大自我,在社会期望的道路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独立自主地研究和行动的必由之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空间和活动舞台,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特长更好地发展,更使学生可以自觉地抑制和约束不良行为,使自控力和主动性平衡地得到发展。
要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充足的爱、足够的鼓励、充分的肯定、极度宽容的尊重和更加严格的管理,在有爱心、有底线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把“爱”作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人格为本、尊重为要”的育人理念,推崇“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互相尊重”的育人氛围,建立学生自由生长、特长培育、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平台,以活动促管理进行特长化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专业研究类、专业发明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服务类等专业与职业社团及活动,开发各方面的职业能力竞赛活动。每年实施“学长制”大学生创业素质拓展轮训,对每一级新生按特长分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领导力、创新力、行动力和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发明等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从多角度为每个学生发挥所长和促进人格发展提供相应的舞台,使其得到他人的掌声、认可和尊重,促使学生特长的更好发挥。同时,引导学生多看一些人文社科和自己喜欢的专业方面的经典著作。在学生管理制度设计上,尽量多设置一些“缓冲地带”,使违纪学生能在不断改错中带着新的希望开始成长的旅程。
三、平衡好培养方案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创新特长型产品教学模式
直面学生特点,探索和实践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扬其所长,开启心智。职业院校学生相对独立、勇于行动、实践操作能力强,不太擅长理论研究,且将来从事生产实践性岗位工作。教育者要按照学生兴趣特长和行业产业特点,以产品形成过程为载体,从行动切入培养,做学一体,达到学生人格“情感、思维、意志”与知识技能的协同发展。
与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围绕“产品形成过程”开展的活动。一般而言,专业硕士是围绕“产品创意”的过程、应用本科是围绕“产品设计”的过程、高职是围绕“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职是围绕“产品生产、操作、维修”的过程,进行相应层次的专业特长教育。要通过搭建校内外真实的、模拟实训的实践基地,创设“产品形成过程”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主、探究、合作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推行选修制和学分制,对相应专业减少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人文公共选修课,拓展学分替代课,使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参考,使兴趣、特长和学分成为学生学习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爱有所学、长有所学、学而不厌。
教育必须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在尊重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创造性与传承性的平衡,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系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一、平衡好专业建设与兴趣培育的关系,构建特长型专业选择平台
学生必须在一个快乐、自由的专业发展群体中进行生活和学习,能够充分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有能激发技术技能学习热情的专业平台和空间,如同给鸟儿自由翱翔的蓝天一样。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和抉择能力,让学生由衷地爱校爱专业,尽早地找到“人”存在和发展的起点。
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上,要牢固树立人人成才是专业发展出路的新思想,不牺牲学生兴趣和特长,更不限制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专业。遵照专业建设就是特长型人才建设的基本思路,紧贴产业链条变化拓展专业群,同步强化特色和学生特长。针对目前学生转专业带来的专业建设不稳固、不平衡等新问题,可分“三步走”开放专业选择平台。第一,在录取时按照考生第一志愿录取至相应专业群学习。第二,在新生报到时,对希望转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和行业咨询指导,鼓励高中生按照自身专长和兴趣选择专业,鼓励中职生按照专业群对口贯通学习专业,引导个别跨专业学生按照自身智能结构特点选择专业。对学生转出太多的某些传统优势专业,通过调研,进行适应性与现代化转型,拓展出相应专业,保证传统优势专业紧跟产业发展,吸引学生,促进学生专业特长的有效发展。第三,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实施“早体验”“交替式”“一体化”分专业教学模式,熟悉未来行业与职业工作特点,强化和升华专业认识,树立专业理想和社会责任。
二、平衡好尊重引导与纪律约束的关系,营造特长型管理活动环境
在尊重、平等、自由的活动中体验和创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学会自控和主动,进而强大自我,在社会期望的道路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独立自主地研究和行动的必由之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空间和活动舞台,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特长更好地发展,更使学生可以自觉地抑制和约束不良行为,使自控力和主动性平衡地得到发展。
要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充足的爱、足够的鼓励、充分的肯定、极度宽容的尊重和更加严格的管理,在有爱心、有底线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把“爱”作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人格为本、尊重为要”的育人理念,推崇“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互相尊重”的育人氛围,建立学生自由生长、特长培育、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平台,以活动促管理进行特长化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专业研究类、专业发明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服务类等专业与职业社团及活动,开发各方面的职业能力竞赛活动。每年实施“学长制”大学生创业素质拓展轮训,对每一级新生按特长分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领导力、创新力、行动力和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发明等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从多角度为每个学生发挥所长和促进人格发展提供相应的舞台,使其得到他人的掌声、认可和尊重,促使学生特长的更好发挥。同时,引导学生多看一些人文社科和自己喜欢的专业方面的经典著作。在学生管理制度设计上,尽量多设置一些“缓冲地带”,使违纪学生能在不断改错中带着新的希望开始成长的旅程。
三、平衡好培养方案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创新特长型产品教学模式
直面学生特点,探索和实践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扬其所长,开启心智。职业院校学生相对独立、勇于行动、实践操作能力强,不太擅长理论研究,且将来从事生产实践性岗位工作。教育者要按照学生兴趣特长和行业产业特点,以产品形成过程为载体,从行动切入培养,做学一体,达到学生人格“情感、思维、意志”与知识技能的协同发展。
与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围绕“产品形成过程”开展的活动。一般而言,专业硕士是围绕“产品创意”的过程、应用本科是围绕“产品设计”的过程、高职是围绕“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职是围绕“产品生产、操作、维修”的过程,进行相应层次的专业特长教育。要通过搭建校内外真实的、模拟实训的实践基地,创设“产品形成过程”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主、探究、合作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推行选修制和学分制,对相应专业减少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人文公共选修课,拓展学分替代课,使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参考,使兴趣、特长和学分成为学生学习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爱有所学、长有所学、学而不厌。
教育必须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在尊重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创造性与传承性的平衡,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系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