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在目前大多数小学科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结合自身的实践,我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
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是保证
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这样可以加大合作学习的力度。然而在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形同虚设,无时效。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因为人们发现,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如果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却又不一定能够很好的表达甚至沉默。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感觉到小组中的快乐,愿意与小组合作交流。
三、适当契机是关键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千万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四、评价机制是导向
在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对小组学习中的科学知识评价,忽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评。但在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针对不同的课和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能力培养是根本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倾听。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表达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4、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
在目前大多数小学科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结合自身的实践,我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
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是保证
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这样可以加大合作学习的力度。然而在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形同虚设,无时效。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因为人们发现,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如果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却又不一定能够很好的表达甚至沉默。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感觉到小组中的快乐,愿意与小组合作交流。
三、适当契机是关键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千万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四、评价机制是导向
在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对小组学习中的科学知识评价,忽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评。但在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针对不同的课和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能力培养是根本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倾听。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表达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4、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