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一个不断调整与顺应的动态过程,其本身相关的理论由早期对于直译,到现在要求译出原著意义的同时,又不能失去其本身的语言风味。本文结合具体的使用语境稍事分析,以期能达到使译著在注重翻译理论研究的同时考虑到语境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理论;直译;语言;语境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livi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Translation has to do with an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e,thus the influenc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s inevitable.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t genres involved together with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in order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latter will be identified.
Key word:theory,literal translation,language,context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流派的纷涌叠起,翻译界很多传统观念的理论在为人们所重新认识理解完善,从而兴起的是一种在辩证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哲学观指导下的、与其它门类学科互相借鉴的翻译理论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
语言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词汇是语言“大厦”赖以支撑的物质基础。通过观察和研究某社会群体的语言,我们就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心态。这也是翻译所以存在的原由。但是翻译就不能仅仅是简简单单的逐字逐句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纵观英语文章发现,英语行文注重语义贯穿,从已知推向新知,主题与述题相承。一般来讲,从事翻译工作要掌握两种语言是常识。译者在两种语言上有较高的水平。但是,仅是语言上的水平高是不够的,在翻译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理解与表达上的困难不仅仅是语言使用上的问题,而是社会语用问题。理解上的困难是由语言和语言所反映的文化造成的;表达上的困难是由语言和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翻译的任务在于明道知意且用相应之语言文字以传达此意表示此道,故翻译是可能的。翻译学的意义观基本上都经历了语文学范式和语言学范式两个发展时期。罗新璋认为中国的翻译理论自成体系: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四个部分组成,是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渐次发展的整体。这是基于对原文本“忠实”程度的划分和概括。语境及恰当的语言在翻译中有重要作用,从而发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各种文本互相发生意义联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本家族,形成文本意义交互指涉的网络关系。所以“要说真正的独特性,它既不在对方身上,也不体现在我身上,而在于我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把握的是关系的独特性。”也就是词汇斟酌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对经典翻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等值理论。等值,顾名思义,就是寻求翻译中的对等,可是要求原语和目的语完全对等是不现实的,就像物理学中的 “绝对零度”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里的等值可理解为相似或者类似,而非完全对等。很多翻译家对研究等值理论做出了贡献,如彼得·纽马克,罗曼·雅可布逊和蒙娜·贝克等。然而,做出最杰出贡献的是尤金·奈达,他对等值进行 “形式等值”和 “功能等值”的区分,形式等值趋近于直译,功能等值趋近于意译,解决了长期以来直译与意译之争,有效地指导了译者的翻译工作,在翻译中尽力寻求“最贴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他还认为好的译文应使译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这是最高层次的对等。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必然在帮助使用不同的人们互相理解交流的同时产生文化的碰撞。不同的学者会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翻译理论。而我们都知道,从本质上讲,翻译意义观是翻译学的本体研究,是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的汇合点。本雅明就曾说过翻译是作品“持续的生命”,是“作品的荣光”。翻译中为了达到文化等效,我们还需要从文化的方面考察语言,因为需要翻译的著作原语中会有许多具有文化意义的词语,我们在翻译时应该也翻译出文化气息。等值理论的指导可以使译者的翻译获得科学的理论指导,并能使目标读者获得和本土读者相同的感受。翻译时必须根据译文内容来使用语言。注重翻译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由此可见,翻译不仅是要考虑到具体词汇的使用,也要看原文的行文风格,同时要把所有这些相关因素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下才有可能做出好的译文作品。
【参考文献】
[1]Jacobson,R,(1960),Style in Language [C].New York:Wiley.
[2]Kenny,D,(2001),Lexis and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A Corpus-based Study [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3]Savory,Theodore,(1968),The Art of Translation [M].London:Jonathan Cape.
关键词:理论;直译;语言;语境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livi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Translation has to do with an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e,thus the influenc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s inevitable.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t genres involved together with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in order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latter will be identified.
Key word:theory,literal translation,language,context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流派的纷涌叠起,翻译界很多传统观念的理论在为人们所重新认识理解完善,从而兴起的是一种在辩证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哲学观指导下的、与其它门类学科互相借鉴的翻译理论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
语言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词汇是语言“大厦”赖以支撑的物质基础。通过观察和研究某社会群体的语言,我们就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心态。这也是翻译所以存在的原由。但是翻译就不能仅仅是简简单单的逐字逐句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纵观英语文章发现,英语行文注重语义贯穿,从已知推向新知,主题与述题相承。一般来讲,从事翻译工作要掌握两种语言是常识。译者在两种语言上有较高的水平。但是,仅是语言上的水平高是不够的,在翻译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理解与表达上的困难不仅仅是语言使用上的问题,而是社会语用问题。理解上的困难是由语言和语言所反映的文化造成的;表达上的困难是由语言和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翻译的任务在于明道知意且用相应之语言文字以传达此意表示此道,故翻译是可能的。翻译学的意义观基本上都经历了语文学范式和语言学范式两个发展时期。罗新璋认为中国的翻译理论自成体系: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四个部分组成,是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渐次发展的整体。这是基于对原文本“忠实”程度的划分和概括。语境及恰当的语言在翻译中有重要作用,从而发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各种文本互相发生意义联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本家族,形成文本意义交互指涉的网络关系。所以“要说真正的独特性,它既不在对方身上,也不体现在我身上,而在于我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把握的是关系的独特性。”也就是词汇斟酌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对经典翻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等值理论。等值,顾名思义,就是寻求翻译中的对等,可是要求原语和目的语完全对等是不现实的,就像物理学中的 “绝对零度”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里的等值可理解为相似或者类似,而非完全对等。很多翻译家对研究等值理论做出了贡献,如彼得·纽马克,罗曼·雅可布逊和蒙娜·贝克等。然而,做出最杰出贡献的是尤金·奈达,他对等值进行 “形式等值”和 “功能等值”的区分,形式等值趋近于直译,功能等值趋近于意译,解决了长期以来直译与意译之争,有效地指导了译者的翻译工作,在翻译中尽力寻求“最贴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他还认为好的译文应使译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这是最高层次的对等。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必然在帮助使用不同的人们互相理解交流的同时产生文化的碰撞。不同的学者会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翻译理论。而我们都知道,从本质上讲,翻译意义观是翻译学的本体研究,是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的汇合点。本雅明就曾说过翻译是作品“持续的生命”,是“作品的荣光”。翻译中为了达到文化等效,我们还需要从文化的方面考察语言,因为需要翻译的著作原语中会有许多具有文化意义的词语,我们在翻译时应该也翻译出文化气息。等值理论的指导可以使译者的翻译获得科学的理论指导,并能使目标读者获得和本土读者相同的感受。翻译时必须根据译文内容来使用语言。注重翻译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由此可见,翻译不仅是要考虑到具体词汇的使用,也要看原文的行文风格,同时要把所有这些相关因素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下才有可能做出好的译文作品。
【参考文献】
[1]Jacobson,R,(1960),Style in Language [C].New York:Wiley.
[2]Kenny,D,(2001),Lexis and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A Corpus-based Study [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3]Savory,Theodore,(1968),The Art of Translation [M].London:Jonathan 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