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姓杨的老师,教三年级。有一天,他收到孩子上交的一篇日记,忍俊不禁,公布出来让大家一笑。
日记第一行写明日期与天气,第二行开始写正文:
今天早上,小猫在叫,喵、喵、喵、喵、喵……(此处省略原文六十四个“喵”及顿号)到了晚上,我就和弟弟睡觉了。
此日记笑点有二:内容不够,“喵喵”来凑;“喵”到最后,我俩睡觉。敢情“喵”的叫声与作者的睡眠是大有关系的。
杨老师说:“在我从教的三年中,常遇到类似‘搞笑’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孩子画了一个‘男朋友’送给我。这既让我感到有趣,也让我感到温馨。想来,孩子们的纯真可以治愈我们这些大人。”
“孩子们的纯真可以治愈我们这些大人。”是的,我们成人的世界,早已失了童真童趣;生活中的忙碌和种种不顺又侵袭着我们的心灵,以至于我们的心变得僵硬冰冷起来。有的时候,难得进入孩子们纯真的世界里,无疑可对心灵进行一次抚慰与洗涤。
令人感慨的还有杨老师对孩子、对这篇日记的态度。我想,换作一个没有童趣的老师,早已勃然大怒了,早已责罚了。可是,杨老师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充满了欢喜之情。孩子一个小小的“错误”,一个小小的“偷懒”,对待的方式不同,可见出老师心境的不同,更可见出老师教育智慧的高下。
工作至今,对于孩子的调皮喜爱尤甚。每一次接班,总有家长说:“老师,这个孩子够闹的,还得老师多多费心了!”我笑了笑,说:“其实,我最喜欢调皮的孩子,活泼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了活泼调皮的天性,那他一定离‘傻’不远了。”
是的,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班上,孩子是够“吵”够“闹”的,他们可以随便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可以随便说自己想开的玩笑。我由着他们,甚至跟着他们一块玩闹。有一天,我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得正起劲,一孩子突然冒出一句:“叽里呱啦大草原!叽里呱啦大草原!”同学一听,安静了下来,似乎正等着我发脾气。可是,我忍不住笑,便冲着他嚷:“叽里呱啦小屁孩!叽里呱啦小屁孩!”于是,全班哄堂大笑。课堂上,像这样的笑料不少。我常想,换作别的老师,当时一定会勃然大怒吧!其实,何必呢?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跟孩子们同乐同忧,不但是一件莫大的乐事,更是张扬孩子个性的好机会。只要不偏,不坏,且由他们闹去。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引导罢了。
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童言无忌”,在作文里也常拿我“开涮”。写“二十年后再相聚”的作文,孩子们写道:“正当我们寻找阔别多年的唐老师的时候,突然从一个角落里走出一个落魄的‘乞丐’。有同学一眼认出来了:啊,是唐老师……”我不知道,当学生拿老师“开涮”的时候,其他老师作何感想;于我,则是满心喜悦。我把此文一念,班上立即又多了欢笑之声。
常常研讨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常常有长篇大论研讨师生关系,也常常有课题研究如何张扬孩子个性……我常想,我们一线教师何必如此麻烦呢?何必把简单的问题如此复杂化呢?怀着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爱“调皮”,爱“吵闹”,爱一切的孩子,所有的“难题”“课题”都将迎刃而解。
日记第一行写明日期与天气,第二行开始写正文:
今天早上,小猫在叫,喵、喵、喵、喵、喵……(此处省略原文六十四个“喵”及顿号)到了晚上,我就和弟弟睡觉了。
此日记笑点有二:内容不够,“喵喵”来凑;“喵”到最后,我俩睡觉。敢情“喵”的叫声与作者的睡眠是大有关系的。
杨老师说:“在我从教的三年中,常遇到类似‘搞笑’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孩子画了一个‘男朋友’送给我。这既让我感到有趣,也让我感到温馨。想来,孩子们的纯真可以治愈我们这些大人。”
“孩子们的纯真可以治愈我们这些大人。”是的,我们成人的世界,早已失了童真童趣;生活中的忙碌和种种不顺又侵袭着我们的心灵,以至于我们的心变得僵硬冰冷起来。有的时候,难得进入孩子们纯真的世界里,无疑可对心灵进行一次抚慰与洗涤。
令人感慨的还有杨老师对孩子、对这篇日记的态度。我想,换作一个没有童趣的老师,早已勃然大怒了,早已责罚了。可是,杨老师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充满了欢喜之情。孩子一个小小的“错误”,一个小小的“偷懒”,对待的方式不同,可见出老师心境的不同,更可见出老师教育智慧的高下。
工作至今,对于孩子的调皮喜爱尤甚。每一次接班,总有家长说:“老师,这个孩子够闹的,还得老师多多费心了!”我笑了笑,说:“其实,我最喜欢调皮的孩子,活泼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了活泼调皮的天性,那他一定离‘傻’不远了。”
是的,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班上,孩子是够“吵”够“闹”的,他们可以随便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可以随便说自己想开的玩笑。我由着他们,甚至跟着他们一块玩闹。有一天,我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得正起劲,一孩子突然冒出一句:“叽里呱啦大草原!叽里呱啦大草原!”同学一听,安静了下来,似乎正等着我发脾气。可是,我忍不住笑,便冲着他嚷:“叽里呱啦小屁孩!叽里呱啦小屁孩!”于是,全班哄堂大笑。课堂上,像这样的笑料不少。我常想,换作别的老师,当时一定会勃然大怒吧!其实,何必呢?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跟孩子们同乐同忧,不但是一件莫大的乐事,更是张扬孩子个性的好机会。只要不偏,不坏,且由他们闹去。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引导罢了。
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童言无忌”,在作文里也常拿我“开涮”。写“二十年后再相聚”的作文,孩子们写道:“正当我们寻找阔别多年的唐老师的时候,突然从一个角落里走出一个落魄的‘乞丐’。有同学一眼认出来了:啊,是唐老师……”我不知道,当学生拿老师“开涮”的时候,其他老师作何感想;于我,则是满心喜悦。我把此文一念,班上立即又多了欢笑之声。
常常研讨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常常有长篇大论研讨师生关系,也常常有课题研究如何张扬孩子个性……我常想,我们一线教师何必如此麻烦呢?何必把简单的问题如此复杂化呢?怀着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爱“调皮”,爱“吵闹”,爱一切的孩子,所有的“难题”“课题”都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