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特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拟就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拟就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浅见。
一、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条件
(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环境的改善。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不少中学已经建成校园局域网和网络教室,并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使教师能够在办公室中通过校园网随时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料。
(二) 师生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和技能提高。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普及,师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字输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以及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
(三)当代教育理论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历史教师在接受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一些先进教育理论的同时,开始以“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促成了理论与历史教学实践的初步结合。
二、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功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也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产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赏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如我在讲授《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革命歌山《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到南泥湾由“草莽丛生、野兽出没”被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的陕北“好江南”的过程。听完后设问:这首歌曲 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困难?面对这种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以此引入教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记忆效率。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个问题。心理学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实验表明,人们通过昕觉 获得的知识只能记忆15% ,通过视觉能记忆25%,视听结合则能够记忆65%。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声、光、电技术同时传播各种信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对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所学知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历史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如我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记住。我在课堂上使用下载的多媒体课件( FLAS动画)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小帆船在航线上途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展示出时间和人物画像,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且能记住时间和航海家。起到了其它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
(四)有利于将思想教育融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历史教材向我们展示了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明,还树立许多光辉、高尚的人物形象。从驱逐委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蒙壮;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诸葛亮,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们的首先品质是何等的高尚;从呕心沥血27年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到敢于坚持真理、不畏火刑的布鲁诺,他们的执着精神是何等的可贵。如何让学生们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放映一些电影剪辑,让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激发了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
(五)有利于教学成果共享和交流,提高老师的备课质量和效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能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储存能力和快速捡索功能,使每一位历史教师拥有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并能够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资料为教学服务。
三、历史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目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亦是如此。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首先是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
(二)合理设计。无论是单一课件的编制,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析,而不是繁琐,如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字体过小,图像不要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每一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时间里呈现有放的信息。
(三)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如果过于偏离教学重点,很容易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所以,无论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图像和音像的编辑和播放,还是上网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效。
(四)综合使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 ,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 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J].历史教学, 2003,(9).
[2]罗洪饮.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丑导” [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
[3]薛承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历史教学[EB/OL].中国教育资源网.
关键词: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拟就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浅见。
一、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条件
(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环境的改善。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不少中学已经建成校园局域网和网络教室,并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使教师能够在办公室中通过校园网随时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料。
(二) 师生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和技能提高。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普及,师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字输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以及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
(三)当代教育理论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历史教师在接受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一些先进教育理论的同时,开始以“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促成了理论与历史教学实践的初步结合。
二、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功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也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产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赏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如我在讲授《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革命歌山《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到南泥湾由“草莽丛生、野兽出没”被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的陕北“好江南”的过程。听完后设问:这首歌曲 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困难?面对这种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以此引入教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记忆效率。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个问题。心理学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实验表明,人们通过昕觉 获得的知识只能记忆15% ,通过视觉能记忆25%,视听结合则能够记忆65%。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声、光、电技术同时传播各种信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对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所学知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历史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如我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记住。我在课堂上使用下载的多媒体课件( FLAS动画)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小帆船在航线上途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展示出时间和人物画像,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且能记住时间和航海家。起到了其它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
(四)有利于将思想教育融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历史教材向我们展示了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明,还树立许多光辉、高尚的人物形象。从驱逐委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蒙壮;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诸葛亮,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们的首先品质是何等的高尚;从呕心沥血27年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到敢于坚持真理、不畏火刑的布鲁诺,他们的执着精神是何等的可贵。如何让学生们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放映一些电影剪辑,让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激发了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
(五)有利于教学成果共享和交流,提高老师的备课质量和效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能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储存能力和快速捡索功能,使每一位历史教师拥有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并能够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资料为教学服务。
三、历史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目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亦是如此。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首先是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
(二)合理设计。无论是单一课件的编制,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析,而不是繁琐,如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字体过小,图像不要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每一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时间里呈现有放的信息。
(三)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如果过于偏离教学重点,很容易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所以,无论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图像和音像的编辑和播放,还是上网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效。
(四)综合使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 ,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 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J].历史教学, 2003,(9).
[2]罗洪饮.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丑导” [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
[3]薛承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历史教学[EB/OL].中国教育资源网.